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经验研究

2019-09-23 05:40李白静
山西农经 2019年6期
关键词:扶贫改革开放经验

李白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过程经历了初始阶段、探索阶段和冲刺阶段,扶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为中心是根本遵循、多元扶贫提供方法指引、多方参与形成社会保障等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扶贫经验。

关键词:改革开放;扶贫;经验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07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历程

1.1  初始阶段:救济式扶贫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占比在90%以上,农民普遍面临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人民公社集体经营制度严重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产品产量下滑。为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首要措施就是改变农村经营模式。安徽省小岗村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变革让农民生产热情倍增,使农产品产量增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我国逐步采取了放开农产品价格、鼓励开办乡镇企业等多项改革,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找到了出路。找到突破口之后,还需要统筹推进扶贫工作。1984年,我国划定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通过直接转移资金这种“输血式”扶贫方式开展扶贫工作。这种扶贫方式具有救济性的特征。

1.2  探索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2013年)

通过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发展出现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方面。一些地区发展速度缓慢,农民生活条件艰难,甚至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国在1986年设立专门的扶贫机构,划拨专项扶贫资金,在政策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扶贫工作又遇到了新的难题。这一阶段扶贫工作主要面向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深山、荒漠、高原、边疆地区等地形地貌均不具发展优势的落后区,解决老百姓温饱问题成为当时扶贫工作的攻坚方向。当时,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针对扶贫开发制定的行动纲领。这一纲领指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一目标在2000年基本实现。

进入21世纪,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这是“八七计划”之后又一个全国扶贫开发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这一阶段针对的是以贫困县为覆盖区的扶贫工作使相当一部分人因不在扶贫划定区域而无法享受国家政策的情况。在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指引下,扶贫工作进一步下移到村。通过以工促农,推进产业扶贫,以城带乡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进一步下降。

1.3  冲刺阶段:精准扶贫阶段(2012年至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第二个阶段是2010—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指引下,扶贫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习总书记指出:“经過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扶贫思路。在过去开发式扶贫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范围,推动扶贫工作从片到面再到点。扶贫工作从村级细化到精准识别贫困户,以实现全部人民奔小康。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经验

2.1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抓好扶贫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无论是改革农村经营制度、设立专门扶贫机构、制定扶贫工作纲领,还是五级书记抓扶贫,每一次政策倾斜、每一次方向转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实施的。党的领导为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扶贫工作根据时代变化、贫困特征变化和人民需要的变化稳步推进。各地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使贫困农民了解国家扶贫的最新政策,并解决其实际困难。

2.2  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代领导集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贫工作的初衷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只有人民生活富裕,才不会对中国共产党失去信心[1]。”江泽民同志指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2]。”胡锦涛同志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延续到今天,习总书记指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历代领导人讲话中,都能发现“人民”二字的分量。扶贫工作战线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多元扶贫提供方法指引

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除了需要有政策支持,更需要正确方法指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脱贫减贫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包括制度变革、经济增长拉动、普惠政策覆盖、专项减贫计划等。

当前扶贫工作第一步就是精准识别。习总书记提出“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通过建档立卡摸清情况,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发展特色产业,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岗位和技术支持,吸引人才,发展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随着扶贫工作开展,一部分贫困群众滋生了“等、靠、要”心理,甚至演变成“我脱不了贫,你脱不了钩”的主体责任异化现象。这就需要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促使其用辛勤劳动换取美好生活。

扶贫工作要在阳光下进行。用最严格的考核制度,把好扶贫工作每一关。做到“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2.4  多方参与形成社会保障

习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只有把社会各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完成脱贫攻坚这个艰巨任务,才能真正做到不把一个贫困户带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

扶贫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单独依靠哪个部门很难完成。扶贫工作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帮助下,形成一定的社会保障,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多部门、多方位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小到企业、组织和个人自愿主动参与扶贫,大到国家政策层面的东部帮扶西部、党政机关对接帮扶单位。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40年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历代领导集体为之奋斗的事情。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基本全是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扶贫事业中倾注了中国智慧、实现了中国方案。我国减贫、脱贫经验成为一张亮眼名片,吸引众多发展中国家来学习交流。对我国扶贫工作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对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38-139.

猜你喜欢
扶贫改革开放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