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燕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装设计行业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教学模式不断改善,但行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具有更为全面、综合的能力。因此,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要力求进步,教师团队也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善,培养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基于市场导向,谈谈当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
[关 键 词] 市场导向;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60-02
在服装设计行业中,服装设计产品要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因此市场需求是设计者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计产品的美观性,更要考虑服装的版型、面料以及理念的可操作性。另外,设计者工作并不是只有设计服装,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后来的面料采购、样衣监制、营销策划等,或多或少需要设计者参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市场所需要的,不是只会“纸上练兵”的设计者,而是具有较强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这样的需求也随着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逐年提高。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而调查显示,也有不少学生在从业后深感吃力,认为踏进行业前所学的知识难以应用到工作中,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不断补充自身缺少的知识体系,才能适应工作内容。为何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只是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之一,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服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慢慢发展起来,虽有前辈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在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各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书上教、学生纸上练”,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课堂外再布置些随堂练习,就算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也是千篇一律。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被动接受课本内容,难以保证是否能真正掌握并且学会应用知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高校的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灌输,缺少对市场的调研,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以致于学生在设计中不能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同样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在真正工作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很难培养出迎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长期处于这样的模式中,慢慢催生了目前学生就业难、企业聘人难的局面,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进步。所以,要让中国的服装设计行业不断进步,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我们就要有所变革,打破目前的尴尬局面!
二、基于市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育改革导向分析
(一)课堂教育改革
除了在行业上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就业环境,我们还要在人才就业上下功夫。要解决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问题,就要在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中进行一番改革,一方面要利用好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课堂媒介让课堂变得更为丰富,同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更主动地接受课堂知识,这也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课程在总体教学中的比例,并且要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力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实训教育改革
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的实训中,可能有些学生、教师并不重视,草草了事,学生并不能学到一些有价值的技能,自身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更注重实训教学中的改革,基于当下人才市场的需求,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实用性。积极有效的行动是我们一切教育设想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乏认真对待、积极学习的学生,但也确确实实存在一部分不重视实训的学生。我们要力求提高前者的比例,通过相关的讲座介绍实训,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真正重视实训,在实训中有所收获。另外,也要提高相关教职人员和部门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实训的把关,不给学生“浑水摸鱼”的机会。二是创新性。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创造型专业,其工作主要是根据设计理念,采用合适面料,利用现实工艺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变为实际产物。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未来要在市场中开辟自己的天地,就要有异于他人的创意做支持,因此在人才培养阶段,校方就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需要理论课堂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实训中的意识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在生活中发掘创意。
三、基于市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已在前文提及,此处便不再赘述。在实训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比如,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扎染实训教学中,经过前期的理论教学、资料查询、面料选择、图案设计和后期的缝扎染色及处理之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扎染的特殊性以及扎染在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中的应用。在其他类型的实训中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实际操作结束后把主场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思考及发言,由此慢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也可基于实训举办创新创业类专业比赛,比如:以实训报告为载体开展活动,学生对叙述具体实训时操作和操作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反思,甚至可以基于实训内容提出自己的创意。一方面确保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训;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训中更主动地跟教师、同学沟通、探讨,这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潜力,培养职业素养有重要意义。而在实训过程中慢慢培养创新意识也会在学生之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影响着他们,长期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对接与合作
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栽培出综合应用型人才精英,适应市场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通过和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踐相结合,同时更早接触市场、企业,感受自己预想中的工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修补改善,同时还能积累自身实战经验,提高综合职业素养,这能让学生毕业后在市场更具竞争力。此前,有一部分高校尝试过和企业进行合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举措,比如,邀请企业内的专家到学校开展相关讲座、将部分学生送进企业内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只不过,要改善就业局面、推动行业发展,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增强实践力度,各个实践环节都与企业对接,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于利用企业模拟实际生产环境。让企业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深入了解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自身体验,完善自己实践知识体系。同时,我们也应着眼于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人才交流平台,将不同水平的学生送到企业的各种岗位中开展实习。对于学校而言,大部分学生能够接触到较为符合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更加有利于他们接触社会,吸取经验;对于企业而言,则能较全面地了解一批人才的实际能力,有利于人才的招募。
(三)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差或是自身能力尚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直接到企业中进行实训,一方面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实践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因此,需要学校建设校内或是校外实训基地,对与学生个人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实践能力的缺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学生个人能力提升至市场要求水平时,再根据其综合素养,安排到企业中的各个岗位,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培养要有针对性。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基于服装设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尽快赶上其他人的步伐,快速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二是技术不能落后。实训地应有足够多的常规设备和尽可能多的先进设备,确保技术上不落后于行业内水平,甚至超越业内水平,这也有利于还原服装工艺现场。学生个人能力不足可以通过个性化培养以及学生本人的努力慢慢提升,在设备上的落后则需要学生从业后再次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来弥补,这是学生、学校和企业都不愿面临的情况,因此需要在这方面有足够的投资。
在每年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中国,竞争只会愈加激烈。而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一体化发展势不可挡,区域间、国际间的竞争也是如此。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国人职业素养,培养高能力的精英人才队伍,就要从根本上入手,抓住教学改革、实训改革的机会。应结合市场需求导向,不断完善当下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学校也应在实训教学中不断探索改革,培养一批批能满足各企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服装设计人才中注入新鲜血液,让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温然然.以市场为导向转变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方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158-159.
[2]汤洁.市场导向下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8):127.
[3]赵妍.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艺海,2018(5):97-98.
[4]余真平.浅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2(11):182.
[5]张宁.应用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5):159-160.
[6]高月梅.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