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垠
近日,一段四川乐山大佛景区“丹霞山体被游客戳成蜂窝煤”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有导游称,这些岩壁上的孔洞都是游人为了转运,用手指戳出来的。
乍一看视频,还真像那么回事,水滴都能穿石,何况丹霞山体本就土质疏松,经不住游客们的轮番指戳。不少人也对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进行了批判。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很快,剧情反转。有媒体报道称,该短视频内容“不属实”,视频中的导游并非景区专业导游。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微博回应称,视频中的岩壁位于乐山大佛景区北门栈道入口处,但岩壁上的孔洞系天然形成,并非游客人为造成。
曾任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的罗成德教授告诉媒体,这些孔洞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微地貌,名为“蜂窝岩地貌”。干旱沙漠中的湖泊或者水塘,在烈日照射下,储水蒸发,浓缩成咸水,最后干枯,盐分就保存在岩石中,导致红砂岩有的层位含易溶的石膏、芒硝之类的盐分就多,这样的岩石风化时,表面就会形成一些孔洞,这就是蜂窝岩地貌的成因。据罗成德介绍,全国以丹霞地貌著名的贵州赤水、四川古蔺黄荆和广东丹霞山等地,都有这种蜂窝岩地貌,它们的规模和孔洞直径比乐山大佛景区山体上的都要大得多。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表示,由于岩壁并非文物,并无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触摸,同时游客的触摸是否会导致岩壁风化加速也无科学论证,因此管理难度较大。
虽然是一起乌龙事件,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眼见耳闻的并不一定属实,文明出游才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