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校翻译课程中发挥教学参考书的作用

2019-09-23 06:35周威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参考书教学效果

周威

【摘 要】教学参考书作为大学翻译课教师在日常备课中的重要工具,往往发挥着比教科书还要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教科书而忽视了大量参考书中的优秀内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参考书有效的融入翻译课中来提高翻译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参考书;翻译课;教学效果

教学参考书作为大学翻译课教师在日常备课中的重要工具,往往发挥着比教科书还要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翻译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以一本教科书为学习对象,而将各类参考书中的内容作为教科书的补充,有着明显的主次之分。另外,在学生课下预习复习中,也同样存在着“非教科书而不看”的现象,同时,“划重点”“背例句”等备受诟病的学习方法也往往随之产生。相反,如果以改以参考书作为翻译课教学的主角,则既能满足课堂大量所需翻译案例的需求,充实内容,又能争取到更多的学生课后时间,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课后学习氛围。

1.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局限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传统课堂中,教科书的核心位置可以说是无法撼动的,无可否认的是,在众多学科中,有一些常年被使用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堪称经典。例如目前国内大学二外日语课所使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标准日本语》系列教科书,幾乎占据了二外日语课堂的半壁江山。以笔者所在河南省为例,身边十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二外日语课无一例外,全部使用该书作为教科书。其原因不外乎几点,首先,作为从零基础开始教学的二外日语学习教材,该书内容安排合理;其次,有大量的相关配套练习和数字资源;最后,该书也是国内多所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规定的参考书目。在这些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二外日语课以《标准日本语》作为核心教科书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但大学翻译课的特点与基础课有很大区别,如果仍以某一本教科书作为核心来使用,则弊大于利,课上课下就会受制于教科书内容的方寸之间。

首先,翻译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观创造力,学生需要广览多读,面对同样的翻译问题时才能有拿出多种译案的水平。相反,若受制于某一本教科书内,就很容易受到“标准答案”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其次,翻译课在讲解翻译理论的同时,更需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体会理论。因此若以某一本教科书为中心,就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因为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会受到内容、版面、字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重理论则必然轻实践,相反,以双语对照为主要内容的实践练习形教材里也很难找到有关翻译理论充分详实的内容。最后,从时间角度上看,如果常年使用一本教科书,其内容早晚会落后于时代,在年轻人为主要对象的大学课堂中,陈旧的内容也会影响课堂气氛。

2.发挥参考书优势丰富课程内容

如上述所言,使用单一教科书的翻译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发挥参考书的优势。参考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备课、实践练习和课后三方面。

首先在教师备课时,按照教学大纲既定的内容安排,可以使用某一本学科内高质量的教材作为教科书,以其内容安排作为整个翻译课的主轴。但在各章节内容的讲解和实践练习上,需发挥参考书的优势,对教科书中的内容加以丰富和补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翻译工作总是会和母语做对照比较,因此翻译课的参考书也不一定非要局限在一门外语上。例如在讲解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概念时,日语翻译课中也可以借鉴英语翻译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内容,因为站在汉语的角度来看,不管是那种外语,都是在和汉语在做对比,翻译理论中有很多是共通的,甚至有些案例会更有说服力。

在翻译课的实践环节练习中,我们也可以借助参考书来丰富练习内容。如第一章所述,单一的理论型教科书中很难找到具有一定翻译工作量的练习,但我们可以在以双语对照为主要内容的参考书中找到和教科书内容一致的内容让学生实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参考书和练习内容时,除了要和理论内容结合起来之外,练习内容本身要以“新”字为要。以时政类新闻为例,所选内容应是近期发生的,其中有若干新词热词的文章。如果内容过于陈旧,其内容有可能与理论内容结合紧密,但词句生命力不强,对学生今后的翻译学习帮助不大,也很难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

在上课之余,我们也可以发挥参考书的优势,让学生拥有更加高效的课后时间。当代大学生对课后时间利用率不高,沉迷手机、网络,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网络中各种“干货”“一分钟读懂”等内容,也在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也可以借助参考书的优势,让参考书内容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从各章节的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参考中的相关内容,并将其内容作为各阶段考试的命题范围,或将这种课后学习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从侧面督促学生看书学习,争取他们的课后时间,也能让学生慢慢养成多阅读的好习惯。

3.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以参考书为中心的翻译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作为任课教师要广览多读,其内容不仅仅是所教授的外语,对其他语种中翻译的相关问题也需要有所涉猎。另外,阅读媒体也不能局限于纸质书,对于网络、手机终端中的信息也需要时时关注,发现针对性强的优秀案例要及时保存总结。其次,以参考书为中心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因为课程内容丰富之后,学生的疑问也会随之增多,如果只是一味的安排任务而没有及时的交流与反馈,这种形式上的“丰富”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还会被学生误解为增加了他们学习负担。最后,参考书与教科书一样,也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这是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加之当今社会的节奏之快,许多新词从出现到消亡其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如果参考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陈旧的内容也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相反更有可能影响课堂和课后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奎群.教学参考书的作用及其发挥[J].教学与管理,2014,(27).

[2]符礼科.让教学参考书回归本位[J].教育科学论坛,2008,(01).

[3]周红华.教学参考书该怎么用[J].江西教育,2000,(02).

猜你喜欢
参考书教学效果
如何用好语文课外参考书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