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
【摘 要】我们早已进入和平与发展的年代,但是贫穷与落后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一直伴随着贫困地区的人民,伴随着农村。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农村地区经济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发展,人民的生存资料已得到满足,但贫困出现了新的形式即文化贫困,严重的阻碍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单纯的经济扶贫显然已见效甚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文化扶贫势在必行。对文化扶贫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水平,丰富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塑造农村文明新风气,推进文化建设与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农村产业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贫困地区;文化扶贫;新农村建设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反贫困、扶贫的道路上已走了很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扩大,农村扶贫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之前我国已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注重经济增长,却忽视了人民的内在素质的发展。贫困表面表现为物质的匮乏,但其根源却是信息的闭塞、文化的匮乏。本文立足于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包括农村文化贫困现状及分析、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和文化扶贫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重视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提高,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文化扶贫,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的创造性作用。
一、农村文化贫困现状及分析
1.文化贫困内涵
文化贫困,顾名思义,便是文化的低水平低层次。但对这个问题的具体界定,应当基于对文化内涵的清晰认定。从狭义角度讲,文化贫困是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主体性、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趋势上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落后状态。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性,以至于我们很难把文化贫困的标志分别注明,因此对文化贫困的概念界定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相对正确的。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化贫困问题,也因此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贫困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相应地措施的采取便不准确。
2.农村文化贫困现状
(1)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在农村,有大学、高中学历的已经很少见,大部分只有初中和小学学历。其一,学历比较高的会另谋职业,基本不会在老家种地或待在一个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其二,有些贫困地区温饱尚未得到解决,穿着破烂,上顿不接下顿的群体依然存在,生活资料的消费更为重要,便也没有多余的钱供孩子上学。其三,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对文化程度认识不够,认为种地、赚钱不需要有文化,“读书无用论”盛行。其四,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问题突出,大部分青壮劳力选择外出务工,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回家一次,这样一来,照顾老人以及照顾兄妹的任务就落到了孩子们身上,更无法安心读书。其五,外在条件,比如交通阻碍了读书的道路,偏远山区的孩子要每天走20-30里山路才能到学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坚持去学校读书的人就少之又少。
(2)思维方式落后、观念陈旧
由于经济条件及地理环境的制约,农村贫困地区的人们思维具有封闭性、落后性。惧怕改变,安于现状,对所有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不追求更高的文化层次,得过且过,便丢失了先进的思维方式,由此一来,思维老套僵化。人们普遍偏重于之前的经验及祖辈传下来的东西,观念陈旧。拿种田这件事来举例子,农民们总是根据节气来选择耕种时间以及之前的播种经验判断该怎么样种植,在现代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播种时间应该科学的进行变化,由于固守既得经验,不善于思考,科学种田便推广不起来,先进的思维方式也没法培养。
3.农村文化贫困的原因
(1)政治、经济相对落后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与城市地区相比,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而经济发展又是决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连基本的生活都满足不了,能吃饱喝足已经非常不容易,不仅没有时间以及心思去思考文化层面的事情,而且文化设施及文化建设跟不上,自然就相对落后了。由此一来,政治水平落后,农民没有主人公意识,也不想提高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应地也导致公民政治参与度不高。
(2)更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文化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这些话语无一不提醒我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只有经济增长了,人们吃饱喝足的前提下,才能去谈政治、谈文化。但是一味的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文化建设就容易滋生只搞好经济增长,文化建设不重要这样的观点,导致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头重一头轻,很多诸如“土豪”等现象的就出现了。过分的强调GDP是决定一切的标准,导致了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的国民文化水平。
(3)传统思维的阻碍
思维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人的行为。传统的天人合一思维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中,不能轻易被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人们普遍认为一辈子勤勤恳恳种庄稼就可以满足基本生活,现代社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靠天吃饭,墨守成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生存发展需要。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对于别的东西不想去学习、去改变,甚至于也不知道怎么想、怎么改,贪图安逸享乐,缺乏奋斗精神。
二、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1.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
(1)对文化建设投入过少
虽说国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教育及文化建设的投入,但与其它各项相比,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仍然是过少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体现在较强的文化实力,而且体现在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国家应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2)对文化扶贫缺乏科学、动态变化的策略
没有什么事是一成不变的。文化贫困的现状也是时时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地区的贫困现状也不同。对文化贫困问题,一直以来过于重视义务教育普及率、扫盲,而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以及有针对性的策略,没有动态地估计现状而过于守旧。对于各个地区的不同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责任机制,组成对相关地区情况熟悉的专家小组,采取相应措施。
(3)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国家及政府对文化扶贫过于重视文化发展了对经济有什么反作用,能不能推动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对文化进行扶贫带来的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等。没有加强对文化扶贫作用的正确引导。
2.文化扶贫策略
(1)政府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政府要调动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正确引导,鼓励农民多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如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等,组织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黄赌毒等现象加强管理。更要监督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让农民进行文化活动时有地方可去,建设公共娱乐场所、村民读书室、乡镇图书馆、室内体育馆等,不能让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变成空话。
(2)积极弘扬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能抛弃和丢失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家是文明古国,很多农村都有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一直传承到现在,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所描绘的陕北农村的扭秧歌文化。政府应创建良好的文化载体,利用民族节日和本地特色文化,继承传统,积极地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推陈出新,给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形式,提升农民的品味,跟上时代的步伐。
(3)大力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国家富强与否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力发展教育,贫困地区的孩子视野才能更开阔,一部分人能够走出贫困山区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建设国家,另一部分人能够回到家乡进行建设,为贫困地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4)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
发挥村干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村人学习并积极引导。比如组织村民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请村民代表发言,并一起讨论,更好地引导农民多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增强政治责任感,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三、文化扶贫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丰富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
(1)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贫困地区人民普遍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通过文化扶贫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国家近年来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仅注重对孩子们普及基础教育,也注重加强成人教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的提升学历。家庭教育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家庭中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成员会潜移默化地使其他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得到提高,另外大力地扫除文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等都有积极作用。
(2)促使贫困地区人民形成现代化思维
贫困地区人民思维较为落后,通过文化扶贫,让农民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开阔了眼界,提升自身的学历,与时俱进,了解掌握更多先进高效农业技术及致富的方法。促进产业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不再只靠农业带动,而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更好地带动经济增长。
2.推进文化建设与农村现代化进程
(1)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文明的新风气
良好的环境和风气对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文化扶贫,塑造文明的新风气,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传统美德,在农村营造出一种睦邻友好、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农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积极向国家靠拢,注重内心素质的提高,除了农忙之外,有书可读,有活动可参加,让农村不再成为文化落后之地,不再“穷山恶水出刁民”,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促进农村建设与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接轨
我国虽然各方面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各个地区发展速度不同,发展进程不一,一线城市与贫困地区发展差距较大的现象。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到农村无条件支持城市,农村建设已经太过于落后,与现代化进程相差甚远。进行文化扶贫,可以启发民智,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作用,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3.促进农村产业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1)推動农村地区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
很多地区都有优秀的地区文化,但是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建设,很多有古代遗址的地方考虑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都拆掉了,没有进行保护。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合理的开发、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建设旅游景点等等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文化水平。
(2)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
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繁荣,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向依靠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更能够吸引大批青年人回来建设家乡,改变农村地区贫穷落后,老龄化严重的状况,为农村地区带来生机与活力。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公平,让农村贫困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优秀成果,增强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3)更好地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不单单是一朝一夕的,而应该是追求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为了单纯的经济增长而过度开发利用,甚至导致环境的破坏和不可恢复,应该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真正为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发展的成果如涓涓细流滋润每个贫困地区人民的心田,谋得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郭晓君.文化贫困:内涵与界定[N].人民日报,2004-3-16.
[2]张其仔:邓欣:《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3]辛秋水.文化扶贫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
[4]李强.中国扶贫之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5]王洪光,勾学玲.贫困文化视角下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0(3):46.
[6]付少平.贫困文化与文化扶贫的战略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7(4)
[7]申振动,蒋文武.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