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广西贺州富川县朝东镇岔山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模式可复制性的启示。岔山村通过“古道文化+美食+互联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使它成为贺州传统村落传承保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关键词】贺州传统村落;岔山村;文旅融合;发展
一、引言
岔山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北面,天降异石,山开两岔,岔山村因此得名。岔山村全村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964人。近年来,岔山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古道文化+美食+互联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贺州传统村落传承保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二、岔山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一)精准定位,打造“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
岔山村始建于明代初期,是岭南地区传习中原文化的先导和交融地,是中原通过潇贺古道进入岭南的主要入口,岔山村与湖南省岩寺营仅一山之隔,是湘、桂两地农副产品和食盐的重要集散地。当地政府充分认识“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文化魅力,组织村民进行岔山古戏台重建、百年古井挖掘、潇贺古道恢复、兴隆风雨桥修缮等,建成一家村史馆——岔山村博物馆以及民俗体验馆、瑶族油茶展示馆、知青馆、农家乐、扶贫商店等。擦亮“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
(二)发挥党支部和村委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切实发展岔山村乡村文化旅游,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岔山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地政府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党支部分别做各党员的思想工作,5个小组37名党员,每周开3-4次大会,逐步达成统一意见。最后,再召开群众大会,通过全村党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全村党员的努力,岔山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所有的家禽和牲畜或卖或迁移出古街道,通过党员与群众共同清洗、修缮,牛栏、猪栏、鸡舍恢复了昔日客栈的容貌。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妇女油茶互助社、果蔬种植扶贫合作社、劳务输出扶贫合作社、新农村亮点工程理事会等,走“政府决策、群众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党支部和村委干部、党员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带头投资投劳,动员群众参与,群策群力开发旅游产业。
(三)创新运作模式,发掘特色美食,抓住游客“乡愁体验”味蕾
岔山村创新“古村文化+特色美食+互联网”的运作新模式,紧扣千年潇贺古道和古村资源优势,将岔山村定位为“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后,融入“互联网+”经营理念,建成了贺州第一个商业级免费无线wifi,实现了全村商业级无线WIFI免费覆盖。同时开发古道的油茶、梭子耙特色农家美食,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
(四)精准定位,主动宣传,将岔山村纳入区域联动文化旅游新线路,打造知名度
定位打造“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后,当地政府和全村开始主动宣传,先是在网络论坛、社区、微信、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宣传,村委动员全村群众积极转发岔山村相关宣传,地方政府、市县旅游部门动员党员干部周末带领家人到岔山体验古道文化,转发微信朋友圈。当地政府主动邀请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到岔山体验乡愁古道文化,借助秀水状元村的名气宣传。
(五)精准定位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文化旅游附加值
为了增加收入,丰富旅游产品,针对湖南游客喜欢腊味的特点,当地政府鼓励党员率先带头用本地土鸡、土鸭、土猪腌制腊鸭、腊肉,由于腊味制作考究,采用本地家禽制作,品质好,价钱合理,腊味成为了岔山村群众又一重要收入。
(六)培育旅游股份新农民,文化旅游不断延伸拓展
岔山村以文化旅游為契机,通过组织群众加入合作社等各类经济体形式,鼓励群众参与旅游项目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依照协议获得分红。引导村民在古街道周边打造微田园、微果园、菜中村、花中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和农家乐经济,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游客到岔山村游玩的体验,形成了“探古、赏荷、登山、采果、摘菜”的乡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新格局。
(七)统一管理,实现岔山文化旅游良性发展和双赢
当地政府成立管理委员会,对岔山村的旅游市场进行有效管理,餐饮和旅游产品统一制定价格,对从事餐饮人员的衣着和餐饮的环境卫生标准等都做了规定,设置举报电话,管理委员会不定期巡查,两年多来,没有接到一个投诉电话,维护了良好的旅游市场。
(八)整合资源,实现旅游众筹全覆盖
全村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对扶贫、旅游、交通、住建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对外连接道路和村道建设,加强景区与其它旅游点之间交通路网建设,实现通旅游大巴,重点建设公共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标识牌、休憩设施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安全保障,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为全村脱贫摘帽创造条件。
三、岔山村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潇贺古道文化展示内容不够规范、不丰富,对古建筑的介绍或无或过于简单。
2.潇贺古道还没有与海上丝绸之路很好结合起来,范围比较狭窄,视野不够宽阔,文化底蕴的发掘还很不够。
3.目前岔山村的景点少,参观和食宿并购规模不大,要进一步利用好岔山村后山脚的栈道,打造古楼古民居以及潇贺古道田园风光。
4.岔山村传统民族民俗展演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的发掘和恢复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四、岔山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可复制性的启示
岔山村有一些其他传统村落无法复制的优势:其一,岔山村处于湘桂交界处的边界,湘、桂人民早就在这里融合发展,相互学习、甚至相互通婚,习俗相同,语言相通,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岔山村拥有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优势;其二、岔山村本身不是很大,村落文化遗产十分集中,而且保存十分完好;其三、岔山村的主街道十分狭窄,游客容易集中;其四、岔山村的党支部领导有力,群众觉悟高。
五、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从战略决策、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大力全域旅游,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历史上,湘漓古道和潇贺古道在贺州交汇融合,留下了包括古城、古镇、古村、史迹、非遗和可移动文物等一大批精彩纷呈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既是当代和未来贺州发展的深厚滋养,又是贺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固基石。
【参考文献】
[1]文化产业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D].贵州财经大学,2017.
[2]佚名.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3):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