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轮车到飞机场

2019-09-23 08:09
商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黑车巴中熟人

车水马龙、华灯初上,斑驳的霓虹灯将整个城市点亮,这是夜的开始,也是上班族归程的噩梦。闭塞而安静的车厢、拥堵的街道就像病毒,吞噬了上班族所剩无几的精力。塞车,让原本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无限延长。

这时,城市周围临近的小城镇,却是另一幅画面。

街道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广场舞的音乐声成为了主宰。广场旁的小区内,人们已经开始享受家中的美味佳肴。

街道最热闹的时刻还要追溯到几个小时前,一同准时下班的小城白领踏上了三流品牌的出租车、小型公交车。同事们在车厢内热切地攀谈,车窗外,街道畅通无阻,司机听着此起彼伏的交谈声,“撒欢儿”地驱车前进。

道路两旁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路边小摊,它们和近在咫尺的公交车互不干扰,彼此相安无恙。

大城市白领将大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拥挤的道路上,在塞车这段时间,一分钟或许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而在小城镇,时间并不值钱,白领们可以大肆浪费时光,他们的归程,没有永无止境的等待,有的是黄昏时热闹的嘈杂声、邻里亲切的问候。

偏远城镇有自己的出行系统,虽然比不上大城市的气派,却依靠着人与人之间紧密的纽带,茁壮成长。

这里虽有正规公交系统,但更多时候,公交系统会被一种更原始、更便捷的出行工具取代。

四川巴中,城内的主要交通方式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三轮车、面包车演变成为了公交车、出租车,就连辖区下的小镇也有了自己的公交车。去年,巴中甚至拥有了飞机场,前往北京、成都、海口等地务工的巴中“男娃”能选择最便捷的方式回家了。

时代的发展,让五线城市巴中也有了“正规”出行方式,以三轮车为代表的黑车在这座小城里越来越少。小城“贵妇”的出行方式也从随叫随到的三轮车演变成为了出租车。

但其实“野路子”出行方式并没有消失,从一个小镇前往另一个小镇时,居民会选择就他们更熟悉的方式——黑车。

在巴中还没有“正规军”出租车时,黑车猖獗一时。随着市场的规范化,黑车的影子也越来越少见。但历史的洪流并没有冲击掉黑车这种最“接地气”的出行工具,在小镇的“熟人社会”体系下,黑车有时比出租车更安全。

邻里之间都清楚哪家是做黑车营生的,只需一个电话,你看着长大的小屁孩就开着前不久买的吉利车出现在你家楼下。小屁孩要是没空接你这单生意,他就会在黑车司机微信群里吼一嘴,和小屁孩一起穿“叉叉裤”长大的玩伴就开着车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你赶快下楼。

黑车司机并非只接熟人的单,依靠黑车团队的力量,他们俨然已经形成了小城镇自己的“共享汽车”平台。

首选,整个团队需要一个灵魂销售人才,他可以是隔壁的张妈,也可以是茶馆的常驻牌友王大爷。他们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组建成了整个小城镇版本滴滴的平台系统。

利用闲暇时间,他们便会出现在城镇的交通要道,四处寻觅需要远行的乘客。攀谈一番便拿出一个小本,这个小本是平台的调度系统,记录着每个黑车司机的电话以及可利用的时间。

现如今,小本也变成了微信群,调度系统也迎来了迭代。

一个电话过去,司机便出现在街口,打着双闪灯等着乘客拉着行李箱艰难地走过去。司机,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组成人员。而司机们往往会在最常开往的目的地设立“根据地”,“根据地”设立在宾馆内,回小镇的时候,司机还可依托“根据地”里交互的资源拉到乘顺风车的乘客。

在重庆奉节,城镇版共享汽车系统已经依托上了当地的微信生活网。只需在生活网上发起拼车单,就有需要的乘客自动找上门。其实,不仅仅是奉节有这样的平台,各地生活网都开设有拼车频道,专门处理大量本地拼车信息,方便居民出行。

点开拼車频道,需要搭顺风车的用户可前往“我要找车”板块,而车主则可进入“我要找人”板块,寻找潜在客户。为方便大宗货物的运输,用户可前往“我找货车”“货车要找货”板块。

类似的还有摩的、三轮车共享系统,它们则是城镇版本的共享单车。居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熟人”优势,诠释着小城镇的数据化。

小城虽小,但基础设施不完善,总有公共交通系统无法触及的角落。这段距离稍显尴尬,步行太费力气;附近也时常没有出租车。每当这时,街口的大娘便会贴心地掏出一沓名片,挨个打电话帮你邀约摩的或者是三轮车。

大娘总是会首先拨打熟人的电话,熟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可大幅降低的商业哲学完美地演绎在一通通看似无意的电话当中。

当然,这是小城应对外来人口的一套“共享单车”系统。很多时候,城上人口会直接越过“王大爷”们,直接拨通隔壁摩的师傅的电话。

在小城人眼里,熟人便大于天。熟人不仅意味着方便、还代表着安全可靠。乡里乡亲,一是吃得透司机的脾气,彼此之间知根知底;二是司机也不会“狮子大开口”或是“敲竹杠”。就算家里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也安心将客人交给熟人。

小城镇版本的共享出行司机团体有兼职的、也有专职的,并非所有司机都出身草莽,他们赚的也是辛苦钱。黑车司机每天跑上2~3趟往返行程就足以过活,长年奔波让他们疲惫不堪,风吹日晒,让左脸颊和左手臂显得格外沧桑。

小城虽然留给了黑车行业一口喘息的机会,但也仅仅是让该行业短暂地残喘一番。

城市化的推动,高铁、长途客车、私家车的普及,不断挤压黑车的生存空间。在工作的同时,黑车司机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再加上黑车游走在法律的另一边,所有因素的叠加让黑车逐渐演变成为了“夕阳”产业。想要摇身一变或是“洗白”,黑车司机们就必须加入网约车平台。现目前,不少黑车司机都加入了滴滴等网约车队伍中,老套、新式的方法都使用,双管齐下,多一条赚钱的路子。

但其实,黑车行业的消亡对于小城市的青年而言并不可怕。在从事黑车这一行业的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而在小城中,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并不困难,只要对方不是恶贯满盈,乡亲们还是挺乐意让隔壁小孩帮忙打工的。

未来的小城交通也会越来越城市化,但随着年轻人的出走,那些缺乏支柱产业的小城镇也将面临萎缩的命运,留下大批空巢老人。

或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公交系统将深入小镇的每个角落。但,这些公交车、出租车甚至地铁司机不会是土生土长的小城青年,而会是公交公司从大城市调来的异乡青年。

小城交通,纵使野蛮生长,最终也将加入“正规军”的大部队。

猜你喜欢
黑车巴中熟人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Life Story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坐黑车
打黑车
女大学生误上黑车被囚禁性侵案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