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视角下我国流通企业劳动效率的提升策略

2019-09-23 07:59周露昭贾倩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劳动效率出口贸易

周露昭 贾倩

内容摘要:流通业将生产、消费两个环节衔接在了一起,流通业的发展情况的好坏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格局,而如何做到有效提升流通业的效率这一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公司数据,包括从2011年到2014年的流通业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和相关事实证据,分析了我国流通企业劳动效率与出口贸易规模的关系。从运营成本的角度,结合中介传播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中学”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提高我国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可以通过出口贸易来实现,这种效果是通过提高经营绩效来完成。本文的研究指出了如何利用国际市场来提升劳动效率,为我国流通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流通企业   出口贸易   劳动效率

问题的提出

流通业是一种终端产业,它连接了生产与消费这两个环节,并且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格局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流通业一方面既是供给侧又是需求侧。事实证明,流通业的发展不单单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从最近几年来看,我国的流通业发展迅速,在流通业中零售业的发展尤为突出,零售业的竞争和开放的程度达到了最高。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它的批发和零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非常让人满意的发展,但是与很多发达国家的流通企业比较来说,这种程度的发展仍然是不足的,这种不足和差距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服务质量、劳动效率、技术创新等等。随着流通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流通业怎么样才能得到更迅速的提高、流通企业的生产效率如何才能更快、如何继续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增长等问题一直得到各界的密切重视,业界和学术界也在时刻关注着这些问题。

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决定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发展的浪潮,寄希望于在全球价值链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力,并获取相应的利润。对于我国流通业而言,这也为其在提高生产率和生产水平方面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在Bernard和Jensen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它们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多优势,这些优势方面包括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业务绩效等等,这一研究也产生了有关“出口中学”和“自我选择”的新一轮的假说论证。如今,服务业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很多學者对关于这一问题讨论的主题也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主题从早期生产公司扩展到了服务企业,如零售企业。

笔者在本文写作过程中通过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并且在Wind和国泰君安的上市公司数据的基础上,了解到了提高劳动效率与流通企业的出口规模的关系,论证了包括流通企业的“自我选择”和“出口中学”在内的两种假设,试图探讨出口贸易的内在机制,提升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与许多学者研究劳动专业化和现有资源重组形成的流通创新内部动机相比,在“干中学”与“技术溢出”这两种途径下,出口对于加快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和持久的影响。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国流通业如何提升效率、如何帮助更多的流通业企业走出国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从现实角度来看,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帮助流通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知识经济社会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流通业也呈现出了一种趋势,它将要逐渐进入高科技含量和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研究分析相关机理,包括出口贸易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机理,找出影响出口贸易技术进步因素,并且研究相关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出口中学”的水平,并且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在流通业中的产业竞争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

与现有研究成果不同的是,本文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创新性:首先,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的大部分都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生产性企业上,而并没有过多地研究服务型企业。对于本文来说,通过研究流通企业的相关情况,可以补充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缺。其次,如果单独看问题的研究方法,在实证分析时,如果利用流通业来分析公司的相关数据有着很多的优点,包括这一方式适用于企业异质性理论,而且在来自于产业层面或宏观层面的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可以得出相对来说不太好得出的结论。最后对于出口贸易来说,通过理论分析其促进流通企业效率的机制,从而建立了中介模型,利用这一模型来看理论假设是否正确。在开放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的“黑匣子”的基础上,这种研究可能会存在更多的理论方面上的价值。Bertnand等人曾说,过多关注“出口中学”或“自我选择”,对其进行过度的研究和纠结并不是很有意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的重点应更多地关注别的方面,比如对于正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通过技术模仿或技术引进才可以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企业如何才能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企业技术进步,以及这些目标的可行途径和实现条件。

样本选择、数据处理与计量方法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通过处理研究了由国泰君安数据库所提供的从2011年至2014年上市流通业企业调查的相关信息:排除出口贸易为零的企业,但是有出口贸易的流通企业会得到保留;保留人员数量、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等关键信息没有存在遗漏或负值的企业;保留全部资产大于固定资产的企业;保留有唯一的且不会丢失的公司代码的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样本数据处理,得到了47家流通公司的样本数据,数据的时间跨度为从2011到2014之间,总样本为186个,在总的数据中,有一家公司存在两年的数据,所以对于所收集到的样本数据来看,其面板数据是不平衡的。

本文从核心变量的设置出发,所反映出来的流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通过比值来衡量的,即总营业收入和职工人数的比值。通常比率越高的公司效率就越高;海外销售的主要业务(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是出口规模的代理变量,比例越大,对海外销售的重视程度越高;销售费用的代理是指主营业务收入与销售成本的比率和销售成本,即在一个单位的营业收入过程中所应该达到的成本;相应地,要反映管理成本率,它的计量也需要通过企业管理成本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所反映出来。从控制变量的方面来说,由于数据结构各有不同,结果可能会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龄、规模和资本强度。

针对流通企业的劳动密集型这一特点,劳动力投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参考企业成立的时间来对应流通业企业的年龄;公司的资本密集度是通过固定资产总值与员工人数之比来衡量的。连续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二)计量模型构建

上述测量模型中变量的下标i表示的是企业个体,t表示的是年份。在这个方程式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控制变量是Z,中介变量是M,u代表的是特定个体的固定效应,标准误差项是ε,其含义是不可以被观察到但是仍然会对因变量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检查因变量的公式为(1)到(3),可以看出自变量和中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公式(4)用于检查中间变量有没有传导效应,通过判断中介变量的规则和得到的回归结果可以判断,中介变量到底具不具有传导作用和流通企业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存不存在。

(三)计量方法的选择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来进行相关的数据计量。实证结论是否准确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可能存在的序列相关性和方法的选择等问题。所以要找到最适合的测量方法,需要我们在不同的计量模型中寻找最贴切的模型。如果该模型在序列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必须首先要对其处理,以防止结论产生偏差。具体地,混合估计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主要使用的检验方法包括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进行选择;为了检查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性等问题,可以通过Wald和Wooldridge测试来进行检查。

通过本文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更加令人确信的测量结果可以通过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来得到,所得到的数据拥有更加显著的异方差性问题。所以,在使用Driscoll-Kraay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在回归过程中出现的异方差性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实证结论的准确性也会被模型的内生性所影响。但是,梁云等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在我国处于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的出口决策会被部分这个过程所具有的特殊制度因素所干扰,而这种制度性影响是远远超过劳动生产率或技术对其的影响,这一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加不普遍的中国的“自我选择”假设的出现。一方面,我国参与国外市场的成本要比本国外地市场的成本要低,这是由于广泛的国内市场细分和地方保护主义所影响的,从而形成了一种现象,即中国本土企业普遍偏爱外国市场。另一方面,缺乏主要拖欠支付的社會信用体系使企业的净收入超过国内市场的净收入,而一些规模较小、较弱的公司更喜欢国际市场。基于此类分析和判断,本文认为内生问题对实证结论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实证结果与问题分析

在参考从2011年到2014年这几年中国泰君安所给出的流通企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并且结合前面部分所构建的定量回归模型,验证出口贸易规模与我国流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之间的关系,再把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作为中间变量,研究通过出口贸易来提高流通业生产力的相关机制。在本文中,因变量是流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回归分析的变量分别包括企业规模、年龄和资本强度等,从而构成本文研究的基本计量模型(1),之后再将各种变量分别添加到回归中,依次是企业出口规模、销售费用比率和管理费用率等等,如模型(2)-(4)所示,表2可以看到详细的回归结果。从结果来看,在1%的水平上表现为显著的系数只有资本强度这一变量,并且该变量的系数是正的,这就表示我国流通企业资本因素在投入这一方面依然是不够的,劳动生产率将在企业的资本强度增加的条件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企业规模和企业寿命并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出口规模这一变量的系数是正的,显著性为5%,这就说明在本研究中所收集到的流通企业样本中的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效应是存在的。

随着流通企业出口交易的不断增加,生产效率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加单位劳务投入得到的营业收入,从而使理论假设1得到了验证。而且从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系数(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是负的,并且具有显著性,这就说明两个中间变量与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即随着成本率和销售费用率的降低,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将会提高,这与理论判断是一致的。

接下来验证理论假设2和3,即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是否是我国流通企业出口贸易技术进步机制的中间传递因素。根据机制的顺序,本文使用这两个中间变量作为因变量,出口尺度是形成测量模型的自变量(6)-(9),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发现,只有管理费用率变量系数显著且为负,表明出口贸易规模的增加将促进出口流通行业企业管理费率的下降,二者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然而,销售费用比率与出口规模的关系是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的分销企业而言,出口贸易对企业管理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进入国际市场后,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立新的渠道,企业的销售费用率也会随着不断扩大的出口贸易规模而逐步上升。但是,在规模经济和销售渠道优化的后期,销售费用率应该逐渐下降。

考虑到销售费用率变量的系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不会再验证它具不具有传导作用。在本文的论述中,基本测量模型是包括有管理费用率的变量和出口规模变量的,用于回归的模型是标号为(5)的模型,这一模型用于确定管理费用率变量是否有中介传导作用。在参考相关判断标准的基础上,若是出口贸易变量系数不再显著,那么则说明中间变量的中介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若是仍然存在很大的出口贸易变量系数,可其系数的绝对值是降低的,那么就表示中介变量存在中介的作用,但是作用只是一部分。通过本文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5)),仍然存在很大的出口贸易变量系数,可其系数的绝对值是降低的(对比模型(2)),所以表示管理费用率和出口贸易提高流通业的劳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从结果来看命题2是成立的,但命题3不满足,故不成立。

结论与建议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流通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流通业息息相关。近年来,与流通业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流通业的效率如何才能得到提高、如何有效促进技术进步仍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以及样本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流通企业出口贸易规模与提高劳动效率的关系。样本包括Wind和国泰君安2011-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在参考了成本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的基础上,在研究分析时再与中介传导模型相结合,对出口贸易的内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有利于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的提高。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我国流通企业的劳动效率可以通过出口贸易来达到提高的效果。流通企业存在出口贸易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通过降低管理费用率可以实现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目前,隨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流通企业的销售费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参考许多类似的研究可以看出,这种类型的研究大多针对生产型企业,而对流通型企业的研究较少。

本文所得到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流通企业劳动效率,为提高效率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流通业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竞争性的产业,而且对于促进流通业的发展来说,积极加入到国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现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我国也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走出去”这一战略可以帮助更多的国内流通企业加入到全球竞争中去,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可靠的环境支持。而且,考虑到流通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是一种传统的产业,管理成本对于企业的总运营成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企业总运营成本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管理成本也是“出口中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点。流通企业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到有足够的远见,要在参考各个发达国家流通企业的优点的基础上,比如它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尤其是在提高劳动效率方面,要积极发挥流程重组、组织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此外,虽然本文的研究还没有反映这一点,但是对于流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来说,优化设计企业渠道和积极应用新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流通企业的发展来说,这一问题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龙龙.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4)

2.江波,李美云.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创新与生产率提升:理论与实证[J].财经研究,2012(7)

3.王晓东.中国流通产业组织化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李飞,贾思雪,王佳莹.中国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要素及路径——基于胖东来的案例研究[J].技术经济,2015(1)

5.张龙.流通业发展对邻省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

猜你喜欢
劳动效率出口贸易
劳动定额定员应用对标管理提高企业劳动效率
企业家才能在新常态经济增长中的稳定作用研究
综采工作面安撤双臂机械手研制与应用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