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芦庄实验幼儿园 周 茹
“幼儿学习品质”是当前的一个“热词”,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只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因为学习品质不同于学业知识内容,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多种学习活动中进行长期的培养。
我们通过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文献资料展开重点研读和梳理,随着研读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学习品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不同的划分,但必须找出主要因素加以分析,才能构建出一个具有应用价值学习品质结构的框架(见图1)。
图1.学习品质要素框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这让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幼儿学习品质由两个维度构成,即为态度和行为。积极态度就是对学习的情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幼儿的情感(即兴趣、快乐、学习动机)被激发和满足,并辅以其能认同的目标之后才能引发内在的行为倾向成为外显行为,表现为幼儿在学习中的投入行为,如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创造和敢于探索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品质。对学习品质内涵和结构的清晰认识是我们进行学习品质养成的重要基础。
环境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来说是重要的教育要素,具有“隐性教育课程”的价值,可以充分引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萌发出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我们把幼儿生活与学习中的环境创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努力对班级环境进行调整。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将活动室内的大空间根据生活的功能与需求的不同划分成几个小区域,如饮水区、用餐区等。小班刚入园的幼儿,要考虑生活环境以服务性和温馨为创设主基调,培养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的适应和喜欢,激发幼儿在情感上对幼儿园的接纳和喜爱;中大班的幼儿随着适应能力的增强,活动室内的环境主要以自主性为主,突出以简洁、便利的主基调,关注的是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满足的是孩子从情感到能力上体验到“我是班级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为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做铺垫。
活动室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我们认为对固定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认真专注学习品质的养成,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
首先,我们尝试在活动室中先确立一块集体教育活动的场地,使谈话、离园活动以及游戏活动都可以灵活使用;其次,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幼儿不同的兴趣点在其周边设计不同内容的学习空间,从而形成区角。区角活动是以操作摆弄类活动为主,更注重幼儿以其特有的方式与环境互动,彰显一个或多个关于幼儿主动性和过程性养成的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多样化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的方式进行活动。
我们对原有户外场地的重新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的设施进行隐性功能区的划分,如攀爬区、平衡区、投掷区和综合区等。与此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变革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活动,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充足时间和空间,在增强运动能力之际培养幼儿敢于探索、乐于创造的学习品质。
同时整合各类运动器械开展公共材料资源库建设,提供游戏资源“百宝箱”,使得幼儿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也成了幼儿百玩不厌的材料。幼儿从家里带来大小各异的易拉罐既结实又好看,有的幼儿想用它们做“梅花桩”,有的幼儿尝试把它们变成高跷;用粗布缝制的大袋子,幼儿可用来学袋鼠跳、学毛毛虫爬,还可以迎风奔跑模拟放风筝,幼儿对此类活动很感兴趣,从而锻炼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在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我们本着“幼儿是游戏的主体”的观念,鼓励幼儿参与对教室空间和墙壁、阳台等环境的规划和布局,除留有集体活动的区域外,其余全部空间都根据幼儿的游戏意愿设置游戏空间,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自主、自愿、自由地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发展和提高。尝试各班教室根据幼儿当前需求和兴趣建立特殊兴趣区角,如中班芦幼花坊、大班水乡茶楼、小班香香蛋卷屋等。
随着游戏空间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我们还鼓励孩子们挖掘室内外的每个空间,让它们都能成为游戏的场所。小到橱柜的拐角,大到园部楼梯的拐角,从教室外的走廊到楼层间的过道都是教师们的首选。如,有的教室正好位于楼梯的拐角处,孩子们就充分利用拐角宽大的面积设置为“儿童剧场”。为了满足观众的观看需要,孩子们还为剧场的小观众们设置了观众坐席(利用楼梯阶层放上小地垫)。在不断拓展游戏空间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对环境利用中的问题不断思考和解决,使得敢于探索和乐于创造的学习品质得以培养。
在深入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教师将其作为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导向性指引,对班内的幼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像小班区角活动 “大家来乘车”,游戏中,教师提供了以小火车为背景的卡片,并在有火车头的卡片上贴有小组集体照,老师们还为幼儿准备了盒子,每个盒子里放有每组孩子的个人照。蓉蓉参与游戏时,随手拿到同伴的个人照,贴在所在小组火车的车厢上。过了一会,蓉蓉奇怪地问老师:“周老师,盒子里怎么会多出一张照片呢?”教师提示说:“这张照片是哪个小朋友的?你知道是哪一组的吗?”蓉蓉听了后,把这位同伴的照片逐一比对火车头上的集体照,最后贴在了空的车厢上。在游戏分享时段,教师与全班孩子讲述了这个故事,全班热烈的掌声让蓉蓉激动地看着老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可以说,此次观察内容让教师对蓉蓉的了解更趋于完善和立体,这样收集信息的方式帮助了教师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在对幼儿了解信息的基础上逐渐转换为建立情感的行为,努力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富有情感的精神氛围,也为幼儿主动积极与环境进行有效互动,产生学习的投入行为做基础。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教师的地方往往会簇拥着一群幼儿,这说明教师是幼儿群体的向心力。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幼儿活动中重要而独特的影响源,更是幼儿活动中重要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做出贡献。
如大班区角活动中新投放了“垒高大PK”游戏,材料只提供了小木架子和冰棍棒,游戏要求幼儿积极探索垒高的方法,并把自己垒高的样子记录下来贴在展板上。由于是第一次活动,教师将本区角作为重点观察内容。菲菲在活动开始时就一直摆弄着材料,花了二十分钟左右好不容易搭成了三层“房子”,却因为自己手指无意碰到了底层的木架子,“房子”一瞬间倒塌了。教师马上察觉到菲菲失望的神情,她拍拍菲菲的肩膀轻声地说:“噢!我看到你搭了三层的房子,很了不起!房子倒塌没有关系,说明底层的材料需要再想办法让它变得更牢固。”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但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会创设温馨的氛围,看到幼儿表现优秀的一面,鼓励幼儿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总之,对幼儿学习品质养成的研究是目前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研究仅仅走出了的第一步。随着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研究的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