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品味作品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②学习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教学重点:
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独特的情与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方法: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端午
谜 语
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
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
(猜一物)
请你们猜猜这一物是什么?我们会在哪个传统节日吃粽子?来历如何?(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節。)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棕子,吃蛋……)
再过一个多月就到端午节了,让我们一起用一首古诗来迎接端午节的到来吧。(齐背《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是啊,曾经经历过沧海的烟波浩淼,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处的海水所倾倒;曾经看见过巫山的云蒸霞蔚,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方的风景所迷醉;曾经吃过家乡的鸭蛋,汪曾祺说,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鸭蛋就再也瞧不上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鸭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汪老的《端午的鸭蛋》去看看。
(根据诗句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二)品味文章,扫障碍
门楣méi 车胤 yìn
苋菜 xiàn 籍贯jí
腌腊 yān 城隍庙huáng
系百索子jì 鸭蛋络子lào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náng
(三)饮水思源,识作者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博学多才,情趣广泛,他喜欢:写凡人小事、小物、小品,以追求心灵的宁静、闲适、愉悦。代表作品:《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四)初步感知---七嘴八舌话端午
1.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端午风俗、家乡鸭蛋、端午鸭蛋)
2.默读课文第一段,说说文中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风俗?
(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感悟文中的趣味。)
(五) 分析解读---细嚼慢咽尝鸭蛋
1.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为什么独钟写咸鸭蛋呢?
精读课文2、3段,小组讨论:
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着怎样的感情?(小组合作)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③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④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⑤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⑥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热爱、自豪、赞美、思念……)
默读4--6段,思考:
写端午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这几件事怎么样?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①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②有趣的事。③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怀念。)
(六)细细品读--含英咀华品语言
汪曾祺先生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他的语言一方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另一方面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请朗读课文2、3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
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適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如“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七、拓展迁移,深反思
(1)话佳节。
除了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2)寄希望。(课件显示)
传统节日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我们应好好保护传统节日。民族是我们的根,民俗是我们的魂,当一切资源,都因枯竭而消失于无形,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千古传承……
(3)拓展延伸,诉真情。
通许也有很多美味而颇具特色的食物、民俗风俗,你能列举出一两种吗?
小练笔:请选取最能表现通许县特色的一种风俗或是一种食物,写出你对通许的爱。
可以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通许……,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通许风俗。
也可以模仿文中你最喜爱的一个句式,写一段《味道通许 解说词》写出平淡食物中不平常的味道。
200字左右。可以在小组内展示后,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布置作业:
用你的笔,为家乡的风俗文化或食物赞扬一番,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有文化气息。
板书设计:
端午的习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特有的)
17.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名声、特点
端午的鸭蛋:挑—装—吃—玩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