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探索*

2019-09-21 01:14王会良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机械工程研究生人才

王会良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与探索*

王会良

(河南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课外培养教育的基础,是新时代互联网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当前机械工程的现状,对比了当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实践方式。对于当前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现为创新创业培训和竞赛,因此应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增加课外学科竞赛,与企业协同合作实现引导教学。

创新创业;以赛促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国际竞争必将日趋激烈,人才与教育之间的竞争就是未来国际之间的竞争,而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将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对象。在新时代环境下,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高校需要为国家、社会提供更多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这就迫使高校必须进行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改革。工程教育新理念、学科专业新结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教学新质量、分类发展新体系是“新工科”在内容上所归纳为的“五个新”[1]。在双创模式下研究生的教育改革便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行进,“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中急需人才,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成为了目前人才培养的主攻方向。

1 传统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机械工程是科学中的一个跨学科专业,在机械制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其他工科一样,机械专业的教育满足不了新时代、新产业、新构架的现实社会需求,面向未来的工程技术、工程教育领域与工程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人才结构的不适应、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等[2]。

1.1 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

传统课堂上教育乏味、空洞的缺陷在研究生方法课教育上应避免,还应避免研究方法实践时的“人浮于事”。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有所欠缺,许多高校研究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就业率偏低;同时,各个企业或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一才难求”,人才结构过剩和短缺并存是现存的主要问题。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及教育模式现在几乎只注重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研究生过程中,强调对其加强科研能力和学科专业的理论教育,缺少了创新教育的过程,在制订研究生培养目标时,忽视了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3]。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向已经不契合于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实践生产中来。

1.2 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导致社会实践环境弱化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应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工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高校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自身力量,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愿意将人力、财力投入到非企事业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所以,很少有企事业单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企业也难以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1.3 研究生规模扩大,师资和经费相对缺乏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各培养单位的师资力量和经费相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学科的发展,设备、空间、科研经费不足,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原本各高校的实验室、设备器材就缺乏,在扩招之后这些硬件设施更加难以满足需要。

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如图1所示。

2.1 开放实验基地

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是很重要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立对研究生教育实践十分有效。

双创基地的开放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场所、环境和设备,体现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立足于项目实训内容的推进,现在已经具备实训手段,课上学习与项目实训有机结合度提高。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跨学科交叉学习和自主创新实践的学习方式,辅以跨导师的专家指导、跨专业的研究生技术小组支持,在具有综合性和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4]。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2.2 优化教学模式

课程是教育的重心,一个完善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条件,学校应将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有利于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优化教学模式,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注重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保持在学习教育中的知行合一,在学习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的同时,实践也要有高要求[5]。增加实践类课程比例,通过实践能更加透彻地了解学科知识和课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

2.3 校企协同合作

校企协同是当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形态的必然趋势,是工程素养形成最大化、最优化的最佳途径。根据相关合作企业的情况,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确切的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现有的机械工程培养方案,制订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6]。对于实践教学,应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著名专家学者来授课,同时,与企业联合开展实践教学,企业拥有实践基地和实践技术人才,学生可以直接学习到工作以后要应用的知识,从而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7]。

3 方法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俗地说就是鼓励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参赛,通过竞赛这种形式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学习质量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任务。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参赛的方式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竞赛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

“赛课结合教学”将充分锻炼学生四方面能力:软硬结合知识应用能力、动脑动口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研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社会交往能力。

4 结语

基于机械工程发展需求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是一项复杂且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还要依据社会需求不断变革。应在“以赛促学、赛课结合、创新创业、科研引领”的双创基地教学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

[2]邵德福,李春江,马晓君.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9):62-64.

[3]李琳,陈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6-70.

[4]高奇,曾红.快速成型技术实训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7-88.

[5]庞丽群.浅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关系[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7):121.

[6]柳亮,李孟璐.重新审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价值[J].高教论坛,2017(3):123-125.

[7]侯永峰,武美萍,宫文飞,等.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6,22.

G643.1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7.034

2095-6835(2019)17-0077-02

王会良(1974—),男,河南偃师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方法研究。

河南科技大学2018年研究生教学改革基金项目(编号:2018YJG-015)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机械工程研究生人才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人才云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