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2019-09-21 01:14周丽娟温辉邓晓军彭召意黄慧利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7期
关键词:体系大学生教育

周丽娟,温辉,邓晓军,彭召意,黄慧利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

周丽娟,温辉,邓晓军,彭召意,黄慧利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新教育理念,重塑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培养。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从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实践体系以及服务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明确指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研、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引导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应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的改革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之下,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等已经远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置于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坚定的人格品质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在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1.2 有利于激发专业教育的新活力

从整体上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前后相继、融合,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者高度关注的三个重要方面。最初,专业教育强调每个专业人员依靠经验,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而到了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吸引了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儿”。通过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专业教育的新活力,促进其全面变革,以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充分协作地解决问题的高级人才。

2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融合的支撑体系构架

以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平台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以资金、师资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以创业课程及所推行的创业实践活动为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包括专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支撑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措施

学校构建了“一体设计、双元培养、三维支撑、四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优秀人才。

3.1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3.1.1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和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等部门以及各二级教学学院负责人为成员。此外,还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例会制度和专题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校长办公室会对创新创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支撑体系架构

3.1.2 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了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招生就业、教学、学生、团委、科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管理、服务等责任落实到各部门、院部的年度管理目标中,并作为部门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各二级教学学院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院级创新创业工作小组,根据院系和专业特征,制定了对接学校体系的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了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

3.2 整合全校资源,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1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求各学科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各专业按照要求安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时数。制定完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2.2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企业创业管理”“企业家精神与创业”等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建立适合本校学生层次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库。

3.2.3 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创新创业活动模块与第二课堂模块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如学科竞赛、双创大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计分及学分转换进行详细规定;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实验班实施办法》,跨专业、跨年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档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推行“非标准化”考试,考核的内容与知识点具有综合性与交叉性,侧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

3.2.4 倾力打造双创指导团队

从校内抽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组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由校内专家学者和校外企业家、知名校友等各行业优秀人才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服务团队,形成“专业导师+企业导师+校友导师”的“三师共导”教育指导模式。

3.3 多方搭建平台,规范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3.3.1 建设校内实践基地

在校内建成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需求的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在研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项目预孵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优质的创业支持,学生可拎包进入创业孵化园进行项目孵化。

3.3.2 构筑校外培养平台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及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创新政校企协同合同机制,在校外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和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优秀实习基地、省级校企合作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省级校地合作试点、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3.3.3 积极组织双创大赛

制定并实施学校《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大力扶持全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科技创新和创业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商务厅、世界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举办的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国环保包装安全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多项赛事。

3.4 加强监督指导,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学校通过加大投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路径,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培训,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和跟踪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4.1 深化咨询服务

创业孵化中心每学期安排创业咨询活动,邀请市人社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创新创业服务团队的导师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场讲解最新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法律、会计、专利、营销、团队建设、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咨询服务;面向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专题开展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创新创业相关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优化学生知识储备。

3.4.2 细化项目服务

根据创新创业导师学科专业领域,安排创新创业导师一对一、多对一进行项目指导服务,及时为创业项目负责人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找出项目瓶颈,指出发展方向;联合湖南省股权交易所株洲分所,开通湖南省股权市场第一个高校专板“湖南股权交易所株洲分所湖南工业大学专板”,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50家创业企业集体挂牌,促进企业融资,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管理。

3.4.3 优化信息服务

建设了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站,将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创业咨询指导、创业项目开发、创新推广应用、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培训申请、创新创业赛事通知及结果通报,毕业生跟踪服务以及创新训练项目的申请、评审、公示、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纳入服务事项,实现创新创业服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报纸、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载体,多渠道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宣传、创业咨询、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信息服务。

3.4.4 强化跟踪服务

制定了完善的跟踪服务方案和回访机制,通过建立创新创业个人档案、网络信息平台、电话联系咨询等措施,及时了解创新创业实验班毕业生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出园项目负责人去向,准确掌握其后续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继续提供创业政策、法律、财务、管理、信贷融资、企业诊断等咨询和指导服务。

[1]常培荣,汪精海,毕冬梅,等.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107,117.

[2]董慧.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1):38-41.

[3]魏红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7):89-90.

[4]彭广林.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试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J].亚太教育,2015(11):60.

[5]任永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2):53-54.

G647.38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7.007

2095-6835(2019)17-0017-03

周丽娟(1974—),女,湖南浏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湘教通〔2017〕452号—301);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湘教通〔2018〕436号—441)、“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跨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湘教通〔2018〕436号—439)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体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