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

2019-09-20 15:17马莹华闫彬彬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习者信息技术

马莹华 闫彬彬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正逐步让人类社会生活步入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时代。新兴信息技术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教育领域也悄然掀起了一场教育变革,“教育究竟走向何处?”这将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只有梳理教育变革的历史脉络,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智慧,适应当前信息时代下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才能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开创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实质上是由信息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教育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当前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也从早期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上升到了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愿景。如今教育更加开发人的潜能和发展其创新创造能力,并格外重视学生具有学会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逐渐成为当前教育大变革背景下未来社会人才能力发展的聚焦点。因而,明晰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与本质特征,这是探讨自主学习实践的基本理论前提。

1 自主学习的概述和特征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许多研究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界定,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释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Zimmerman),早在20实际80年代他就曾致力于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他认为自主学习主要关涉6个方面:“为什么学”(动机)、“如何学”(方法)、“何时学”(时间)、“学什么”(学习结果)、“在哪里学”(环境)、“与谁一起学”(社会性),如果学生能对这6个方面做出选择或控制,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他把自主学习分为三个维度:元认知、动机和行为。元认知表明学生能在各个学习阶段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动机是指学生内在地、主动地将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行为是指学生能主动地创设立于学习的最佳环境,自觉地选择榜样和寻求帮助。

总的来说,学界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虽未能形成一个严谨的且学术公认的表述,但通过多位学者对其各个侧面的分析,我们借此逐步窥见了自主学习的全貌。不论出于哪种解释,笔者认为它都无法脱离如下几个基本要素:学习者自主确立以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设定评价标准和创设学习环境;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发展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能根据目标和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必要时进行调整。这些基本特征将成为我们理解自主学习并如何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的前提条件。

2 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学习工具与学习关系的改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生产力水平极大改善,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信息化与全球化两大浪潮席卷全球,让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境遇,其中既有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同时也潜藏着错综复杂的现实挑战。因此,理清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历史脉络,剖析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性角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1 信息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工具和资源支持

长期以来,我们将技术活动定义为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然而,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技术的对象问题。当代信息技术让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信息型实践”,它以实践主体耗费脑力,输出信息为主要特征,而不再仅仅是以输出物质、能量为主的“物质能量型实践”,并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这使得作为学生的主体在实践中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彰显。

马克思曾指出: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如果说,在工业革命的时代,机械工具解放的是人的四肢,那么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则解放了人的感官与大脑。信息技术延伸的不是人的四肢,而是人的大脑,这使其在教育中大有可为。教育一旦拥有了这种生产工具,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而建立起全新的生产关系,彻底摆脱传统教育实践中学生对“人”(教师)和“物”(机器)的依附关系,步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時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技术打破了一贯以来师生间对于学习的禁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工具和资源辅助。

2.2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长驱直入正推着学习发生巨大的变化。就学习者而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完美唤醒了视听等多重感官,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无缝链接......丰富的技术为学习者建构了一个重新回归现实生活之经验世界的技术桥梁,进一步捍卫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得以完全展现,立足于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更得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学习者进而能实现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进行动态监测、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

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教育的生产方式,还塑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的生产关系。教育的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对教育的生产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占有。信息时代下,学生主动地占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这必将推动教育生产关系的彻底转变,也为我们破除现行学校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对教师与机器的双重依附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文化传承为纽带的传统师生关系开始不断向以文明创新为核心的对话机制跃迁,醍醐灌顶的灌输逐渐让位于协同合作的会话。传统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僵化模式不再泾渭分明与壁垒森严,进而逐步演化为学习者自我教育及他人辅助的以创新意识培育为导向的新型同伴协作机制。

2.3 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呼唤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人类社会生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存时代。21世纪的今天,学习者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生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多项政策文件里均指出,社会迫切需要的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熟练的产业工人,而是面向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知识工作者与创新创意创业型人才。美国、新加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的教育信息化政策文件中均反复提到信息时代学习者能力结构这个问题,并尝试为其建立概念框架。例如,2002年美国“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组织率先提出“21世纪技能”学习者能力框架,新加坡在2010年提出的“21世纪竞争力”教育目标框架也关注信息时代学习者的能力结构问题。

为适应学习者新的能力结构,各类研究机构开发新的学习方式予以支撑,例如目前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这是“一个由工具、服务及社群组成的个人教育平台”,在这里学习者可以组建学习共同体,挖掘和共享社群隐性知识,并能聚焦丰富的信息技术工具,以此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推动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从传统意义上的核心素养“读、写、算(3R)”到以“数字素养”为核心的“4C”转变,即其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的关键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团队共创、创造与创新等。教育对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移民”,而是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新一代学习者。

3 结语

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不断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改革,推动人的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真正重构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引领教育走向规模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新境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小学英语数字游戏化学习的设计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dzz18030。

(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坑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学习者信息技术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