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燕 李义平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当下,高中生物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要求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工作中有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兴趣;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面向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 1 ]。” 这时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对我们的期望。
高中生物不仅是学生应对高考的一门基础课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物科学的学习,除了传授给学生高考所必需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更有效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所以,高中生物课堂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于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积累了几点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处于愉悦的情绪当中,精力集中,思维敏捷[ 2 ];而情绪郁闷时,则精力涣散,反应迟钝[ 2 ]。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使严肃的课堂转变成民主和谐的氛围,带动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讲授” 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遗传”这一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一道待解决的遗传学题目,而是讲述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一对夫妇,一方是单眼皮高鼻梁,另一方是双眼皮塌鼻梁,有没有可能生出双眼皮高鼻梁的孩子,除了这种情况,他们生的孩子还有哪些可能?
因为这与生动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打破了沉默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谈论关于遗传的话题变得活跃,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学生间相互探讨,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的多向交流。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假设,教师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导出”基因控制性状,基因自由组合时出现某种情况的概率”这个知识点,此时再引出“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遗传”这个本节的教学重点。
此时学生已融入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来,对本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时候抛出本课要解的一道遗传学题:“在家兔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毛色的灰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A对a显性)。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D、d基因,当D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的作用,从而使毛色变为白色,而d基因不会抑制A的作用.(1)灰兔的基因型是什么。(2)基因型AaDd为的2个个体交配,子代为灰色的概率是多少。(3)现有2个基因型不同的白兔杂交,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白兔与灰兔的比例是3:1,分析两个亲本的基因型?”[3]具体问题的提出,能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克服畏难情绪,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积极,密度更高的层次。
随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提出,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在不断的改变,从前的教师独占课堂,在现代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凸显。教师如何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从单纯的“教”的角色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新的定位应是扮演“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在否定“一言堂”陋习的同时,也不能过度的放任学生,一点不“讲”。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从生物教育教学规律出发,努力把握“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度,在课堂中学生能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而教师也能及时给予点评,真正意义上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
其次,重视每个学生,应当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高三的后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其原因也不复杂。一方面是学生自己感受到了高考的压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经过教师有意无意的引导、关注,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有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這说明学生主观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求知欲和创新欲其实就是是主体意识的延伸。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关注一个两个学生,但并非不能实现关注个体这一教学意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 ]。”在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阶段,通过一个问题串,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演绎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师生在问题串的带动下,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例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反射及反射弧的学习,通过同桌之间进行一个简单的抓纸片游戏(一个人拿一张20厘米长纸片一端,让纸片竖直向下,另一人拇指和食指虚捏在纸片的中断,看着纸片,拿纸片的同学不经意松手,看同伴是否能抓住纸片),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接着抛出以下问题串“(1)这个游戏是通过什么系统来调节完成的?(2)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什么?(3)神经元包含什么结构?(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的组成?如何判定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如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5)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一个神经元能否独立完成?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
学生利用教材中反射弧的结构图,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随机抽取小组汇报成果,并对各小组结论进行适当的点评及修正。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激发起来了,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从历年高考生物题目中不难发现,每年考察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还是生物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即生物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而且这些基础知识除了在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外,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演绎思维能力的基础。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基础的升华,而生物教材是高考知识的落脚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巩固基础知识,立足基础知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服务高考。
高中生物教材的许多章节理论性抽象性很强,只有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在具体实例中巩固延伸,才能达到知识、能力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色素相关知识时,联想到秋天枫叶变红、红色苋菜汤;学习顶端优势时,联想到烟叶打顶、园林观赏花卉的修剪;……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对知识理解、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对于高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生物实验无疑在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应结合相应的教学手段实施实验教学,如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分组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求知欲,设置相对应的演示实验和分組实验,加快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熟练实验技能,因势利导,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性实验,强化实验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
高中阶段的教学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头脑当作是一个空壳,单纯的往里面填知识,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掌握叩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刘辉.论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邓剑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杨春.培养中学生演绎思维能力:以高中生物学“双因子遗传分析”教学为例[J].生物学通报,2012(2).
[4]任萍.ISAS教学法与药理学课程教学[J].职业,2014(36).
[5]李先友.演示实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能动效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