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备受关注与重视。尽管如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层出不穷,不容轻视。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仍有待加强。有研究者认为缺乏良好的自我觉察行为,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探索新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对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教育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心理学家曾说过,其实所有的记忆、感受都藏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在潜意识里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似已经不见的无意识记忆、感受变成可见的意识,我们就能进行更高级的加工和处理,并获得成长。这种看见的过程就是觉察。
自我觉察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我们的情绪、感觉全部是一种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跟这些内在的信息产生一个连接,去看看自己当下产生的这个情绪反应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是什么内心需求驱动自己产生这样的反应,我们就有办法在当下转化、当下化解,进而完善自己。
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不仅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也是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教育戏剧是指运用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过程的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教育戏剧注重“以情入手”,通过虚拟的学习体验情境,能帮助人释放出被压抑的情绪与灵性,让真实的情感得以流露,让真实的自我得以出现。教育戏剧常常要求当事人在表达自己的感觉时,练习使用“我”来表达,直接、诚恳地面对自己的感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跟自己的内在真实感受产生连接,把注意力集中在表达情绪的过程和经验上,从而帮助学生觉察情绪、觉察自我,从而接纳自我。
教育戏剧注重“当下体验”,通过构建虚拟的戏剧空间,学生可以有机会看到虚拟的戏剧空间里所发生的故事在眼前被放大、聚焦,让他们有机会更清晰、仔细地看到发生了什么。学生通过看到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引发反观与反思;或者通过看到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故事,触发其内在的个人经验与感受,在与他人的经验进行参照的同时反观自己,引发反思。
由此可见,教育戏剧是观照人自身灵魂的镜子,能很好地促进个人的自我觉察与发展。
正因为教育戏剧它独特的方式与魅力,笔者结合教育戏剧的习式,在发展学生觉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以下笔者将通过一节职高一年级的心理活动课例的主要环节来进行详细的说明,教育戏剧是如何帮助中职学生看见问题、感悟自身、获得成长的。
该课的主题为《人心各不同,莫以己心度人》,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是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职中的学生正因处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时期,他们比较在意他人评价,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很容易出现敏感、多虑的情况,与此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以为他人也应如此,结果往往对他人的情感、意向做出错误评价,歪曲他人愿望,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如果教师单纯地跟学生讲解“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中职的学生知道却难做到,知行跨越较难,这时借用戏剧的情境体验式学习,从情入手,学生能看到问题,获得改变的动力,看到他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看到自己,反思自己的不足。
整节课的主要环节由一个生活情境贯穿:《告密的同学》
一天,班主任要调查学生吸烟情况,但没有学生承认自己吸烟。下课后,老师叫了小明去办公室,接着又叫了小陈去,小陈被老师质问其有在学校吸烟的情况。小陈觉得奇怪,心想:老师怎么会知道?
小陈回到班级后,经过小明座位时,狠狠地说了一句:“阴险小人!马屁精!”小明很愕然。小陈拉着同桌小勇,说:“走,我们别跟这种表里不一的人玩!”
在这个过程中,情境是由2位主演学生通过现场表演带领台下同学参与完成的。在情境的行进过程中穿插了及时表演内心感受的戏剧游戏环节,通过分享,一步步地引发学生对“以己度人”现象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产生思考。
环节一默剧1:班主任调查学生吸烟问题,小陈被老师质问,小陈怀疑小明告密。由学生分别扮演班主任、小陈、小明同学。
“心里话”表演1:小陈不能说话,请台下的同学用简要的话语和身体动作纷纷演出小陈的内心感受。
目的:让学生通过代入角色表演感受并看到小陈的内心声音,看到小陈同学的“以己度人”行为是如何产生的。通过“以己度人”行为的被看见,体会到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内心想法投射在别人身上,出现“以己度人”行为。
环节二默剧2:小陈对小明的告密表示愤怒,当众辱骂小明,并试图联合同学孤立小明。
“心里话”表演2:小明不能说话,请台下的同学用简要的话语和身体动作纷纷演出小明的内心感受。由学生分别扮演小陈、小明、小勇。
目的:让学生通过代入角色表演感受并看到小明的内心声音,看到“以己度人”的现象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
环节三思路追踪:小陈、小明的情绪来由。
目的:通过分享回顾,让学生从看见的情绪及想法中,领悟到:对于小陈同学而言,也许小陈讨厌、生气的不一定是小明本人,也许他讨厌、生气的可能是自己内在的无意识记忆、感受,只是他没意识到;对于小明同学而言,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来源于真实,可能来源于他人本身。无论在哪个角色里,我们可以学习从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学会理解他人与自己。
环节四改写剧本
目的:让学生通过修改剧情和即兴表演的方式,形象化地表达自我、参与讨论,灵活转换处理问题的思路与方式,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应对方式及结果。
以上就是一个教育戏剧手法运用于中职心理活动课的简单案例分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巧妙融入戏剧的表现手段,借助教育戏剧中虚拟的学习体验情境,使得各种关系被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看见人际困惑问题,透过行为看见隐藏在自己意识下的观念,也看到他人的社会位置和心理感受,学习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学会理解他人与自己,進而调整自我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策略。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即兴表演,教师亦即兴反应,彰显出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表现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和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育戏剧以戏剧作为学习的媒介,注重感受身体及自己的真实感受,注重当下的体验,很好地为学生觉察自我提供链接的方式,学生不仅很容易通过戏剧中虚拟的学习体验情境发现潜在的自己,进而将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实现发现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还能更好地发现并理解他人,在与他人的沟通互动、合作中,更好地建构所生活的社群,真正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