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萨尔巴斯套一路向西,绵延舒展到了美丽的赛里木湖。
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又好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虽然来赛里木湖N遍,但以前每次都是匆匆,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让人悔恨不爽时,给自己再来的理由。这次不一样,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在观察车里老师们的表情。一个个伸长脖子、睁大眼睛,长枪短炮或手机咔嚓,不愿意错过一处美景。除了尖叫、感叹外,更多的是一种视觉的饕餮盛宴。
车子由正门驶进赛里木湖畔,此时,湖面呈银白色,远处是银蓝色,波光粼粼,端倪如海,海一样辽阔的湖面。走近湖边,很强烈的湖水气息扑面而来。近看,湖水分外清澈,岸边鹅卵石清晰可见,湖底深不可测。微风袭来,丝丝水波荡漾,涟漪如众乳房。大家兴致很高,合照留念。游客们有人在岸边捡石头,有人在拿小石子抛掷到湖面形成一个抛物线,此时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有人在湖边漫步,享受吹吹“海风”的感觉,好是惬意……因为新疆是离大海最远的一个地方,但凡大一点的湖,新疆人都习惯称为“海”。这是表达新疆人对于海的崇拜,因此,赛里木湖又称为“净海”“海西”。
来自成都的诗人杨献平,站在礁石上准备拍照,两手抱臂刚摆好Pose,只见一个大浪击过来,诗人瞬间变“湿人”,全身湿透啦,落荒而逃。但在后来车里聊天时,杨大诗人说,就是在那一刹那,他感觉那是赛里木湖给他的全部!
从我第一眼见到赛里木湖时,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因为她的气质、她的深邃、她的静谧、她的圣洁,如一个冷美人一样静静地依偎在西天山怀抱里。赛里木湖,是个“圣湖”,神圣不可侵犯的,湖的颜色一直随着阳光变化着,淡蓝、浅蓝、宝蓝、瓦蓝、碧蓝、幽蓝、蓝绿、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
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彻底、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上一切的蓝色。
湖面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动若狡兔,時而宛若小家碧玉含情脉脉,时而云卷云舒巨浪淘尽卷起千堆雪。这就是她独具的魅力和韵味,气质高贵,捉摸不透,令人心碎,难以自拔深陷其中。
此时远处的山峦倒映在平静的赛湖上,不时有飞鸟掠过水面,不远处有天鹅在戏水,好一派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看来不是我一个人钟情赛里木湖啊!来自河南的寇洵老师说:“我平时旅游见过这么多湖,唯独这个湖没有一艘船,没有一条鱼。真的是美得太纯粹,太神奇。”他的语气中带着太多的不可思议和意味深长。我纠正了一下他,“老师,赛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了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这个高白鲑,是一种典型的冷水鱼,每年才长两厘米,因此价格也贵,一条差不多二三百元,肉质非常鲜美。赛里木湖也有岛屿,在远方的无人岛。
来赛里木湖看花,一定要选在每年的6月初,这时候相对于赛里木湖来说,是初春。因为受西伯利亚气候的影响,赛里木湖的春天姗姗来迟。新疆各个景区最靓的风景,非常具有季节性。初春时节,约上几个好友,赏花野炊醉酒,活似神仙!满山的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姿态万千。这里盛产一种品牌叫作“赛里木”的酒,因赛里木湖而闻名。
此时,我被一种名叫勿忘我满天星的小花包围,看起来不起眼,可是成簇的花海荡漾开来,真是“满天星”的感觉!女人们都爱花,三三两两背靠背置身花海,有的凑近花朵来个亲密接触,有的干脆信手拈来一朵颔在额头,触在脸颊,嗅在鼻尖,爱恋、幸福感蔓延全身……往湖边走,在我脚下有好多多肉植物,甚是可爱!这些在城市中养在办公桌上的宠物花草,现在在赛湖肆意地生长着,让人感受到了生命力的顽强!草地上跳出无数的蚱蜢,大自然正以它欣欣向荣的姿态怀抱着我们。不远处,有的人狂奔,有的人尖叫,有的一跃爬上山包,有的仰卧在草地上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有的匍匐在花海来个亲吻……瞧,那边是谁情不自禁摘了一朵蒲公英,如小姑娘一样在草地上围着圈边跑边吹。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疯一把,仿佛回到了童年。这时,我穿着新买的连衣裙,也不顾泥土和花丛中的牛粪羊粪,趴在花丛中,手托着腮,浪漫无邪,摆个可爱姿势让老师帮我拍照。我不禁回忆起了纯真美好的童年,那时候就是天天下课去苗圃摘桑葚、去田野里掰苞谷、挖萝卜,向一朵向日葵微笑敬礼,观察麦苗稻谷的生长……享受大自然。也只有在大自然里,人们才可以返璞归真。
人们的矫揉造作在赛里木湖前,或许有点幼稚。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卑微。
我驻足在花丛间,与一朵花凝视,与花儿交流,花儿的脉络、花蕊、花瓣,纤细的花梗都是一种表达,这些行为看似简单,但对于城市的人来说,是奢侈的,因为每天在钢筋泥土中生活,很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远离尘嚣,与花儿对视,与草儿对话,寻找本我,一种形而上的东西。
蓝天白云下骏马奔跑,草原上盛开的鲜花如仙女编的五彩绸缎,雄鹰在蓝天上翱翔,远处的雪山熠熠生辉,仿佛它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里是牧民们深度放牧区,越往里走越是原始的,越是人迹罕至的。远处骏马驰骋,牛羊成群。不远处是紫苏花的海洋。这时,同行摄影家老师说:“小王,别动。”只听咔嚓咔嚓连续按动快门,瞬间把我最美好的年华定格在了赛里木湖。头顶,风起云涌,婀娜的少女倩影,与天地融合在一起,真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见照片上我嘴角上扬,身边被一簇簇的小黄花包围,仰头以最美的微笑迎接太阳。我张开双臂,拥抱赛里木湖、蓝天、白云、草原。把我对她深深的眷恋,全部揽入怀里。风吹起的裙裾飘荡在空中,与天上的白云连成一片,我仿佛瞬间化作一朵云朵,飘向远方。
其实,为什么这么多人钟情于赛里木湖,我想是因为这片圣湖能净化人的心灵,洗涤人的灵魂。
只见几对新婚伉俪在湖边,在礁石边,喃喃细语,你侬我侬,画面不要太温馨!很多恋人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是想让赛湖见证他们最坚贞的爱情!
关于赛里木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湖,而是广阔无垠的草原。蒙古族青年雪得克和蒙古族姑娘切坦彼此深深相爱了。可是后来被可恶的草原魔王噶尔玛插手破坏了,魔王抢占切坦,姑娘不从,逃跑,最后跳入深潭。尾随而来的雪得克也一头扎进深潭。平静的潭水顷刻间翻腾怒吼,巨浪滔天,在草原上奔涌开来,很快巨浪吞没了草原魔王及魔王的整个宫殿,从此草原化为汪洋,形成了今天的赛里木湖。从此以后,这对情侣的凄美爱情故事世世代代相传下来。
人在面对美景美色,包括各种欲望时,都是贪婪的!坐在车上向远处望去,活生生一幅山水画。这边又是另一番天地,在浩瀚如海的湖靠近岸边,有诸多类似鹅卵石铺成的路。湖面,有成片成片的沼泽苔藓状,斑驳陆离。此时,撑一把油纸伞,着一袭旗袍,一幅江南水墨画呈现眼前。看着湖面倒影,伞下美人儿妩媚的一颦一笑,一切如定格在画面中,很是唯美。
湖畔草原逐渐开阔,不时看到骑马的牧民在放牧。据本地人讲,这是海西,赛里木湖西北岸,是赛里木湖最美的地方。右侧,一列列松柏如卫士般矗立着,牛羊漫山,边缘是大片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散落在两旁。赛湖山岸的山脊,层峦叠嶂,静谧清新,自然风光纯朴且粗犷,风光仿佛瑞士一般。松柏林,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低下头遍地是松塔。雨过天晴后,如果运气好,还可以采到野蘑菇,野草莓,饱餐一顿野味。
蓝天白云、牛马成群、远处的蒙古包星星点点,炊烟袅袅。不时青草香夹杂着奶酒香,沁人心脾。三三两两的奶牛惬意地躺卧着,安逸地晒着太阳。离自己最近处有一只小羊羔偎依在羊妈妈的身下吮吸着奶。此情此景让人美啦醉啦,如梦如幻。一切美得那么不真实,仿佛置身“天堂草原”一般。人们身陷这种美景,情不自禁地会哼起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愿意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这时,来自《河南日报》的寇洵作家感觉来了,随口说出“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到天山放羊”。这句话看似普通,身陷在这样的情景中,便觉得充满诗意!
抬头上空盘旋着两只雄鹰,忽而顺时针展翅,忽而迎面展翅,它们似乎在给人们列队表演,又好像战士一样守卫着自己的家园。此刻,我好想化作一只雄鹰展翅翱翔。
看着草原一片和谐,嘴角不自覺地上扬着,我进入了美妙的遐想,感觉草原上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夏尔希里的儿子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在中哈界线上,距离新疆博乐市五十多公里,我是怀揣着感恩和敬畏的心来这片归来的国土的。
夏尔希里,蒙古族语意为“黄色的山坡”。
突然之间就进入了这么一片奇花异草盛开的神奇世界,来一次梦幻之旅。这里是天神的秘密花园,被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片净土”。
进入腹地,群山绵延起伏,山峦层层叠叠,延伸到天边……
阴坡长着树,阳坡长着草。
这里就像一片原始森林,植被超级丰富,好多都叫不出名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生物基因库”。山里的昆虫也比别处大一号,比如蝴蝶、蜻蜓、蚂蚱……
各种野草放肆地生长着,各种花朵漫山遍野地开着,从山下到山顶,一座山头蔓延到另一座山头。这里的花草真的有一人般那么高,置身花中草丛中,人们隐约可见。大家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我们是在不经意间认识这位“小天使”的。英格尔,他给我们这一行程的惊喜犹如夏尔希里带给我们的惊喜,如夏花般灿烂。
英格尔,是个十岁的蒙古族小孩,名字“英格尔”,发音重音发在“格”字上。刚开始我们都叫得不标准,他捂着嘴咯咯咯地笑。
英格尔是我们准备下山时,边防哨所一位守边员把他的小孩托付给我们,让我们的车帮他把小孩带到山下哨所,他的妈妈在那里。初见面时,只见他黝黑的皮肤,脸蛋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健康,一双小眼睛非常有神,笑起来肉嘟嘟的脸蛋上两个深深的小酒窝。后来过了五分钟,发现他很健谈。因为我们是头车,三辆车他被安排在了我们车上。车头坐着开车的党师傅,副驾驶杨老师坐着。车后排坐着美女作家老师还有我,英格尔就错落地坐在我们中间。
一路上英格尔就像一只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和我们聊着天。从和他的聊天中,我们知道英格尔在山脚下小学读二年级,他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他的爸爸妈妈在夏尔希里做戍边员十多年啦。他家里还有爷爷,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有位女老师到小树林里散步,英格尔以为她去方便了,便大声吼了起来:“不许随便解手,我们要爱护大自然。我要告诉警察。”吼完了就咯咯地笑了起来,那位美女老师很尴尬地匆匆忙忙走了出来,看着老师匆匆的样子,英格尔笑眯眯地说:“我是逗你们的,咱们要保护环境。”一车人放声大笑。
看他招人喜欢的可爱模样,我们几个女老师也轮流逗他玩。我们有很多问题问他,他也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夏尔希里的,关于他家里的,关于他的学校生活,关于他长大的愿望理想。
“这里有野人的,我亲眼见过。有一次我爸爸骑马带着我去那边的山头,我们看见了。野人是长头发,上身没穿衣服,下身穿着草裙。长得很吓人。”“你们要是谁不听我的话,我就去把野人找出来,让他把你抓走。”
我们几个听了起初不相信,可是经过英格尔的描述,再加上他一本正经的表情,让人很信服。
“告诉我们你几岁会骑马啦?”
“我三岁就骑马啦。”英格尔骄傲地说。
“山里真的有狼,豹子,棕熊吗?”
“是啊!山里有很多野生动物,一到晚上就出没了。漫山遍野都是狼嚎熊叫,好可怕的。所以晚上你们都不可以单独行动哦。”
只见英格尔指着那边山坡的一条路径说:“那里有一条溪流,路径是动物们踩出来的。一到暮色降临,野生动物们就成群出来饮水。”
“你们在这里生活,不枯燥吗?”
“因为爸爸妈妈在这戍边工作,国家需要我们,这是我们的责任。你们看到那山周边铁丝网,那就是中哈边境线。那边边防哨所也有哈国士兵在戍边,拿着望远镜在看我们这边的一举一动。所以你们不要逾越铁丝网。”
“你长大想在山里还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山里也很好啊!这里什么都美好。外面世界花花绿绿,诱惑也多。我长大上完大学,爸爸妈妈老了,我还是要回来的。”
“英格尔,你长大喜欢找一个农村媳妇,还是城市媳妇?”
“我不知道,找媳妇好烦,以后结婚了还要把钱给她保管,还要吵架。”
英格尔的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现在的孩子真早熟,什么都知道。简直一个小大人。
……
车行了一段路程,英格尔突然满眼冒光,做了拜托的手势,请求师傅把车停一下,我们以为他要解手。结果只见英格尔下车,迅速爬上了路边的小山坡,摘起了野果子,动作非常敏捷,很快速度上车。他回到车里,双手捧着树莓,眼睛一眯,嘴一抿,两个小酒窝深嵌在脸颊,一脸可爱模样。他开心地笑着告诉我们这是野树莓,边说还边把手里的树莓给车里的每一位老师分享。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果实,诱惑人,看起来都让人垂涎欲滴。入口,阳光的味道,那酸甜浓郁的饱满汁液,瞬间充斥着味蕾舌尖,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这果子来自天边。英格尔这么爱吃,其实车上一共五个人,分到每位老师手上也就是五六颗。我看着英格尔可爱的小男生模样,品尝了两颗,把手里的三颗递给他,让他吃,他的眼睛瞬间又笑成了一道弯,吃完还在吮吸着手指头,好甜美好满足的样子。
一路上在英格尔的请求下,车子在路途中一共停了三次。当然,后面的车子看我们车停下来,全体人员也是纷纷效仿,跃跃欲试地摘野树莓。
看到大家也下车摘野树莓,英格尔很严肃地说:“不要摘了,你们都摘完了,我吃什么?”真是个天真的小孩。我们就应着:“好好好,都给你留着,我们就尝尝。”他知道这些树莓长在哪座山上,因为这种树莓在山里也不是很多。他还说,他最喜欢吃树莓了。他的爸爸有时间了就骑着马,给他在各个山头摘好多,回家做树莓果酱。他家里有好几瓶呢,一小瓶卖一百多块钱呢。也许山里的孩子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在我们第三次跟着英格尔摘树莓的时候,刚没摘几个,天公不作美,就下起了雨来。山里这样的天气很正常。因为树莓长在山坡上,我们得费点力气去够着摘,树莓枝杂乱地长在一起,还带刺,所以摘时更要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被刺扎到。所以为了满足味蕾,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英格尔的动作是很快的。他已摘了满满两小手,我们却没摘几个。大家带着几分不舍,迅速地回车里。
“马上要下冰雹了,我们快走。”只听小家伙和党师傅说。我们以为这孩子又恶作剧。谁知话音刚落没五分钟,冰雹噼噼啪啪地猛击着车窗。这时车里有个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孩子真是大自然的孩子啊!料事如神。”
只见英格尔狡黠的眼睛眨巴眨巴,“我是说真的,你们还不相信。你们看,下面那个哨所就是我家,我妈妈在那里值班,我就到了。”
十分钟,车子停了下来。领队的党师傅拿了我们的文件和通行证给关卡的工作人员看。英格尔飞快地跑回家,连声再见都没和我们说。没过两分钟,只见他披了件雨衣,飞奔向我们车里,并给我们每人手上一块奶疙瘩,说:“这是我妈妈做的,特别好吃。叔叔阿姨们再见!”好暖心的场面。英格尔转身跑回哨所,他如夏尔希里的化身,身影越来越模糊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
此时我在想,什么时候我能再来夏尔希里呢?不知下次来,还会不会遇见英格尔?
雨停了,山腰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我的脑海里都是英格尔的样子,他就像夏尔希里的一棵树,一珠草或者一朵花一样原始,纯粹,自然……他是夏尔希里的儿子,他更是夏尔希里的主人,他如一个精灵般穿梭在夏尔希里,他如一个卫士般守护着夏尔希里。
这么仙境的夏尔希里,这么灵性的小孩,这么好吃的树莓,还有动人的“阿黑牛故事”,我想只有在夏尔希里能遇到。
味蕾里绽放的蒙古族美食
在博乐的草原上,有着星罗棋布的蒙古包。当你走近任何一个蒙古包,总是有一张笑脸,将你迎进,坐在蒙古包绣花的地毯上,有热气腾腾的奶茶送上来,有浓郁飘香的马奶酒捧上来,还有令你馋涎欲滴的手抓肉,回味无穷的蒙古面条……
我和朋友曾在博乐的草原上认识一个蒙古族家庭,一位蒙古族母亲和一对姐弟。在和他们相处的半天中,我们一起爬山,一起徒步,一起吃饭,成了朋友,他们带我走近了蒙古族的美食天地。
蒙古族代表美食有很多奶食,奶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制品品種丰富,有很多种,比如: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酸奶、奶果子、奶茶。
蒙古族制作奶食品的历史悠久,别具一格。黄油、白油、奶皮子为牛奶中的精华,具有独特的纯香味,营养丰富,最为贵重。食用时,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是招待贵宾的佳品。奶豆腐,酸奶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
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主要是用黑砖茶加奶、加盐,熬制成的。主人端来盛装在客人面前,每个人依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酥油。表面上层有像棉絮状的奶皮子,味道浓厚香醇,奶茶去油腻,是蒙古族每天离不开的饮食之一。
在哈日图热格山脚下,我们走进牧民的蒙古包。
这是一个巨大精美的蒙古包,听女主人介绍说这个蒙古包花费了十几万建造成的。它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外观简洁大气,蒙古包是用木头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正对院子有一扇漆成红色的小门,蒙古包包体绘有本民族各个劳作场景的图画,顶部有祥云图案。进入蒙古包内,迎面有一个超级大的炕,前方靠近门右脚有一个炉子,炕上布置了一个呈“工”字形的长排桌子。一般,蒙古族家庭的厨房用具都很精致,富有特色。比如盛奶茶的壶、钟鼎,盛肉的盘子,盛汤的碗等,这个蒙古包里的牙签盒都是一个小蒙古包造型,好别致。炕上有精美的毛毯,周围有很多绘有蒙古族图案的坐垫、靠背和被子,整体色彩非常鲜艳。蒙古包墙壁上挂了成吉思汗画像及一些艺术油画。
大家随着主人的热情招待来到小院,蜂拥进蒙古包,脱鞋盘腿坐在地毯上。还没坐稳呢,主人就端来了热腾腾的奶茶,刹那间,奶茶香味弥漫在整个蒙古包。奶茶装置在精美的铝制大茶壶里,壶身有漂亮的花纹。随之而至的是奶制品和点心。大家在一起品尝美食,交流异域风情的感受,门外飘来洪亮美妙的歌声,“金杯里盛满浓郁的美酒,塞勒尔外冬塞勒,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干一杯……”只见一位蒙古族姑娘伴随着蒙古族大叔的手风琴伴奏饱满热情,高亢地唱着,大家的激情被这个传统形式立马点燃了,之前下雨扫兴的心情荡然无存,一个个激情荡漾着,随着接下来举行的下马酒仪式,再次达到高峰。
“马背民族”天生豪爽勇敢,喜欢骑马和饮酒。饮酒,也体现了蒙古人粗犷豪放的个性。酒,能给宾主带来隆重热烈的欢乐气氛,深深地表达着蒙古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蒙古人喝酒,十分讲究礼俗。只见身着整洁民族服饰的两位蒙古姑娘面如满月,素手纤纤,笑如半月,手捧洁白的哈达和金碗银碗,把美酒和歌声同时献给客人。歌声停了,方可喝尽了马奶酒,酒是用碗盛装的,一定要喝完才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客人在接受敬酒时,要用无名指先到酒盅里蘸一点酒,向上弹——敬天,向下弹——敬地,然后向左弹——敬祖先,最后蘸一点涂在自己的脑门上。如果爱慕敬酒的姑娘,可蘸酒在姑娘的脑门上点一下,再轻吻一下。
蒙古族马奶酒是草原上的精灵和精神的舞蹈,马奶酒飘香的时候,一定是客人来了或者是节日到了。马奶酒看起来无色透明,喝起来甘甜不怎么烈,绵厚醇香。好些人第一次品尝,竖起大拇指大赞。听说这种酒后劲儿很大,有些人第一次喝,当时觉得没什么,后来大多数都找不到北啦。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最佳季节,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男女老幼皆可饮之。
其实蒙古族最主要的饮食就是肉和奶制品,热情好客的主人陆续献出各种肉食和奶制品。
清炖羊肉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食肉的主要方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用传统的方式宰杀,剥皮去内脏,去头去蹄,洗净,切成若干块,放入白水中清煮。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味道。不像汉族人的煮肉方法,会放大葱、大料、八角、花椒等调料。奇怪的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清炖羊肉尽管没有放什么调料,就是好吃,香。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或许就是他们的羊来自大草原,他们煮的方法是用最原始的传统方法吧!主人把肉放进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装入大盘中上桌,再拿一个小盘盛放洋葱,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一个字,爽!因为不用筷子,也叫“手抓肉”。
最后上的是主食——蒙古面条。只见蒙古族小姑娘端了一个大盘子,上面有十几碗面条,端给客人享用。在酒酣耳热之后,没有什么比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来得畅快,一碗面条下肚,瞬间大汗淋漓,浑身舒坦,真是原汤化原食啊!
这蒙古族面条给我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摆在饭桌前看上去清汤寡水,汤呈乳白色,吃起来却浓香满口,爽滑顺溜,原汁原味,清淡,别有一番风味。
蒙古族面條其实就是汤面,其做法很简单,一般是煮肉的原汤,放入切好的短面条,汤里有煮好的牛肉或者羊肉块,放些葱花或者只放盐,其他什么调料都不放,味道鲜美。
有些内地来的朋友这几天不习惯天天吃肉,他们习惯了清淡。在新疆,在博乐,他们是见识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几天下来,也习惯了。因为在新疆,吃肉就是对客人最好的礼节。
吃饱喝足后,蒙古包里的音乐响起来了,随着抒情的蒙古歌曲,大家凭着酒兴也翩翩起舞。伴随着《博尔塔拉之恋》《草原姑娘》等歌声,大家忽而抒情,忽而奔放的舞姿,看起来有点群魔乱舞的感觉,乐在其中,别有一番风味。此时,虽然不是蒙古族,虽然没有民族服饰,虽然大家的舞姿不标准,但大家的一颗心已和蒙古族同胞融为一体,尽情享受大草原的这美好一夜。
谁都不会想到某年某月的某一日,我们这一帮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会聚在博乐哈日图热格的蒙古包里。
蒙古包里的音乐还在继续,蒙古包外已迎来了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被笼上了金色的寂静,人们的欢声笑语点缀着即将到来的美丽的夜。
王艳,女,回族,80后。系乌鲁木齐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见《新疆人文地理》《新疆日报》《天山建设报》。现在乌鲁木齐一家传媒公司从事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