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策略

2019-09-20 13:40王姝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8期
关键词:罗切斯特全书导图

王姝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聚焦于学生的阅读成果,难以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斯克里芬(M.Scriven)提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评价重点是个体在过程中取得的進步和发展。我们从《简·爱》入手,探索过程性评价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一、依据“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

在阅读《简·爱》之前,我们对全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喜欢《简·爱》的学生达91.5%,读过原著全书的仅为34.5%,在阅读中能记录自己疑惑或感悟的仅为5%,有兴趣跟随老师进行全书阅读的仅为43%,还有学生提出建议:“《简·爱》是外国名著,因为文化差异和生活时代差异,书中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内容,希望老师能够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

根据调查问卷,可知学生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理解名著、无法形成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而打击了自身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采取有效的阅读引导策略,引领学生走进《简·爱》的世界。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走进《简·爱》

《简·爱》的故事脉络十分清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明扼要地把故事结构描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简·爱》的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步,师生共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书略读,全书可分为五个部分,请学生找出这五个部分简·爱所处的地点,以地点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的主线,再根据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画出支线。如学生A的思维导图,就较好呈现了书中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教师点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主线脉络,难点在于学生还不能把故事准确地“画出来”,因此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时,教师可以找两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快速了解如何将书中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制定“问题记录表”,记录学生的新发现

当阅读到第三个部分“桑菲尔德府”并将主要事件补充到思维导图时,有很多学生开始发现问题并提出疑惑:“为什么简·爱要离开罗切斯特?”

接着,学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什么两人身份地位悬殊,简·爱能够得到罗切斯特的赏识?”“为什么罗切斯特和圣约翰都是上层社会的绅士,圣约翰长相英俊彬彬有礼,反而是‘并不好看的罗切斯特能够得到简·爱的喜欢?”

这时,学生的探讨热情、阅读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于是,我提醒学生要做好问题记录表(见下表),把自己的新发现记录下来。

四、撰写“专题小论文”,并加以综合性评价

我们引入议论文写作,将学生的阅读思考转化为阅读成果,形成专题小论文。

首先,指导学生把握小论文基本框架:总论点、分论点和总结。论据可根据原文或者其他例子进行展开。

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讨论,有学生说:“简·爱在爱情中不卑不亢,获得幸福,但我不懂如何下笔。”这时,有学生指出:“简·爱能获得幸福,《红楼梦》中林黛玉却得不到幸福,你可以做一个对比分析。” 甚至有学生替他拟好题目:如《简·爱与林黛玉的个性对比分析》。老师在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引导他们在初步想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个分论点并找出论据。

接着,在进一步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在思维导图中标注出来,有针对性地再次进行全书的阅读。与之前的阅读不同的是,本次阅读的目的是在文中找出论点的论据,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跳跃式阅读。思维导图在本环节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与自己小论文相关的内容,节省阅读时间。

最后,教师下发小论文评分标准,学生明晰评分标准后,将自己记录的问题、阅读思考、思维导图等结合起来,形成小论文。

在学生完成专题小论文后,要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例如,学生完成小论文后,教师下发小论文评价标准,学生进行自评,教师依据评价表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问题的思考方向。

猜你喜欢
罗切斯特全书导图
图片资料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浅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
对《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的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