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的车辙

2019-09-20 03:08刘跃
世界汽车 2019年9期
关键词:轿车汽车产业工业

刘跃

从1949年到2019年,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一穷二白、懵懂无知,到如今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中国汽车工业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春江水暖,见微知著。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私人汽车保有量首度突破2亿辆,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同时,新增乘用车中自主品牌占比超过四成,在销量上,中国品牌乘用车正在快速拉近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销量增长的背后必定是产品质量与品牌认知度的双重支撑。J.D. Power近期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新车质量问题数明显减少,整体新车质量大幅提升,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缩小至历年最低水平。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前无古人的发展速度改变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我国也正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飞速迈进。

不可否认,自去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市场。宏观经济形势、排放法规更迭、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甚至国际形势都影响着国内消费端需求,汽车厂商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见的市场考验。

就在市场弥漫起对汽车产业前景的疑虑之际,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应声落下。其中,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多次提及——“扩大金融、汽车等行业开放”“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一系列指导政策的提出,为中国汽车工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在“电动化、互联化、共享化、智能化”的指引下,汽车正在由代步工具向出行助理的角色转变,中国汽车市场也正由传统产销形式变成了车辆产销与出行服务“两条腿走路”。

历经风雨,汽车工业无愧于中国工业变革之路的典型代表,从自力更生到寻找合资伙伴,再到自主品牌逐渐成长、成熟,其间酸甜苦辣不胜枚举。

从下期开始,本刊将连载《探寻历史的车辙——中国汽车企业名录》特别专题。我们将深入一线车企,通过发掘产业进步背后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报道新时代我国汽车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举措,与读者一起回顾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为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从0到2亿的神话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并不具备汽车生产能力,这对当时急需发展生产力的中国造成了极大阻碍。直到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总装线,结束了中国无法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不过,虽然上世纪70年代末,纵然已经拥有一汽、二汽、北汽等企业,卡车工业也初具规模,但轿车工业的薄弱始终是我国汽车工业的软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两种轿车在产,一个是红旗轿车——专供高级官员和外宾接待用;另一个是上海牌轿车——50年代技术水平的仿制车,年产量从未超过3000辆。因此,每年为满足国内需求,都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外国生产的轿车。时任一机部副部长饶斌就此向国家卫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对外经济贸易部建议引进一条轿车生产线,将其放在当时工业基础好、科研人员多的上海,用于改造上海轿车厂。

该建议最终顺利得到国务院批准,并要求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在上海实施,利用出口轿车带来的利润补偿进口技术装备和零部件的投入。

然而,补偿贸易的形式并没有被当时的意向合作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所接受,反而提出了当时国人颇为陌生的合资经营理念,这在当时已经超出了中方代表的权限,只能上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请示。

“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汽車也可以搞合资经营。”一锤定音的指示推开了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大门。不久之后,上海汽车联营公司成立,第一辆桑塔纳也在上海安亭顺利下线。

随后,一个个汽车合资项目在这片沐浴了改革春风的热土上遍地开花,中国再也不是汽车的孤岛。

1994年7月3日,我国首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明确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那一年,普通老百姓开始敢于追求“私人轿车梦”,同时也拉开了此后20多年消费需求拉动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幕。

今天,中国汽车市场以及工业基础已今非昔比,2018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可以说,汽车的普及深刻改写了中国百姓的出行生活,记录了中国社会70年的沧桑巨变。

从4%到半壁江山的崛起

如果说合资经营的推行与《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命运走势,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则刺激了中国民族汽车企业的发展神经。

从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开始,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期间GATT更名为WTO,直至2001年11月10日,中国才成功入世,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

中国入世为何这么难?除了外在的讨价还价外,内部的迷茫以及巨大的反对声也成为重要阻力。

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将“入世”等同于“狼来了”,行业悲观者人人自危,“缺少资金、缺少人才、缺少技术、缺少产品、缺少经验、越少品牌”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还有出路吗?

历史用实践证明了真理,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逆向而行。中国汽车企业在融入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在新的历史阶段学会了如何“与狼共舞”。从不足4%的市场份额到今天撑起销量的半壁江山,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车企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举足轻重的角色。

这些经过艰难险阻一直拼命向上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在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上的差距正快速缩小,这种在前行道路上永不懈怠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如今,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同样连续数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在这其中,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功不可没。从作用于供给端的双积分政策,到作用于消费端的税费减免和限行免除政策,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催生了电动化时代的提前到来,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道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影响了大众、宝马等跨国车企的全球战略布局,为早有准备的中国车企赢得了先发优势。

猜你喜欢
轿车汽车产业工业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等着的轿车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坐着轿车学声调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