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提升教研品质

2019-09-20 05:13张艳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研组社团化学

张艳君

初中化学教研组在学校“彼此关照、相互温暖”的文化浸润中,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发展。

1.自编教材有智慧

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刚入职的马老师问:“如何更好地使用现在这本教材呢?”是啊,我们总强调关注教材、回归教材。可当我们拿起教材之后,却不知道该如何深挖教材。

面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学习型的教研组,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寻找解决方案。首先,集体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逐条分析课程标准;然后,共同研读几版教材内容,取其精华,列出知识框架;最后,达成共识,几版教材都有其优势,但是教材的使用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适应学生主体需求,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正是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对教材进行了全面整合,最终完成了校本教材《化学导航》。这本教材的题目和内容都更贴近学生,易于学生接受。

2.开发课程要创新

一天,一个初一男生问我:“我想自己开设化学社团,您能给我们指导吗?我之前也找了校长,他很支持我们的想法。”这种学生主动开展社团的现象,正是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品质的最好诠释。对于一个研究型的教研组来讲,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在基础课程中,我们改变“满堂灌”的不足,运用《化学导航》自创了三点教学模式:学生汇报知识梳理内容,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落实重点练习,教师进行点评梳理;学生针对导航问题提出质疑,教师讲解落实。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教师只起到引领和点评的作用。在博文课程中,结合学农、徽州游学等活动,自编《豆腐中的化学物质》等阅读任务单;整合教材自编阅读材料,如编写科普阅读文章;融合多学科自编科普练习。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制作分子模型,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组建化学社团,增强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在校园和周边社区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此外,我们开展了“魔力化学”实验展演,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3.评价反馈要重视

下课了,一名女生问我:“老师,我们喜欢化学课,作业能选做吗?”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交流和问卷调查后,开展了作业分层工作。

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分为基础层——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層——拓展课外知识;发展层——提升多种能力。多样性:自选作业开展专题讲座,自主作业主动梳理易错点,自评作业通过微信进行反馈。生活性:倡导学生走进厨房做饭,走到卫生间除垢,走到商店认识商品标签,感受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教研组社团化学
缤纷社团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K-BOT拼插社团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奇妙的化学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