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娟 何梦玥 李佳怡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放缓,其中东北地区经济下行明显个各方关注。在加快东北地区二次经济转型和建设世界“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分析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现状。为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应发挥现有优势,充分利用好本地高校的中坚科研力量,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助力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复苏。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双一流”;高校合作;学科联盟;经济转型
近年来东北地区受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下滑,连续多年东北三省经济水平处于国内较后位次。本文我们将从提高东北地区高校科研质量及成果转化能力方面入手,通过携手“双一流”高校,推动东北经济转型复苏。
一、背景介绍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长期衰落。在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东北经济却相对衰落。2017年黑龙江、吉林、辽宁GDP增速分列26、27、28名,经济状况堪忧。
(二)国家重视高校科研转化能力
2017年7月12日,《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要求,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将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国家巨资打造“双一流”高校,一方面是对人才自主培养话语权的争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风范。
二、问题分析
(一)高校科研转化力量单薄
我们用高校发表论文数量这一指标衡量科研生产力,用论文的被引频次,被引百分比,篇均被引次数等指标来衡量高校科研影响力,搜集到2017年各地区平均每所高校发表论文数量和各地区高校科研影响力的数据。根据数据显示,华东地区平均每所高校发表论文数量为12186篇,位居各地区首:在科研影响力方面,论文被引频次2964022,被引百分比72.15,仅次于华南和华北地区,可见华东地区的科研生产力和影响力总体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高校平均发文发表论文数量为8301篇,在科研生产力上的表现处于居中位置,但与华东、华中、华南等优势地区有较大差距。东北地区高校论文被引频次为584662,论文被引百分比为69.73,篇均被引次数为6.42,均低于华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可见其科研影响力落后于这四大地区。在多数指标上能超过西北和西南地区,但论文被引百分比仅超过西南地区。
(二)东北高校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意识
东北各大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往往单打独斗,缺乏联合起来,共同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整体合作意识。在我国,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武汉七校联盟等地区性的学校联盟大大推进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落地。相比之下,东北地区缺乏区域性合作的高校联盟,高质量的科技成果数量较少,从而使得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
(三)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难以在本地企业产业化
东北地区有大批高水平的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专利产出占全社会的50%以上,但相关成果难以在本地企业产业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十分普遍。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为例,其科技成果转化率位居中科院所有院所首位,近5年在全国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合同数872项,合同额达9.1亿元,但在辽宁转化金额仅为3633万元,不足全所合同总额的4%。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在下文中从与高校携手发展东北地区科技以振兴东北的角度入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北地区现状。
三、解决方案
(一)响应、深化国家号召,完善“双一流”大学考核体系
东北地区正值二次经济转型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相挂钩,也有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以加快发展。
基于此,首先政府要具体深化相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系内涵,加入有利于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的条例。例如东北三省的政府可以进一步具体释放优先支持利于改善东北经济发展转型的高校成果转化的信号,具体表现为引入对东北经济振兴的贡献力度这一指标,给与一定比例到高校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和“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中,并据此划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奖励政策。各高校要加大对于科研师生团队的扶持和审核力度,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确保科研立项的质量,使成果转化成为每一项课题研发的最终目标。同时革新教职工职称评级与其文章发表数量等指标之间的联系制度,加大对于真正有效有价值的创新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在各高校中逐渐形成以科技创新推动东北经济复苏的优良氛围与理念。
(二)建立东北地区世界“双一流”大学联盟,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
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3所大学入选世界双一流A类大学,东北大学入选世界双一流B类大学,这对于东北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四大高校构建东北地区世界“双一流”大学高校联盟,组建跨校学术团队和跨学校、跨学科科研平台,实现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优质资源的潜力,改变孤立地研究问题的弊端。联盟高校更加了解东北现状,进行科技研究时能充分立足于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科技成果转化外流问题严重等实际情况,帮助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东北大学在全国科技成果转化2014-2016年总收入排行榜中位于第12名,东北地区第一名。东北大学要做到以“点”带动“双一流”大学联盟“线”上高校再到东北地区整个“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减少科技成果外流。四大“双一流”高校联盟要做好东北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领头羊的作用,以高影响力和创新力带动东北地区高校提升科研竞争力。
(三)高校合作促进“一流”学科发展,实现“双赢”
东北三省地区的高校科技成果研发数量不少,但最终的技术成交与转化效率却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科研课题与社会需要不接轨,高校研究多偏于理论,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现实需要。因此,做有“深度”的科研是必要的。东北地区高校之间鼓励开展多方位跨学科跨区域的项目合作,并且积极提供渠道和支持,以不同学科综合排名为参考依据,由相对靠前的高校牵头,积极带动其他高校相关学科的科研进程,加强科研深度和广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科研的重复研究。例如,涉及化学的项目研究可以以大连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为核心,为其他高校的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共享、实验室仪器、指导导师等人力物力支持,同时积极寻求校外社会资源,像大连化学物理所等有相关经验的科研院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科研成果与社会需要的接轨契合度。而激励该项措施的实行可以通过调整最后的科研成果转化贡献比例分配来实现。同时,高校内部也要加强跨学科科研的资源支持与共享建设,多学科共同参与,进一步丰富拓宽研究的覆盖层面和领域,也可以提高研究效率。积极进行校内校外的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联合之下加强已有的“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加快其余高校专业向一流学科建设前进的步伐,真正做到合作的“共赢”。
(四)高校突破东北限制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数据
2016年高校技术转化收入发现,以技术转让收入为标准衡量的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排名中,大多数高校位于南方地区,而东北三省前十名没有一个,做的最好的东北大学以4400万元的技术转化收入位居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位于第40名,可见东北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做的不好,南方表现尚佳,而北方地区整体落后于南方。因此,东北地区的高校应该突破地区限制,提供机会让科研团队去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好的高校交流学习,尤其是南方地区的高校。科研团队要了解其他高校的科技转化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方面的支持,科技转化的流程等方面,学习新颖先进的技术并带回东北地区,提高项目质量,使其能够真正地运用到社会中,推动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
结论
東北地区目前受科技成果质量不高,转化能力不足所累,导致经济发展无力,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从“双一流”高校入手,通过“双一流”高校联盟,“一流”学科合作的方法,实现高校间资源技术共享,取长补短。地区政府对高校和高校对老师的绩效考核与成果是否在东北地区转化,是否能推动东北经济发展等因素联系,激励研究团队不再局限于理论的科研而是实用的能造福东北的成果,避免科研成果外流。
希望东北地区能创造实用的科研技术,提高东北地区科研质量,提升地区内科技成果转化率,为东北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实现拉动东三省经济发展,振兴东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