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欣益 段一超 刘英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保险行业作为金融的一部分也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尽管如此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保险业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我国仍有不少的居民对保险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是误解,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生命周期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险种,这也造成了居民出现“保险白交”的观念。论文基于京津冀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国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保险购买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我国居民在不同生命周期状况下,配置保险险种的方法,为我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保险规划;京津冀地区;生命周期理论;实证调查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象征着保险行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保险业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从根本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动力逐渐加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和繁荣。相信在未来,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会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模式和格局。当下,由于部分保险业务人员的素质偏低,服务不专业,使得我国居民普遍对保险出现了误解和抵触,当然这也与我国居民本身的保险意识相关,对保险行业的认识不足以及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此次主要是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展开调查,了解我国居民对保险认识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生命周期视角下我国居民家庭保险规划的数据来研究保险行业在整体格局上的问题及发展。
(二)研究意义
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去选择保险。通过此次课题的调查发现: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意识随着家庭所处生命周期不同而变化,并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家庭对于消费型保险一般呈现支持态度,相反投资型保险随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变化呈现递减趋势。同时,我国居民保险发展因生活条件不同,受传统教育不同等呈现不同的结果。总之,家庭购买保险不仅与政策,环境因素有关而且还与自身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购买保险的途径有所更新和便利,出现了网上销售,但由于我国居民普遍对保险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出现了部分不理性的投保行为。这些行为进而导致了我国部分居民对保险有所抵触和质疑。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探究居民家庭保险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因及其他相关考虑因素,并为解决保险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起初参考意见和思考。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及政策研究
首先主要是针对国内外对于生命周期视角下保险规划研究的文献进行阅读,对其主要观点汇总整理。其次由于我国现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风险状况不同对保险的具体需求各不相同,各地保险的发展现状有所差异,所以对部分国外文献作者的观点应予以挑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保险规划观点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国内生命周期视角下居民家庭保险的规划进行整理。最后,总结我国居民在保险上的普遍问题和发展现状。
2.间卷调查及实证分析
首先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社会群众及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之后通过对问卷的筛选来保证剩余问卷的最大真实性:最后对调查结果以及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家庭保险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最重要的是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对生命周期视角下家庭保险规划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二、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1.国外发达国家居民家庭保险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保险发展早于国内,较为成熟的保险市场,多年来的购买意识,西方国家对风险的重视,以及对风险控制的需要,都推动西方家庭保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面主要以养老保险为例来说明,其中在牟海侠《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中提到三种不同的西方国家养老模式: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市场主导型养老保险模式和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13年。在不断改革,完善和发展中,保障了家庭保险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发达国家养老资产配置来看,合理的养老金结构都具有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占比高于基本养老金的特征。以美国为例,2016年美国的三大支柱养老金资产占比分别为10%、55%和35%,市场化结构配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各类金融媒介的深度参与和广泛融合。
2.我国居民家庭保险的发展现状
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也从一个基础薄弱的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当前我国人均保单数仍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一定距离,直到201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仅为329美元和4.2%,距离同期全球保险市场的689美元的保费密度和6.2%的保费深度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下,仍是以基本社会保障体制作为居民风险保障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传统社会消费观念中的风险意识淡薄。随着社会消费水平提高,风险保障理念逐渐深化,保险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3.我国居民进行家庭保险规划的必要性
方慧玲等(2016)在《我国家庭保险规划及投保策略》中提到:我国居民保险意识滞后、薄弱。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继而带动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了企业和个人。同时周娟(2017)在《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中也认为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不少居民存在着侥幸的心理,认为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不愿意参保。因此,我国人民的风险意识相对滞后,保险观念单薄,这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长期并且重要的问题。
(二)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提出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A·安东共同提出来的。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理论的前提是: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2.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般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五个阶段:单身期,家庭建立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理财需求和主要的理财规划内容。具体内容见下表1。
3、生命周期理论意义
该理论引导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一个人将综合考虑其过去积蓄的财富、现在的收入、将来的收入,以及可预期的支出、工作时间、退休时间等诸多因素,来决定一生中的消费和储蓄,使消费水平在一生内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而不出现大幅波动。把握好个人和家庭不同时期的特点,合理地分配家庭收入,以实现消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做到既可保证生活需要,又使节余的资金保值、增值。
三、居民家庭保险规划现状实证分析
(一)调查设计
1.调查样本的选择以京津冀为例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随着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不断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比较大,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我们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下,调查该城市群居民的保险保障水平。探索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首都北京的家庭保险规划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家庭保险保障水平。
2.统计分析方法介绍
论文主要是运用ExcEL、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对问卷调查的结论进行整合,分析和图表的制作,使得结论更加清晰。同时为了了解地区因素,家庭状况,月收入等因素对购买保险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特别还进行了因素之间的交叉分析。为了对比京津冀三地存在的差异性还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更进一步的结论,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1.调查问卷分析
(1)京津冀商业保险购买率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保险的购买率只占了70.9%,但是对于是否有必要购买保险的有必要占有率为87.89%。导致出现认为应该购买保险却没有购买保险的误差分析为: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部分被调查者还未有稳定的收入:保险的购买率还有部分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待遇有着很大的提高,“五险一金”逐步向“五险二金”迈进,伴着企业年金的步伐,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也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提高保险购买率的重要原因。
通过交叉分析表关于对京津冀地区男女对于家庭是否有必要购买商业保险的透视表分析可以看出女士更多购买商业保险:同时,女士也偏好购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既是保障也是一个家庭的安全感。
(2)投保人投保途径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投保人选择投保途径时,选择“保险行业人士推荐”,其频率=34%,其中异众比率vr=66%。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主要是通过保险行业人士推荐以及亲戚朋友介绍这两种途径来进行购买的。仅有28%的人是通过自行了解并购买的方式进行投保的。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投保意识和投保行为还是相对较低的。当然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购买保险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通过自行了解并购买保险的人群逐渐增多。
(3)投保人购买保险时影响因素分析
根據调查显示,投保人购买保险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保单的承包范围”,其频率=34%,其中,异众比率vr=66%。从这可以看出,投保人购买保险时,投保人对保险的一些方面较为关心,当然也有部分人表示对这些毫不关心。
这些现象都表明:投保人对保险的投保利益等其他方面越来越关注。这意味着我国居民进行投保时不再盲目地购买保险。象征着我国保险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却也存在着一个问题,虽然投保人开始对保险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由于投保人受教育情况和对保险行业的了解程度不同,造成了部分投保人较为不科学地进行投保,这些都意味着我国投保意识的有待提高和完善。
(4)投保人投保必要性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投保人投保必要性的众数MO=“有风险防范意识”,其频率=31%,其中异众比率vr=69%。这说明投保人在购买商业保险时,觉得投保的必要性总之可以概括为两种:为了防范风险(疾病、意外、其他危机等)和寻求心理安慰两种,其中防范风险占主要比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社会保险已经不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商业保险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绝大多数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也越来越强,这些都造成了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的投保金额和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巨大。
2.指标的相关度交叉分析
(1)月收入与购买保险的交叉分析
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长,该家庭选择购买保险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家庭购买保险比例为50%,甚至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购买保险的比例高达81.72%。同时,家庭月收入的高低与购买保险的总费用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随着月收入的增长,购买3万元以上保险费用的比例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随着一个家庭月收入的增长,它的需求也开始扩大,其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也会加大。
(2)所处地区与购买保险费用的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各个地区的家庭在购买保险时,保险的费用出现了一些差异。明显可以看出,三个地区每年花费1-3万元购买保险的家庭,依据地区发展的程度出现了反比例的现象,即经济越发展更好的地区(北京)一年的保险费用是1-3万的比例小于经济欠发展的地区(石家庄)。北京和天津地区在一年保险费用为3-6万元上的比例基本都为10%左右,但是石家庄仅为7%,从这不难说明,所处地区的不同,会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对该地区家庭购买保险时花费的费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3)居民购买保险险种的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已经购买保险的家庭对健康险最为重视,购买比例高达73.17%,购买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比例相差不多,大约在68%左右,对于养老保险,家庭购买的比例为47.32%,而对于生育保险,家庭购买比例仅有7.32%。对于未购买保险的家庭,假设给予他们购买条件,他们在健康险、养老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险四者的比例分布相差不大,基本维持在20%-30%左右,相比于已经购买保险的家庭,这个比例相差悬殊。
(4)家庭所处生命周期与购买保险险种的交叉分析
家庭结构的不同会造成家庭购买险种分布比例的差异。其中,较为明显的是成家后没有儿女时,家庭尚未购买生育保险,而当成家后且有儿女时,家庭此时已经拥有购买生育保险的记录。对于养老保险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结构的完善,购买此保险的比例逐步增长,尤其是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为自己购买养老保险的比例超过50%。对于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比例基本没有明显的变化,都维持在50%左右。而对于医疗保险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大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三)调查结论
当前,就以此次调查来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随着社会风险意识提升,居民对自身及家庭的风险保障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在保监会统计的社会人口死亡原因中,疾病和意外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合计占比高达98.2%。此外,随着2016年国家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对于婴幼儿的风险保障和资产投资需求也必将随之增长。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产品作为能够兼顾风险保障和保值增值服务的金融产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我国居民保险规划方案的政策与建议
就近几年保险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的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保险制度的改善,例如:整改保险从业人员,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逐渐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保险的有效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为了长远的发展,我国对保险制度改革是必然趋势。
(一)政府责任及政策方面
1.注重传媒的力量,完善保险业法律法规
传媒的力量不容小觑,居民的保险意识在迁移默化中容易受到传媒的影响,国家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媒体的正确宣传,引导居民树立保险危机意识,从而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但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保险公司之间良性竞争,通过媒体,保险公司的一些弊端也会被披露出来,一旦保险公司出现负面新闻,就会造成我国居民对保险业出现抵触和排斥。因此,要在传媒的辅助下,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最大程度保证保险的合法性以及让居民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应在前期实行强制保险制度,在法律的有力实施下,我国的居民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居民的有效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推动保险行业质的飞跃。
2.加强保险业经营的监督管理
近年来由于保险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运营模式,但是也导致了监管上出现了新的空白。这导致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出现了“保险白交”的现象,引起了一部分有保险需求的居民,不敢去购买保险,这一现象是值得我们警示的。所以,为了给投保人营造一个较为安全的保险体系,要从各个方面下手,对保险体系的空白予以填充。尤其是在保险市场的监管方面,加大力度,采取相互监督的模式,奖罚有度,最大程度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投资环境,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
(二)保险公司自身发展建议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二GDP大国,但是我国居民在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当然这与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和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行业存在巨大潜力。保险公司应着重对保险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设计利民惠民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套餐从而拉近居民与保险的距离。
(三)居民选择保险产品及规划保险的建议
居民在购买保险时,不能仅仅听保险业务人员的建议,个人在购买保险时,结合自身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年龄,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都是息息相关的。要想科学的配置保险,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需求的购买合适的险种。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来整个规划自己的保险费用和保险额度,让自己的一生都生活富足。
五、研究结论
我国居民的投保意识和投保行为还是相对较为落后,由于投保人受教育情况和对保险行业的了解程度不同,造成了部分投保人较为不科学地进行投保,这些都意味着我国投保意识有待提高和完善,還需对其家庭保险规划进行继续调整。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政策,保险公司及居民三方面提出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监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购买意识,以期在生命周期下发展更完善的家庭保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