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有国 朱润生(六安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六安市聚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创新、创业、创造,突出抓好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服务载体建设,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创新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两手抓,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六安的意见》《六安市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安市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六安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设立了市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每年市级财政扶持资金不低于5000 万元,带动社会各类资金投入2 亿多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正在第三次修订《六安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立足扶强扶优,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集中力量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用足用活用好创新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集聚效应,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创新投入,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聚力推动实体经济成长。
打造“互联网+‘四送一服’”服务载体,用心化解科技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2019年以来,全市各地科技部门深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各类政策宣讲、集中座谈50多场次,参加企业300 余家次,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00 多项,发放科技创新政策汇编1000 多册(份)。成功举办“2019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科技集中活动暨六安市·皖西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接会”,130 余家企业、200 多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活动,3 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了路演,推介实用科技新成果48 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4 项。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强基础、补短板、重特色”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跟踪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激励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进一步增强了高新区创新能力。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列出问题清单,采取点对点辅导帮扶,从科技攻关、研发平台、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落实政策支持。积极引导邮储、中信等合作银行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落地。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引导企业对接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创新,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把“技术、资本、人才”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资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推动六安氢能产业发展壮大,积极谋划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六安市氢能产业发展意见》,鼓励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支持开展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示范,优化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大力推动形成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整车生产、运营与配套服务等产业集群。依托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邵志刚及其团队,联合同济大学相关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了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氢能产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目前,已完成万套级电堆及系统工厂组建,并建成安徽唯一一座加氢站——明天金安加氢站。力争到2022年实现10 万套级电堆及系统生产能力,核心零部件工厂全面投产,初步完成氢能产业链布局。
不断深化院地合作,六安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20 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海洋羽毛技术中心、鸿杰威尔智能控制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六安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实现战略合作,签署了《六安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六安)合作协议》和《裕安区人民政府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作协议》,重点围绕六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成智能装备、新能源、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研究成果有效衔接,攻关氢能产业化、航空发动机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材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支持六安创新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安市首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陶瓷铸型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示范”项目,由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牵头,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实施,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经费4034 万元,其中专项经费1734 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钛合金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电子换挡执行器研发、霍山石斛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大健康产品研发等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深入实施。全市正在推进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67项。
坚持以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以创新资源集聚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针对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积极引导和帮助骨干龙头企业与院士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院士工作站,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推进技术工艺改造升级,加快科技成果形成和产业化。明天氢能、瀚海新材料等4 家企业分别与院士团队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全市已组建院士工作站12 家,3 家院士工作站正在积极筹建中。
紧紧围绕六安市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安徽应流集团的高性能合金材料制备及成形技术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成为全省首批10 个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建成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9 家。六安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加快,成功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引进未及科技、景田自动化、特芯电子、天锦网络等40 多家入园孵化企业。
瞄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创业链工作站,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引导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开展创业服务,在产业链各个节点培育创新企业,实施创业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不断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发展。全市科技特派员动态发展到984 名,组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59家,创业链工作站45 个,农业科技园区3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