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拿金奖比农民的认可最珍贵

2019-09-20 08:19王静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金奖山东老师

文/本刊特邀记者 王静

“这个奖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规划的赞许,社会需要这样的创新创业,我们一定会努力走下去。”近日,刚刚在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的林下赤茸团队负责人、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阳告诉记者。

聂阳是山东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山东农大”)植保学院2016届研究生。仅在这届大赛上,山东农大创新创业团队就斩获8项金奖、11项银奖和10项铜奖。这些奖项的背后,是他们用科技知识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获益最大的便是在姜老师的课堂上、实验室里和田间地头,她坚持让我们观察、设想、思考、总结。”虽然已毕业几年,回忆起上学时的创新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聂阳依然记忆犹新。

姜老师,就是山东农大植保学院食用菌专家姜淑霞教授,她是聂阳的硕士导师,还是他创业团队的指导教师。她是中国赤松茸首席专家,也是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

“蘑菇原本就应该长在树林中,推广林下种菇更加符合大自然规律,况且,林下的蘑菇光照充足,比大棚里种出来的风味更浓郁。”在林子里种蘑菇,姜老师感觉底气十足。在研究蘑菇、大力推广林下大球盖菇栽培的过程中,她也深入思考教学改革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姜淑霞和其他专业老师带着菌物专业的学生在南校区的玉米地里种蘑菇,榆黄蘑、黄伞、大球盖菇、猪肚菌等,每一茬都不重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觉得比在实验课上研究菌丝有意思多了。”姜老师介绍到。

从2009年开始,当时还是本科生的聂阳就跟着姜老师选育菌种、开展地方推广和技术服务,走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接触了大量食用菌研发、养殖前沿技术。由于对专业的兴趣,毕业后聂阳又考取了姜老师的研究生。

经过几年的积淀,更多的学生逐渐加入进来。姜老师的实验室里,一支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技术团队诞生了。

而类似这样的团队孵化经历,几年来一直在山东农大反复上演着。山东农大党委书记徐剑波说,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职业发展、实践实训和实习就业有机结合,全面重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教学内容和场所由单一走向了多元、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不仅实现了校内教书育人到社会协同育人的根本性转变,也在农大学子心底播撒了创新的种子,真正让创新成为他们的一种思想和行动自觉。

在创业路上检验育人的成效

2017年,从姜老师实验室结缘的聂阳、刘书程、张金师兄弟三人,在国家级贫困县德州夏津县注册成立了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当地贫困户利用闲置林地种植赤松茸。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将项目推广到全国26省65市,推广种植8000多亩,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总产值达2亿元,户均增收4.17万元,累计带动3000余户实现了脱贫。

聂阳说,与拿到比赛金奖相比,农民和企业家们的认可更加珍贵。他告诉记者,有次忙完一个项目,当地几个农民一直把他送到村口,车走远了还站在那里跟他挥手。聂阳说,那次他哭了,是感动的眼泪,更是被认可后欣慰的眼泪。

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幕式

山东农大校长张宪省表示,面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农业大学义不容辞,农业大学的学生更是要扛起使命担当。说一千、道一万,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还是要由实践来检验,还是要由农民、市场和社会说了算。

刘备是国际缓控释肥制定团队首席专家张民教授的博士生,2015年毕业时,他放弃了留校和到知名企业工作的机会,毅然投入到创新创业大潮中,努力践行农大人行走在田埂上的梦。他回到家乡章丘创办了山东康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农民施肥高成本、低效能等问题,开发出低成本高效能的7个系列20余种肥料产品,同时免费为农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定制式土肥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减肥减药、增产提质。

目前,该团队已获得专利授权14项,辐射山东、辽宁、安徽、贵州、内蒙古等六省30多个地区,免费开展农业技术服务3000余次,服务人数达10万人,辐射农田30万亩,亩均增产10%-25%,累计促进农民增收7467万元。

“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有实实在在的成绩。”刘备博士毕业后,多次获得“山东省大学生优秀创业者”“泉城特聘专家”“济南市杰出青年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在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刘备领衔的肥田益农水溶肥助力乡村振兴团队不负众望获得金奖。

而回忆起创业经历,刘备说:“创业对我们来说,上学的时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后来成为一种事业,现在则成为一种情怀。”

这种情怀感染了参赛的植保学院在读博士生田叶韩。“这次走出实验室去参加大赛,让我收获很多。我们应该向优秀的团队学习,沉下心来做科研,俯下身去做推广。在实践中创新,助力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未来用更专业的团队和更领先的技术助力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他深深感慨。

博士创业校友刘备(左二)

硕士创业校友聂阳

让“有内容”的创新创业成为一种常态

采访中,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创新创业的“实”。“很多小学弟一进校门就跟我们大谈创新创业,我们说不要着急,脑子里要先有真东西,才能干点实实在在、让人认可的事,虚活、花活,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同样获得了大赛金奖的植保学院“小虫生财”项目负责人陈斌对记者说。

就是这个团队,让小小的黄粉虫成了价值千金的“宝贝”。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印象初亲自指导下,团队针对黄粉虫存活率低的痛点,在技术上进行了三大创新,培育新品种、配置最佳养殖方式、提升深加工技术,在虫源类型、养殖条件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升级。团队与临沂新莒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厂,吸纳300余名贫困户就业,为企业增收600余万元。同时,团队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投入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通过乡镇散户进行集约化养殖,对贫困户进行重点扶持。

像这样实实在在的创业团队,在山东农大还有很多。据学校党委副书记杨天梅介绍,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生为主角的双创工作运行体制,探索完善了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赛事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四驱”工作模式,打造了学校培育、基地孵化、社会扶持“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引导校友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有效地提升了创新创业工作的品质。同时,学校还创造条件,鼓励师生团队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采访即将结束之际,记者遇到了刚刚从山东汶上县考察回来的“大鸡大益”团队。烈日的暴晒让这些年轻人的皮肤无一例外变成的“小麦色”,但是看得出,每个人都很兴奋。团队负责人吕瑞姗告诉记者,在汶上,他们实地调研了当地农民的需求,找准了与自己专业最契合的产业,心里有了一大堆想法。“想想就让人兴奋,我们要在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干最值得干的事,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吕瑞姗说。

猜你喜欢
金奖山东老师
2022 WIDC正式落幕 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荣获两大项金奖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金奖厨师和海盗船长
逻辑思维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