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引领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19-09-20 08:18闫文义王红蕾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压舱石黑龙江黑龙江省

文/ 闫文义 王红蕾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又道“仓廪实而知礼仪”,可见粮食的重要。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的殷切希望,将黑龙江推向了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潮头。

“攥一把,流出油”的黑土地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2018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1/9,商品粮占全国1/6,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国1/5。农业科技贡献率高达67.5%,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99%,高于全国近1个百分点,继续领跑全国各省。保证“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为“中国饭碗”提供最坚实保障,是黑龙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可以说,科技兴农为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

政策法规是“中国饭碗”的环境保障

为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黑龙江省在营造政策法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强省建设的决定》《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黑龙江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黑龙江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新修订了《黑龙江省科技进步条例》,重新制定并出台《黑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政策和法制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极大激发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黑龙江省在省内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01项。

良种是“中国饭碗”的核心保障

红色边疆农场黑河43号种子繁殖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句话用在形容农业科技创新与粮食增产的关系上并不为过。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种子一旦萌芽,就会产生推动世界前进的巨大力量。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43%以上,对品质的贡献率达50%以上,好品种在粮食安全中起决定性作用。

黑龙江省自本世纪初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种子工程,自主原创了一系列优质、高产、多抗、适机收、广适性好的优良品种,奠定了“北大仓”的品种基础。从这样一些在全国位居首位、令龙江人骄傲的数据中可见一斑:201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14767.6千公顷、粮食产量7505万吨,水稻播种面积3948.9千公顷、水稻产量2685.5万吨,玉米播种面积5862.8千公顷、玉米产量3982.2万吨,豆类播种面积3982.1千公顷、豆类产量657.8万吨,麻类播种面积19.3千公顷、麻类产量11.8万吨……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寒冷的稻作区,黑龙江曾因水稻品种不耐冷、水稻空壳率高、人工插秧劳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被认为是种稻禁区。然而,在科技的支撑下,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稻作环境,黑龙江省选育出特有的水稻品种生态型,育成的稻米品种实现了从食味好到长粒好吃、再到长粒香型好吃、再到长粒香型好吃加功能营养的一系列品种品质升级,育种理念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使黑龙江优质香型稻米获得了极大的市场认可度。2018年“五优稻4号”“龙稻18”“松粳22”“松粳28”成为全国最好吃的十大粳稻品种;优质高产品种“龙粳31”连续四年成为年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的品种,年种植面积占全省1/4,占全国1/30;优质长粒香型品种“绥粳18”连续三年成为全国最大种植面积品种,年种植面积占全省1/6,全国1/45。

玉米。玉米是黑龙江第一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0万亩发展到巅峰时的1.1亿亩,目前维持在90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1/7强。“黑玉46”和“嫩单1号”的选育成功,分别引领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实现了由双交种到单交种的两次重大变革。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已种植到第六积温带,育成的早熟、优质的“龙单13”“绥玉7”等玉米新品种接过黑龙江省玉米自育品种的接力棒,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励,并在不同年代为黑龙江省玉米产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绥农14生产示范田

大豆。“合丰25”是黑龙江省上世纪70年代的大豆品种杰作之一。那时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的大豆品种一直是无限结荚习性的,产量不高,全省当时大豆平均亩产还不到80公斤。黑龙江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在深入生产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选育成杆强、节间短、结荚密、适于机械化栽培的亚有限结荚品种的育种目标,并育成了“合丰”系列大豆品种。时至今日,“合丰25”创造的纪录无人能破:连续11年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20年间累计推广面积达1.6亿亩,是全国大豆品种推广面积最大、应用时间最长、效益最高的名牌大豆品种。此后,黑龙江省还先后育成适宜不同生态区、不同地势、不同土壤肥力、不同耕作制度的“黑农号”“绥农号”和“黑河号”等系列大豆品种300余个,不仅确保了黑龙江省大豆优良品种持续供应,还辐射推广到省外其它地区。“绥农14”“黑河43”也先后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

小麦。小麦品种的发展也始终与农业科技的突破息息相关。上世纪60年代,黑龙江省农科院以肖步阳为代表的第一代小麦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和抗病性鉴定,育成了“克强”“克壮”“克群”和“克全”等抗秆锈病、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解决了东北地区小麦品种不抗秆锈病和产量过低等问题,使黑龙江省小麦由亩单产由当时不足90斤提高到222斤。“危险作物”变成了“铁杆庄稼”。同时,创造的春小麦生态育种理论在世界上首次将植物生态学、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有机结合,育种理论和方法先进,育种效率高。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和采用卓有成效的育种方法,黑龙江省先后育成了一系列的春小麦新品种,对黑龙江省人民能够吃上面、吃好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龙麦26”、“克丰6”等优质强筋小麦的育成与推广,为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得以与美、加等国抗衡,彻底摘掉了东北春小麦的“劣质帽子”。

良法是“中国饭碗”的技术保障

良种需要良法的配套,只有形成了一系列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的技术体系、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才能充分发挥良种优良的种质潜力。过去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增加产量,导致我国粮食生产资源日益紧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和配套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黑龙江自本世纪初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院县共建工程,极大的促进了全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带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由300多万亩,发展到目前的6000多万亩。大豆生产在“垄三栽培”“矮杆密植栽培”和优质新品种的合力支撑下,使得单产普遍提高10%以上。“深松耕法”为黑龙江省不同作物的增产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成为世界农田耕作新方法之一。“化学除草”由黑龙江省推广到全国各地,使得农田杂草防治发生革命性变革。“化肥区划、测土配方和专用肥施用”为黑龙江省合理施用化肥打下了基础,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减肥减药”实现农业绿色高效防控技术创新。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了“双减”,让“大粮仓”的黑龙江作物长势更好。目前,黑龙江省化肥量只是全国平均数的60%,农药应用量也只占到全国平均的40%左右。

良田是“中国饭碗”的根本保障

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黑龙江有全世界最好的寒地黑土,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3%以上,耕层深厚,耕地质量好。在黑土地的孕养下,黑龙江省粮食由从亩产500斤登上600斤的台阶只用了4年时间、从600斤到700斤只用了5年时间,分别较全国缩短了4年和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目前,实施的黑土保护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使黑土地得以持续利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768万亩,占全国1/9。同时,黑龙江省围绕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一体化设计,提出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技术模式,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提升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生态标准农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农业大省向农业科技强省转变的机遇与挑战

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了农户的经济主体地位和农村市场经济机制;2004年全省免征农业税,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随后全省逐步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等制度,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进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加快龙江由农业大省向农业科技强省转变,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但是,看到机遇的同时,黑龙江省农业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强化:

加大科技投入,重新启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给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自主权,围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产出突破性的农业科技成果,为解决农业增产、提质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具体为突破性的动植物品种、精准高效的生产技术、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绿色高产高效的集成技术体系和现代农机及农业设备装备研发制造。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高产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做好结构调整文章,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导向的一、二、三产业。尤其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增加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保粮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服务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加大力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装备工业。增加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把黑龙江变成农产品加工贸易的前沿阵地。尤其注重俄罗斯大豆等农产品进口、深加工。增加农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粮食持续增产根在科技,源在科技。黑龙江省全力构建的良种、良法、良田的粮食安全体系,使广袤田野正在书写科技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大文章,并交出了全国新增粮食的30%出自黑龙江的完美答卷。“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压舱石”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猜你喜欢
压舱石黑龙江黑龙江省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羡慕等
抱紧人生“压舱石”
能源合作是中阿关系的“压舱石”
面对突发事件,要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压舱石”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