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娟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科技含量明显不足、信息不对称、附加值低,产品质量无法追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种种弊端,到了必须加以变革的时候了,互联网+农业,就是一场势在必行的变革。
简单来说,就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
互联网+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产业,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与传统农业生产思维模式闭塞、保守比起来,互联网思维有其明显的特征。一是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以“顾客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二是简约思维,要求专注和简单;三是从小处着眼,对变化迅速做出反映,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迭代,让产品的功能更加丰满;四是社会化思维,注重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五是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进行市场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产品的运营和调整;六是平台思维,构建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七是跨界思维,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而是跨界融合,寻求共赢。
因此,互联网+农业,不仅仅是简单地相加,真正的内部运算可能是×,带来效率提升;也有可能是÷,让步骤减少;甚至还可能N次幂。只要是能够和这个行业的完美融合,任何形式都有可能。
作为“互联网+农业”这场变革的主体,农民能否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才是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农民接受互联网从而转变传统经营的积极性,培训农民了解“互联网+农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只有广大农民拥有了互联网思维,才能从根本上对传统农业进行变革。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以及农业产业链的结构,产前涉及农资行业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等,产中涉及种植、养殖等生产行为,产后是农产品加工和瓜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整个过程又包括仓储物流、金融等服务,这都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和可能。互联网+农业,就是要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
首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指导农产品生产的决策。农业的源头在哪里?在庄稼地里。庄稼地里应该种什么、怎么种?这是农业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互联网+农业,在这一环节的应用,要将信息技术与生化、理化技术相结合,整合利用遥感、水文、土壤、气象等数据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支持以整村、整镇、整县为单位集中连片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要推动标准化建设,通过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引导生产者加强质量控制、改进产品品质、强化采后管理。
其次,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管理进程中的精准度。农业人力资源不足、农田灌溉浪费与缺水并存、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且农业耕作粗放,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精准农业势在必行。精准农业什么样?以某地的一座辣椒示范种植园为例。这座示范园科技感十足: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园内环境、土壤湿度、温度以及辣椒生长状况等,通过物联网实现线上智能配肥,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操作,通过一架小型植保作业无人机,低空快速掠过辣椒园,均匀喷洒出农药的水雾,减少20%农药和90%水的使用。
精准农业是一个农业应用和实践体系,包括信息采集-信息解码-投入优化-田间实践的良性循环,其中信息和数据是精准农业最核心部分,首先要采集作物相关信息,以及影响作物生长的外界信息,再通过一系列软件应用技术,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解读,并以网站或手机App 的方式呈现给农业相关人员,包括种植者或农技服务人员等,来指导农业田间实践活动,达到精准种植、精准灌溉、精准喷施等目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通过精准农业,美国以1%的农业人口维持庞大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仅满足美国本土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我国已经先后在北京、上海、新疆、黑龙江等13 个地方实现了精准农业的大面积应用。
第三,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近几年,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多家大型平台商下沉,布局农村市场,以邮政、供销为代表的传统城乡流通网络上线,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新兴领域专业电商积极探索商业模式,上行下行双向流通,多元主体良好互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不过,农村电商取得快速发展的案例,多是电商平台加某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模式,小散农户参与这种组合还存在着实际的困难。
农村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广泛,农产品品种多、附加值低、不易存储等特点,极大地阻碍了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目前,很多农产品企业、网店各自为战,资源渠道较为分散,种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致使目前农村电商整体仍没有赢利。由于整个农资行业乃至种植业的数据积累少,数据分析和应用缺乏,导致供需对接、产品生产、流通以及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效率低下,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此外,如何协调线上、线下竞争的问题,实现农产品电商的长足发展,也是需要破解的问题。
最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对农产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国办在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条件已经成熟。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各项技术,进一步优化、完善和扩充平台功能,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省已有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有效对接和融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在城市里面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和消费渐趋理性化和个性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地需要一种宁静、优雅、自然的环境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到乡村去消费,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农村民俗文化,成为很多人追求身心放松的一种形式,休闲农业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休闲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体,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主线,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休闲农业的发展中,植入互联网思维,让互联网+农业实现跨界融合,才能脱颖而出。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乡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盘锦市位于辽河入海口,这里有美丽的红海滩,有鸟中仙子丹顶鹤,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当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大洼区石庙子村依托认养农业总部基地和丰富的温泉资源,将乡村精品民宿、稻耕文化和温泉文化融入到旅居生活元素当中,使游客充分体验到“稻乡汤宿”的独特寓意。
依托互联网,当地发展订单农业,远在全国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认领稻田,享受大米的私人订制。认养人与认养基地达成协议后,按双方约定,由认养基地的专业人员全程托管,从春种到秋收,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认养人吃到自己订制的米、蔬或水果。
依托互联网,积极推广当地的主题民宿。这里有稻田木屋酒店、农耕主题精品民宿等。如白家民宿,是一个以碱地番茄为特色的民宿小院。“渔家盛宴”朱家民宿村,着重打造渔家文化,以水为景,以水为趣,游客在朱家村的民居随处可以感受辽河渔家生活。“葡香小镇”北窑民宿村,将葡萄产业融入主题村落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推动葡萄产业精加工和衍生品的开发,带动村庄庭院经济的发展。
穿梭于特色民宿主题村间的是“稻田慢行系统”,以“石庙子─白家─朱家─北窑─疙瘩楼水库两侧沿线”为主线路,总设计长度30公里。在稻田自然风光中,利用原有的稻田排灌沟渠,改建自行车骑行道、人行道以及电瓶车观光道。依托稻田博物馆的文化旅游功能,融入稻田艺术景观、休憩景观、小品景观,配套咖啡厅、书吧、驿站等设施,打造第一个集文化、度假、研学、康体、自然农学体验于一体的中国慢行系统。
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助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基于用户体验、链接性、媒体属性三大特征进行思考的。互联网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用户的需求问题,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完美的旅游体验,让用户成为忠实的传播者,以互动体验为纽带,建立起乡村与游客之间忠诚的链接,让游客成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者,宣传者,推广者。
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在农业各个环节促进效率的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互联网+农业的各项举措,也是如此。比如,通过精准农业帮助农民优化土壤质量,向其推广经济效益好、营养价值高的农作物产品,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各种手段,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生产与消费、休闲等结合等等。按照互联网的运营思维,如果每个环节上都优化10%,那效果将会非常惊人。但互联网时代的快捷性与农村的不紧不慢形成鲜明对照,如何让互联网+农业成功落地,还有很大的距离。
以农业物联网为例,虽然现在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但便宜的还需要上千块钱,农民会望而却步,毕竟,种一亩地才可能挣几百块钱,如此大的投入,引导农户采用还有距离。
不少互联网企业在各地建立农技服务中心,联动当地农技专家、种植能手,形成当地农技师服务团体,同时结合自主业务、产品、工具,提供整套种植过程中的解决方案。这些人“沉”下去,扎根于农村,落地于田间,与农户面对面沟通,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科技设备和工具等种种方法,让广大农户认识到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精准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帮助农民增收,才能将好的技术推广下去,然而更高效的推广方案还需要不断迭代尝试。
再以农村电商为例。近年来,农村电商高速发展,在引领城乡消费内需、重塑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农村电商市场的潜力巨大,但发展农村电商并非坦途,面临不少挑战。如农产品同质化、质量标准认证难等,同时流通环节的分拣、包装、配送、验收等标准也有待健全,同时,在欠发达地区,由于道路、货运中心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农村电商要求现代的农业生产者不仅要会生产,还要懂市场,会经营,能及时掌握农业信息、我国政策、市场供需行情。在思想观念、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各方面必须得到质的提升,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完善农村地区的配套设施服务,促进农村电商品控管理,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关键。
互联网+农业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互联网可以结合当代科技发挥的作用远比我们现在能想象的空间还要大,目前,世界上农业科技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如作为科技大国的日本,致力于发展智慧农业的步伐一直不曾停歇。发展更加低人工成本的农业科技是日本的国家战略。如今可穿戴式的微型机器是日本重点研究方向,协助生产者进行采摘、收割等工作,甚至包括除草、包装都可使用这种微型机器人去完成。在食品溯源上,日本正在利用智能手机将农场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作为食品信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参考。使得农场产品的溯源变得更加可信,让消费者跟家放心。对于我国而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去减少中间交易环节,从而实现更大的盈利,而是要在真正的资讯数据化、生产数据化、实时监控等更为深度的互联网功能上,做出更多更适合农民使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