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起来 点赞新时代
——“红色记忆”访谈录(六)

2019-09-20 02:49总策划陆洪标策划杨安
银潮 2019年9期
关键词:强国

文>>>总策划 陆洪标 策划 杨安

执 行 通讯员 徐辉 苏轩 本刊记者 张永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一连串的“强国”,让人无比振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已成为诗歌朗诵、舞蹈、快闪等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最美旋律”。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今年87岁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离休干部翁琼华初中毕业后,从广东汕头潮阳登上海轮到达上海,踏上革命的道路。她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奏出了中华民族不断迈向伟大复兴的‘命运交响曲’,我更要点赞新时代。”

翁琼华

翁琼华: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我四姐在上海军管会工作,她告诉我,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下称“军大”)在沪宁招生,动员我去报考。我很快被录取。军大校址在南京,校长由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他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为人民服务》。当时我是个17岁的黄毛丫头,对于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懂得很少。这堂课使我豁然开朗,为我在革命征程上指明方向,成为我终生的努力方向。

军大毕业后,我调至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青年干校机训队学习翻译密码电报的机要业务。机要电报是党和军队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战争年代,如果没有电报联系,如同失去耳目,寸步难行。青年干校机训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苏南行署机要室,先后在南京、苏州、无锡、松江、昆山、花桥等地工作,调动频繁,从省委到地委,从地委到县委……最大的考验是我两次被下放到农村。第一次是1961年,我由苏州市教育局调到昆山花桥公社工作,在那里,瓜菜代粮,食不果腹,干了一年多时间。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极“左”路线“砸烂公检法”,我由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同爱人一起老少六口人“连锅端”被下放到无锡农村,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出早工、开夜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农村劳动3年,胜读十年书。苦是一种财富,能培养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品格,是不可缺的一课。

岁月匆匆,70年过去了,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回忆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我是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当今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置身于一个伟大的强国,幸福安康、意气风发。

今年88岁的太仓市离休干部茅炳琰说:“中国强起来,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福祉的提升,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续写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减贫奇迹’,尤其是农村的变化太惊人。”

茅炳琰:1949年我随军渡江南下来到太仓,后调到鹿河工作。鹿河交通不便,离太仓40多公里,是最偏远的乡镇,没有公路,要靠两条腿走去。我刚到这里时,农村中大部分人家都住在茅草房里,家中没有像样的家具,生活非常穷苦。这让我倍感责任重大。在当时条件下,搞好副业生产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我走遍全乡200多个生产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商量,得到广大农民的信任支持。农民们开始大办养猪厂、养兔厂,每队有数百头猪,成为全县出售肉猪最多的乡。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薄荷、蓖麻等种植。薄荷是重要经济作物。为提高产量和质量,我曾数次到南通海门采购优质薄荷种芽,使薄荷油产量每亩提高10多斤。还利用地产柳条、芦苇,办起了编织厂,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茅炳琰

回望峥嵘岁月,感慨不已。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鹿河经济快速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现在的鹿河是在太仓西北部迅速崛起的富镇。昔日的茅草房早已不见,农民都住上两层或三层的别墅楼,让城里人羡慕不已。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鹿河现在交通发达,东通上海,西通苏通大桥和南通、常熟。民营企业越办越多,雅鹿、申久两个大厂已成为全国民企500强,成为以企带村的亮点。

今年87岁的苏州市离休干部周方曾参与过治水工作,他说:“中国强起来,体现在美丽中国建设成绩斐然,中国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理念,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周方:1950年,皖北洪水泛滥,我随皖北团委青农部部长蹚过齐胸的大水来到阜阳,在那里与灾民们同住同吃同劳动。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我被调至治淮委员会政治部,直接参与“以工代赈”的民工上坝劳动竞赛。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参与的治淮火热场面,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纪录片《淮河两岸鲜花开》。1952年,我被调往全国第一个大型水库——佛子岭水库连拱坝工地工作,这里邻近革命老区金寨县。因为要在汛前达到预定混凝土浇筑高度和完成预定的岩石爆炸爆破或灌浆任务,我与全国各地调来的技术人员、上海机筑大队以及当地上万名民工,展开战天斗地的治水工作。我还参与了组建青年突击队和中国第一个“三八”女子钻探队的工作。当时《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经常报道我所在的这个工地,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也曾亲临这里视察鼓励。事后我又参加梅山、响洪甸大型水库的建设。在“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献给党”的信念中,我始终做到吃苦在前,享福在后。

周方

今年99岁的苏州市离休干部沈啸森说:“中国走向强起来,得益于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已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沈啸森

沈啸森:1935年至1936年,我在苏州织绸厂当了两年学徒,因罢工被厂方开除,从此立志寻找共产党,走革命之路。抗战爆发后,我流亡到江西,1938年2月在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53到1957年,我在江阴(当时属苏州地区管辖)工作,带领农民举办合作社训练班,搞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大跃进”时期,我在苏州专署水利局工作,参与了太湖流域工程的组织实施。

改革开放以后,我在苏州地委农工部工作,见证了苏南农民发扬“四千四万”精神,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办乡村企业,开创“苏南模式”新天地的创举。20世纪90年代,自昆山自费办开发区开始,各市(县)和苏州市区都纷纷建起了开发区,苏州外向型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城市带领农村的新格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苏州农业已从商品粮基地转变为城郊型农业,这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今年64岁的陶为群是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研究员、江苏省金融学会副会长。他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方案、中国文化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瞩目和认同……这些历史性变革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尤其是‘国家名片’人民币的影响从国内向国际转变。”

在解放战争就要取得全国胜利之时,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市成立并同时发行人民币。人民币成为全国人民手中都有的“国家名片”。2016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成为占第三大份额的货币。2018年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五大支付货币,有超过60个国家或地区把人民币纳入官方储备。“中国的‘国家名片’人民币逐渐开始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并且影响力越来越强大。”陶为群赞叹,“‘国家名片’人民币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获得的广泛国际呼应,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传遍世界。”

猜你喜欢
强国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强国有我”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强国工匠”朱小坤 率队成就大“天工”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