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
摘要:国际电影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类资源不断整合、各类产业进行融合,全球的各种电影节百花齐放又各有风骚,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海电影节)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影节。本文尝试探讨上海电影节在全球国际电影节体系中的独特文化定位与意义呈现。
关键词:上海电影节;国际电影节;文化
如果说航天技术是人类科技的巅峰,那么电影则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巅峰。在人类上万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电影的诞生不过近百余年的事情。但无疑,电影是人类文明的璀璨之花。电影节就是这些璀璨之花集中绽放的节日。
一、亚洲电影的竞技场与华语文化的张扬
作为亚洲三大A类电影节之一的上海电影节,是国际电影网络中重要的节点。用荷兰文化学者玛丽德法克尔(Marijke de Valck)在《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一文中认为:“电影节会以节点(nodal points)的形式呈现在起源欧洲的“成功”的电影网络(cinema network)中。
作为亚洲电影节体系重要节点之一的上海电影节,其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文化交流,挖掘欧洲和好莱坞以外的电影特别是亚洲电影,上海电影节在促进世界电影的全球化、民族性与多样化的角色定位和战略话语的基础上,更彰显了华语文化。“文化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并随时随地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让国电影(亚洲)影走向世界,一直是上海电影节的潜在主题。这既是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梦”文化复兴、软实力提升和市场开拓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华语文化”通过电影这一载体如何在世界文化占有更优更前沿地位的多元尝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探讨民族电影则不能离开国际文化互通的电影大环境,全球化这一媒介语境使得民族电影深深植根于地缘政治,电影节的历史意义也体现在有全球化媒介文化导致的多样性以及这些多样性之间(电影)文化互通的意义探究。
欧洲三大电影节虽然代表传统和某种“高贵”,但所谓艺术的电影面对全球化带来文化霸权特别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冲击,近年来,欧洲加大力度宣扬欧洲的各民族的艺术电影、试图在政治层面与好莱坞商业大片进行抗衡,但好莱坞电影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就势不可挡,相形之下,欧洲电影略显“官轻势微”。
对于上海电影节,其影响犹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之后,暂时而言,更无法对好莱坞电影进行力量悬殊的抗衡。只有“合纵连横”,整合地缘资源,建立与亚洲其他电影节、欧洲电影节和好莱坞电影市场的直接联系,才能逐步发展、摆脱“A级头衔B级实力”的阴影、建立区域性国际影响力。所以,上海电影节的文化使命在于,让华语(电影)文化从欧洲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丛林里突围,集聚本土的优质亚洲民族电影、建立深刻的文化辨识度,以继承和新生的姿态在全球化语境中脱颖而出。
二、上海电影节展映策略
上海电影节设定了面向观众为导向、展介亚洲电影的策展策略,吸纳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全球诸多各类国际电影节中,成为勾稽亚洲电影与世界观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加持华语电影的话语权,通过年复一年的展映不断地加深和提升。
上海电影节通过一整套遴选机制、电影放映及相关主题活动推动了这些亚洲电影走入国际视野。从第一届开始,即遍遴来自台湾、韩国和中国香港的优秀电影,这些来自亚洲各国的优秀电影通过上海电影节“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电影节也彰显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参展电影作品在地缘上扩展到包含从东亚各国及地区乃至欧洲的优秀艺术电影,展现了当今亚洲电影如何融入亚洲社会现实的艺术定位,以及亚洲电影与世界电影的横向关联。
三、期待“成人礼”的上海电影节
上海电影节通过电影节展映单元等一系列文化事件和主题活动使提升亚洲电影新作和新人在电影界乃至文化界的关注和地位。那些受益于电影节的电影新人则视电影节为提升自身实力和完成跨越的重要成长站点,反过来关注和提升电影节的声望。
上海电影节从第一届的懵懂问世至今,不断发挥着平台(亚洲电影人展示魅力的平台)和桥梁(联结亚洲和世界电影人)的作用,并成为电影节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华语文化”的标志性站点。证明电影节上的影片并不是稍纵即逝的浮光掠影,而是瞬息万变的时代记录者和悠悠历史长河的反思者。上海电影节保持着生机勃勃和兴趣盎然、保持着推陳出新和欣欣向荣。不再仅仅是电影人的一年“汇报演出”,不仅仅是一场“审美疲劳的西洋庙会”,而是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使者,上向观众提供多为敌、多层次的文化体验,创造着新的文化生态圈。上海电影节成为东西方文化自由交汇的节点,既回顾总结又推陈出新,将亚洲新影片与各个时代的旧作按照新的维度编排呈现、促进合作,谱写着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电影命运共同体”。尽管国际电影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数量就不断增加并且伴有同质化,但这一网络体系却并未崩塌。原因就在于不同电影节任务切割相对严格、相对分工明确。作为亚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上海电影节,行使着其独特的电影使命和文化价值:即“电影节能成为真正的华语文化代表、成为大中华区娱乐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一文化使命和市场定位是其他电影节所不能替代的。
四、结语
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旨在聚集世界优秀华语电影的公众型电影节,虽然与欧洲传统三大 A 类电影节(戛纳、威尼斯、柏林)的国际声望及其庞大且严密的组织体系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资历尚轻、宣传乏力等因素,导致在大中华区乃至亚洲影人心目中的认可度可能尚不及东京国际电影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诸多“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实施,上海电影节在“合作共赢”、共建多元“电影文化生态圈”的层面上,必将不断促进华语区电影文化产业繁荣,提升电影格局,助力国家文化战略实现,成为华语电影的文化使者,让华语电影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光。它值得中国影人、中国政府、中国民众的持续投入和参与。
参考文献:
[1]Marijke de Valck玛莉·德·法尔克.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J].电影艺术,2014(05):108-118.
[2]朱新光,苏萍,中亚软权力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3):29.
[3]朱靖江.我们还需要电影节吗?[J].中国新闻周刊,20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