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
选聘生态护林员
江西以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公益林和退耕还林的生态林为管护重点,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资金,使贫困地区有劳动能力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每个贫困户安排1人,实现就业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效加强了江西森林资源保护,对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青山绿水生态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已累计争取安排贫困县林业生态护林员2.15万人,可辐射带动2.1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及7万多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一是高位推动,严把选聘责任关。按照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要求,省、县、乡分别成立了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下设专职办公室,协调扶贫办、财政部门,明确了各部门在生态护林员选聘相关工作的职责分工。二是合理分配,严把指标分配关。在调查统计各个县(市、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需求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分配生态护林员指标,按人均10000元的补助下发了资金。按照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要求,明确生态护林员分配原则、选聘条件,将生态护林员指标分配到各乡镇,落实到村。三是层层把关,严把选聘程序关。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县建、乡聘、站管、村用”的选聘程序原则,在生态护林员选聘程序上做到“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在公告、申报、初审、考察、审定、公示、上报确认等选聘环节,严格把关,扎实完成了生态护林员的选聘,生态护林员选聘指标全部落实到人。四是建章立制,严把责任落实关。各乡(镇)人民政府按要求与拟聘人员签订了劳务合同,明确了生态护林员的管护面积、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统一组织生态护林员进行了岗前培训,明确了生态护林员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等各项任务,明确每月巡山管护天数,做到山头有人看、地块有人管、片区有人护。五是兑付资金,严把补助发放关。各县(市、区)对生态护林员的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财政局通过惠农“一卡通”存折将生态护林员管护补助直接拨付到本人账户,做到资金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杜绝截留、挪用、冒领等现象发生。一些县发现部分人员资格存疑,立即停发补助资金。
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江西大多数贫困县都位于生态红线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位,要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让生态红利真正惠及贫困地区群众。一是通过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增加贫困林农投劳收入。2018年,安排资金,对24个国定贫困县开展的防护林重点工程、造林、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改造等进行投入或补贴。通过开展植树造林,贫困林农人均投劳收入能达到500元。二是通过抓好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增加贫困林农补贴收入。2018年,江西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至21.5元/亩·年,位居中部各省之首,进一步增加了林农的收益。此外,江西于2016年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停止了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协议停止了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将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林管护补助标准统一提高至21.5元/亩·年。
发展林下经济
江西重点抓好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使其成为助力林农脱贫致富的主力产业之一。一是积极推动油茶产业扶贫。一些贫困县积极创新油茶发展模式,做好油茶精准扶贫文章,使油茶成为山区林农的“致富树”和“脱贫树”。如于都县对贫困户在省级500元/亩油茶造林补贴基础上,再补贴500元/亩;信丰县拿出1000元/亩的油茶造林补贴,让林场按标准化要求造好高产油茶林,然后分给贫困户管护和获得收益。据统计,2018年全省油茶产业带动用工87.2万人,精准扶贫面积8.77万亩,覆盖贫困人口县数73个,覆盖贫困人数12.7万人,户均增收2667元。二是积极推动毛竹产业扶贫。江西竹林总面积98.64万公顷 ,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大部分生长在贫困山区。近年来,通过取消毛竹采伐限额管理、竹林经营道路建设、毛竹低产林改造、笋用竹基地建设等多项举措,有力推进了贫困山区毛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毛竹产业已覆盖带动近10万贫困人口实现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元。三是積极推动森林药材产业扶贫。2018年,全省新增森林药材种植面积19.18万亩。至此,全省森林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4.18万亩,从事森林药材种植的专业大户1128户、家庭林场145个、专业合作社185家、参与农户达25.6万人。其中,鄱阳县新增森林药材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铜鼓县2017-2018年在林下套种森林药材黄精2.8万亩;全南县高峰公司赠送灵芝菌种4.42万袋,帮扶362户贫困户发展林下种植灵芝,户均增收3000元。各地探索创造了一批森林药材助力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促进了贫困山区农民脱贫增收。
开展森林旅游
江西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有森林公园181处,其中国家级47处,省级121处。近年来,江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了农民脱贫致富增收。一是加快建设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指导贫困地区开展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示范基地等旅游新业态建设,因地制宜打造森林旅游特色产品,提高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带动和辐射周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崇义阳明山、安福武功山、渝水仰天岗等27处基地被命名全省首批“省级森林体验基地”和“省级森林养生基地”,森林旅游扶贫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部门合作提高森林旅游综合扶贫能力。加强与江西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签订共同推进全省森林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森林公园建设资金投入,启动实施森林公园景区旅游合作项目和基础设施合作项目试点工作,合力推进全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森林旅游精准扶贫能力,2017年在铜鼓、安远、广丰等县率先启动实施森林公园景区旅游合作项目。加强与江西省旅发委合作,联合出台《进一步推进全省森林旅游发展意见》,制定全省森林旅游推进脱贫攻坚的普惠政策与措施。三是推进国有林场转型发展森林旅游。推进国有林场产业转型,将开发森林旅游作为国有林场改革后续发展的捷径,变“砍树”为“看树”,变“卖山头”为“卖生态”,变“卖木材”为“卖景观”,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如位于天柱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茶山林场,改革后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依托铜鼓“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品牌等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将400公顷连片的古树群落、红豆杉林打造成为旅游景区,由默默无闻的偏远林场成了享誉国内外的“长寿村”和长株潭重要旅游目的地;位于贵溪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双圳林场,依托优异的森林生态和气候条件,组建旅游公司,积极发展以避暑、度假、疗养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使林场加快迈上了转型发展之路,增加了困难职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