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
摘 要:大豆在黑龙江省被广泛种植,也是作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的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作为当地农业经济收益的主要支柱,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證优质的质量,这对保障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笔者主要是针对相关大豆的种植技术和对大豆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出介绍,以求能够大豆作物实现高产量、高质量,同时为农民带来高收益。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工作
哈尔滨市依兰县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当地有河流纵横、肥沃土壤、空气清新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天然优势,其中大豆的种植面积相对比较广泛,而且质量也是作为优质的,比如有机哈高科大豆就是产自于黑龙江省。但是随着大豆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相关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大豆作物的质量,也威胁到了大豆作物在当地作为主要农业经济来源的保障。所以,相关行业的种植专家们在探究科学高效的种植技术同时,也急需要引进高水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科学的大豆作物种植技术
1.推广地区特色的“垄三”种植技术
所谓的“垄三”种植技术就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借助相关的机械化播种方式来对种植垄进行分层方式的进行施肥,这样不断能实先高效科学的种植,还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大豆作物的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大豆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垄三”种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不但能够保证作物种子的优质性,还能稳定土壤营养成分,保证肥料向土壤进行有效的传输。“垄三”种植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年秋季,进行翻转耕地,然后进行相关配方肥料的施用,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技术化的种植,进而实现提高大豆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在黑龙江地区,主要的大豆种植品种是垦农4和巴23。在种植时,对作物种子的质量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大豆作物的产量,而且要选用对病虫害和旱涝等不利因素抗力强的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2.控制大豆作物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讲,大豆作物遵循的种植规律是暖区密种植,寒区稀种植,干燥温暖区域宜密,寒凉洼涝地区宜稀。结合哈尔滨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分明,6~7月份雨水条件较好,所以因地制宜的采用了窄行密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使用于植株矮,发育周期长的大豆种子,这是实现大豆作物高产的基础。比如,在大豆作物种植时,多控制行距在30cm到40cm之间,然后根据具体的种植面积,来进行株距和作物植株的确认。与此同时,在进行大豆作物播种时,注意深度的适当,不要过深,也不要过浅,以免影响大豆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而对大豆的产量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在大豆作物播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化肥的科学配比,要根据每一块土地的实际条件,来设定相关氮、磷、钾的比重,计算好大豆作物的生长周期来施加适当的肥量。
3.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
除了要保证大豆作物的适宜种植时间,还要注意种植的深度,以免种植过早或过深引起相关的病虫害发生。在大豆作物的生长期间,还要考虑到除草剂的使用,在此基础之上,要适当调整种植的深度,以免过浅对植株造成损害。在大豆作物生长期间,还可以适当的加大有机肥的施加,这样可以确保足够的肥力供给大豆作物生长。比如,可以在667平方米的大豆作物种植面积内施加14千克的肥料,同时保证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在施肥时,要注意采用分层施肥的方式,以确保对大豆作物的根系能充分吸收到水分和营养成分,最大程度的利用肥料的肥力,起到稳定大豆作物根系的作用,进而保证大豆的高质高产。与此同时,在土壤营养薄弱的种植区域,要观察大豆作物植株的长势,再适当添加肥量,对于正常的土地施加硝铵量为75~100千克/公顷,对于土壤贫瘠的地区可采用2次沟施的方式,也可以在植株根系外喷洒磷酸二氢钾。
二、相关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根据相关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作物病虫害问题进行调查,工作人员了解到本地区大豆作物常见的病虫害有大豆作物霜霉病、蚜虫病、灰斑病、褐纹病和食心虫等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都对大豆的生长非常不利,严重威胁了大豆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接下来笔者总结了一些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降低大豆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概率。
1.针对大豆作物霜霉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在相关的病虫害疾病中,霜霉病是危害大豆作物生长的最致命病害,它只要是以危害作物的幼苗、叶片和籽粒。霜霉病的发病非常迅速,在大豆作物发芽后,种子长出第一片叶子时,就开始蔓延发展。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7~8月份,因为这时期雨水会比较多,霜霉病就会顺着作物的叶脉进行延伸,最后在两侧形成病害斑点。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霜霉病对作物的损害,针对大豆作物霜霉病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农业防治+药剂治疗”的方式。首先,在农业防治阶段,要严格对作物种子进行甄选,采用轮作种植的方式来播种抗病性强的种子,有效保证大豆苗的生长率;在药剂治疗方面则是考虑将可湿性粉剂—乙磷铝稀释到40%,然后与大豆作物种子进行合理配比搅拌,再进行种植。如果后期在大豆作物田间出现病害的迹象,可以选用甲霜灵800倍液体对大豆面进行喷洒,以保证有效缓解病害。
2.蚜虫和食心虫的防治措施
蚜虫也被称之为密虫或腻虫,也是一种严重威胁作物生长的重要虫害疾病。蚜虫主要集中在大豆作物的顶叶和嫩叶的背面等等,侵害的都是大豆面的主要生长点。这种虫害主要靠刺激叶脉汁液的方式存活,这样会直接伤害叶片,造成大豆作物叶片卷曲、发黄,进而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导致大豆的产量下降。一般情况下,蚜虫的最佳治理期在每年的7月份。
食心虫则是另一种主要虫害疾病,它是一种红色的小虫,主要是破坏大豆粒的生长,从而大大影响大豆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针对食心虫的防治方法是利用药剂进行防治。比如可以采用浓度在80%的敌敌畏药剂,配合乳油100mL/667m2,然后用高粱茎杆进行蘸取,每隔5垄左右就要插一垄,每移动8步距离就安插1根。另外也有采用田间轮作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三、结语
大豆作为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在种植技术方面,主要采取垄三、窄行的密植技术,这也是当下采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种植的目标,大豆的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坚持走“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的道路,以实现彻底解决掉病虫害问题,进而提高大豆作物的生产效益,实现黑龙江地区的大豆作物经济全面发展,奠定日后坚实的农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 卜伟召, 杨文钰, et al. 山东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v.40;No.169(03):39-46.
[2]田艳洪, 赵晓锋, 刘玉娥, et al.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豆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8, v.37;No.168(04):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