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分析

2019-09-19 02:45袁毓玲陈冬霞包生耿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优势

袁毓玲 陈冬霞 包生耿

[摘要]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探索、改革、完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改善民生、政党建设等方面彰显突出优势,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推进社会发展、加强政党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国际视域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袁毓玲(1965-),女,汉族,广东韶关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陈冬霞(1982-),女,汉族,广东梅州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包生耿(1980-),男,广东英德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织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20-03

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国际范围内更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制度自信。从国际视野中探讨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特别是在学习吸收国际经验、比较分析独特优势、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维度,方能更充分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与贡献,在国际范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与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借鉴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学习和吸收国际经验,始终注重制度革新和制度完善,始终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用于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中。

(一)师从苏联,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的构建上看,中国共产党确实曾师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但又在借鉴基础上进行改造和突破,尤为注重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模式。毛泽东强调要善于向苏联学习,但是,借鉴并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结合具体国情。在当时,毛泽东已逐渐发现苏联模式的一些弊端,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后,他提出各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要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各自的问题……应该更强调从国情出发,强调创造性,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也指出,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虽然很早发现但并未解决好。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辩证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师从苏联又跳出苏联,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二)镜鉴世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毛泽东在1956年强调要向包括苏联在内的各人民民主国家、世界各兄弟党、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指出虽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根本上与我们不同,但在发展经验上值得我们研究。邓小平在1988年指出,单凭我们的经验教训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开放,同时强调“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这些论断,在实施改革开放重大决策时期,强调学习西方先进经验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不仅在经济建设要赶上亚洲“四小龙”等发达国家,还要在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借鉴经验,而且还要比他们管得更好。

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抄。要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坏经验要引以为戒。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对借鉴包括苏联在内的国际经验有过深刻分析,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曾经有过不少的教训。他指出我们党总结的历史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1988年,他强调要注意坚持独立思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完善制度体系。江泽民非常注重从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强调要总结我们党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也要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国家和社会体系改革,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胡锦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强调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社会主义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科学发展观,尤其对行政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

(三)走进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注重吸收各国先进经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习近平在出席亚信上海峰会后于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始终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经验。

二、比较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与完善,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等社会制度形态相比,具有更独特的优势。

(一)注重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方向与制度创新相统一

社会思潮多元多样,中西文化交锋交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举旗定向”的根本方向及如何处理与多元社会思潮的实际问题。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方向,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政党制度上,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长期共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但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存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但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意识形态上,面对多元文化思潮,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九大提出十四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方向与制度创新相统一,始终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

(二)注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与探索改革实践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开始就植根于中国实际,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探索和改革。新中国建立之初,结合国情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框架。在1978年后确立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和创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优选择。

(三)注重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相统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开创了最长时期、最大跨越的发展阶段,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所决定的,有效地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极大地促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始终遵循满足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提高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独立自主与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改革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结合,既提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又提升党的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执政党引领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的重要体现,无疑是对世界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四)注重坚持民主集中与高效有序政治运行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运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政治制度与政治要素之间互相协调运转,既发扬民主,又科学决策,同时保证高效有序运转。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干部的选贤任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发挥“选举”与“选拔”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和实践。西方社会的“竞选民主制”,已演变成为把民主等同于竞选,把竞选等同于政治营销。中国共产党以优秀的選贤任能模式,形成能够致力于民族长远和整体利益的领导团队和梯队,能够民主、高速、有效地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五)注重坚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凝聚民众人心相统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并且以后的发展继续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方向。这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凝聚人心的有效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国家重大时刻上,如在抗洪抢险、战胜“非典”、汶川大地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大决策部署,成效显著,极大地凸显出国家与民众的强大凝聚力。

(六)注重坚持制度的长期稳定性与实际运行的灵活性相统一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竞选政治”以及集团化利益的复杂性,容易造成执政党的轮换而出现政策的断续甚至完全推翻,出现国家政策实施的变幻不定和政党的功利施政,如美国出现的特朗普政府大面积“推翻”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就是明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符合科学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远规划,每一届政府持续推进,确保政策的长期稳定。正如习近平所说的“一代接着一代干”。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既坚持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最大限度令国家发展充满活力,使社会发展达到和谐,坚持了稳定性、长期性与创新性、灵活性的统一。

(七)注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相统一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严格推行的重要制度,是执政党自我管理、自我革命的重要法宝,有效地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符合中国实际和党的实际,同时也是对世界政党建设的重大贡献。

三、价值与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当前,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已经成为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和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者。而美国似乎正在反思过去所拥护的全球化,侧重解决自身问题,欧洲似乎正受到“脱欧”“瘫痪”等思潮的困扰,传统的西方世界在政治共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正面临诸多挑战。两相对照,无疑更让人思考深层次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文明进步所提供的价值与贡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世界范围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力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极大地继承和发扬了科学社会主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科学社会主义走过170年历史,历经空想、实践、兴盛、挫折、探索等多个时期,历经德国、俄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历经从理论到实践、革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改革与发展等多个调整,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社会治理、制度改革、管党治党等方面,不但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内涵,更给西方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提供良好借鉴,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更多了。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传承和延续。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如何推动社会发展这一问题上,有过一定的摸索。习近平说,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从党治国理政历史来看,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鲜明对照,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治国理政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出一条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管党治党现代化等的全面现代化道路,不仅摆脱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的“路径依赖”,更是开辟了行之有效的新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21世纪,中国与世界、人类社会的联系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优势,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全新的“中国方案”。当今的世界发展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矛盾性。以西方国家为例,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美国,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民主政治的弊端;“英国脱欧”后的欧洲,对曾经辉煌的“欧洲共同体”是极大的挑战,西方世界似乎正在凸显积累已久的矛盾冲突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弊病。“美国优先”和“英国脱欧”都是对全球化进程的极大挑战,让世界发展陷入焦虑、彷徨和迷惘之中。而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已使中国进入发展的新方位,包括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金砖国家发展银行,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等具体方案,也包括对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深层次问题的回答,彰显了不同凡响的气度和格局。中国与西方的对比,给世界各国政党和人民的思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模式借鉴,为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4]姜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N].人民日报,2017-5-10(7).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优势
矮的优势
画与话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