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

2019-09-19 02:45马爱婷王爱云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

马爱婷 王爱云

[摘要]红色乡村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事迹,其沉淀的革命文化资源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论文以广东红色乡村为例,针对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遗址损毁、资源闲置和资源保护利用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分析其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保护建设投入的经费情况和群众保护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并提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保护利用中要加强党和政府及基层组织的重视程度、多方筹措资金并成立专项资金、强化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以期能够促进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作者简介]马爱婷(1993-),女,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爱云(1967-),女,河南林州人,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18-03

红色乡村是指蕴含丰富革命遗址和深厚红色文化内涵的乡村。红色乡村的革命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历史印记。习近平曾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基因传承好。”广东省拥有大量革命遗址,而且大部分是位于偏远乡村地区,应该保护、利用和充分挖掘其革命文化资源,把红色乡村的革命文化传承好,推动红色乡村的文化发展。

一、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东省红色乡村的革命文化资源在保护利用上主要存在革命遗址损毁、闲置革命文化资源和保护利用革命文化资源方式单一化这三方面的问题。

(一)红色革命遗址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

红色革命遗址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①革命遗址是革命史迹和革命岁月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普查結果显示,全省拥有4100多处红色乡村革命史迹,在全国名列前茅。而甄选出的60个“红色村”也全部属于贫困村,经济基础都相当薄弱并且有80%以上的革命遗址是未纳入文物保护范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红色乡村的革命遗址或遭到忽视性的破坏、或消失,仅剩下断壁残垣。比如广东湛江作为南路革命的始发地,存在大量的南路革命遗址,但因地处偏远,大部分的革命事迹都未得到有效挖掘。而位于湛江遂溪县的革命老区风朗村,其作为南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革命遗址如夜校旧址、青抗会等,都为当时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由于疏于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损毁。

(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遭到一定的闲置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精神的载体,它蕴含着党为民宗旨、党性观念和优良作风。②其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涵对当今人们理想信念的重建有着重大的作用。闲置主要是红色文化资源遭到了忽视,将其搁置一边,任由其价值流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应。然而,相比资源数量上的丰富,广东在资源开发上面取得的成果却不突出。③这主要是因为红色文化资源未能被有效利用,也没有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品牌。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上,全国共有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入选,其中广东省有13处。④而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中,广东却没有上榜,更没有位居30条全国首批红色旅游精品线上。一方面,红色乡村的革命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闲置。据了解所知,部分红色乡村中曾参与革命斗争的老兵较多,但却没有形成详细的个人革命记录史,也没有有效地把当地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之中。另一方面,政府还没有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利用。大多数地方政府只是单纯把红色文化资源视为旅游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应有的合力。

(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式单一

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方式影响着红色乡村的未来发展状况。首先,一些革命传统教育场所趋向于简单化,实地参观却没有应有的详细介绍和展览。尽管有些场所有实物展示,但大多局限于橱窗式的平面静态展览和静态的游览形式,如对村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展板展示、人物生平住所的参观等,整体形式上缺少创新性,缺乏体验式的感受。粗糙的开放方式难以引起参观者的注意力以及唤起其缅怀、追思及崇敬的情怀。其次,多数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比较依赖于政府的帮扶。因此,帮扶资金的多少也影响着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式的多样性。最后,红色乡村的多元化投入方式也存在不足。虽然广东省不断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股权投资等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各方联动参与度还有待提升。

二、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情况以及群众的保护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的重视是红色乡村革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红色乡村革命遗址在开发、使用和维护管理上时常存在多头多级管理的问题。例如,烈士纪念建筑物一般由民政部门管理,遗址文物由文化部门管理,革命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及研究由党史部门负责,申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旧址遗址又归宣传部门管理。⑤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地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管理权限分散,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从而导致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整体规划性,使红色乡村仍然处于低层次开发利用状态。此外,没有专门的机构牵头负责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也是造成当前红色资源保护不力的原因。多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基本是由文物保护管理单位授权乡镇进行看护,但效果不佳。一些机构部门在城乡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遗址采取保护措施。尤其对于地处偏远又没有资金保障的红色乡村,政府要想对其规划、挖掘更是难上加难。

(二)保护建设投入经费不足

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除列入国家文物保护、省文物保护的遗址有修护经费外,其他革命旧址的保护经费基本毫无保障。部分遗址已经遭到严重毁损,只有相当一部分只是进行了简单维修,但大都是村民自发筹集资金解决或个别乡镇单位牵头进行,资金来源极为有限,后续管理也难以为继。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地区财政部门投入的文化事业经费较为低下,带动不起乡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另一部分是红色乡村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与外部联系的交通状况也较差,不具备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由于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和必要的资金,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随着风吹、日晒、雨淋而日渐破旧,无法再现和记录革命历史,以致于红色乡村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挖掘。

(三)群众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红色乡村的部分旧址除了自然因素的损毁外,还存在着人为因素的损毁。一些重要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从整体上看做得比较好,但仍有部分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不容乐观。如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机构旧址和领导人活动纪念地因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被分给“五保户”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旧址的原貌不复存在,也有的部分坍塌后,村民将其改造来圈养家禽、堆放柴木等。村民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把革命活动场所或烈士故居跟重要的革命事迹联系起来,这都是直接性造成遗址破坏的其中原因。另外,部分村民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资源的认识也较为浅显。因此,在主观能动性层面,有必要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

三、有效提高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

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生动象征,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教材。为此,有效解决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党和政府及基层组织的重视程度

红色革命史迹是弘扬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⑥各级政府应强化“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明确各自责任并将其作为重要任务抓实落好。

加强各级政府及基层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首先,要紧跟时代步伐,促进文化管理体制的变革,加大对文化事业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要强化《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文物保护法》以及各市县法规的学习,建立以政府保护为主,各方参与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新机制。此外,还应增加“红色文化遗产”相关管理机构,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城乡规划之中,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中。其次,要加强红色乡村的基层党建质量,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理论武装与思想引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党员和群众的能力,把红色资源视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神支撑。开展红色服务,重点慰问帮扶革命烈属及革命“五老”人员(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区乡干部),为革命老区人民及后代帮困助学。最后,各级政府应多下“红色村”实地调研,获取真实数据以做出有效措施。

(二)多方筹措并成立专项资金

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保障,“虽然中央、省、市、县委都有文件规定,但在实践中革命遗址保护的经费申请却是非常困难的。”⑦为此,有必要拓宽渠道,多方筹措资金。

首先,红色乡村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坚持资金筹措“四点”(政府拨一点、集体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企业支持一点)相结合的方针,建立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政府要划定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发展进程,挖掘革命遗址的潜在利用价值。“红色村”建设要根据省委要求,坚持资金、管理、核算、责任到项目来。为此,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成立红色资源建设的专项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区域内部也必须按照上级指示落实资金归属问题,以便切实解决革命遗址保护资金严重匮乏问题。除了通过外部资金投入的方式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外,红色乡村也要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尽可能地打造特色红色品牌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进而带动红色乡村经济,并借助红色旅游回笼资金的模式进一步促进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另外,村级干部领导也必须往上级文化部门详细汇报村的红色革命文化建设情况,以争取打造有特色的“红色村”示范点。

(三)宣传强化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

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对于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部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党的历史、当地的革命史知之甚少或认识模糊,对红色资源价值意蕴的认识较为片面,因而难以参与到红色资源的宣传工作中。只有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护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首先,党的基层组织要向群众系统通俗地讲解红色革命文化对于整个村子乃至个人家庭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意识工作,使人民群众认识到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自觉保护的意识。其次,加大革命遗址的保护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各级宣传、文化、教育、老区、旅游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在如今的新媒體时代,谁占领了网络领域,谁就拥有了较大的话语权,而在网络阵地宣传革命文化资源更具有吸引力,为此必须培养红色文化网络宣传的意见领袖,推广“互联网+红色文化”模式,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红色乡村的革命文化。最后,要划清革命旧址的保护界线,让当地人民意识到哪些地区可以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哪些地区不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

综上所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充分保护和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才有利于民族革命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指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为此,本文通过以广东红色乡村为例分析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成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红色乡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谭玉龙,胡晓玲,邹菲雅.宜昌红色革命遗址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考[J].新西部,2018(32):57-58.

②柴建才.运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7,35(01):23-28.

③谢涛.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红广角,2015(02):48-51.

④卢奇.广东省13处红色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01-04].http://www.gdlqw.com/zxdt/201701/t20170104_814496.htm.

⑤殷倩,孙业亮.加强规划设计 讲好“红色故事”——关于广东乡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调研与思考[2018-08-18].http://www.farmer.com.cn/xwpd/zjdp/201808/t20180817_1399292.htm

⑥陶璐,胡松.试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03):14-18,75.

⑦卢剑锋.浅谈革命遗址的保护[2014-11-06].晋城党史网.http://www.jcszgdsxh.com/h-nd-1905.html.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
德江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