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分析*

2019-09-19 11:13王志标李丹丹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8期
关键词:慈利县新化县恩施市

王志标,李丹丹

(1.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2.河南大学中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封 475004)

0 引言

旅游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新时代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带动民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旅游扶贫工作关系国家战略,关乎国计民生,做好旅游扶贫工作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全国旅游行业的光荣使命”[1]。旅游扶贫并非简单的资金和物质帮扶,而是通过对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形成长期可持续的旅游产业,以此吸引外来人员消费,进而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如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村根据自身优势开展乡村旅游,以旅游带动农家餐馆和侗布生产,从而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 000元逐渐增加到2万元左右,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旅游扶贫效果显著。

武陵山片区是少数民族聚集众多、贫困人口范围较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连片特困地区,总面积17.18万km2,总人口为3 800万人左右,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 28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60%,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老、少、边、山、穷”的欠发达地区,因而成为国家率先启动的扶贫攻坚试点区域。武陵山片区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最大程度地利用旅游实现扶贫攻坚计划,旅游业带动的脱贫致富人口不断增加。武陵山片区中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所造就的丰富旅游资源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旅游开发武陵山片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加快了该区域旅游扶贫的步伐,片区内的一些先行区已产生了旅游扶贫示范效应。区域内的贫困地区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区域发展的“跳板”,利用该跳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在整个武陵山片区不同贫困地区可能具有不同的旅游扶贫效果,呈现出片区内部的地方差异。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的分析有助于比较区域旅游扶贫工作的成效,优化旅游扶贫措施,推进武陵山片区的区域协调发展,为其他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效果测算提供经验借鉴。

旅游扶贫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扶贫模式、旅游扶贫机制和旅游扶贫影响等3个维度。关于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探讨了具体旅游扶贫模式和最优扶贫模式问题。具体模式有王慧[2]提出的立体化乡村旅游模式和“政府扶持,农旅互助”的乡村旅游模式,李瑞[3]提出的农户深度参与景区经营模式,肖建红和肖江南[4]提出的传统旅游PPT模式、摄影利基旅游PPT模式、文化利基旅游PPT模式等; 最优模式主要是王茗和喻晔[5]提出的农业和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模式。关于旅游扶贫机制的研究有杨阿莉和把多勋[6]提出的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机制、辛纪元等[7]提出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链接机制、李莉[8]提出的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协同机制、冯伟林和冉龙权[9]提出的社区参与机制等。对旅游扶贫影响的研究有向延平[10]所做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感知分析,邓小海等[11]所做旅游对当地社区居民的效应分析,冯伟林和陶聪冲[12]所做旅游扶贫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评价,杨柳[13]所做旅游扶贫绩效分析。旅游扶贫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扶贫促进了农民增收[13-14](杨柳, 2017; 刘绍吉, 2018)、生活及卫生环境改善,但是具有生活成本上升、贫富差距拉大等负面效应[9],因此扶贫总体经济效应要打折扣[14]; 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明显[15](陈艳红, 2018),如武陵山为中等水平[16](龙祖坤等, 2015),在滇桂黔石漠化生态旅游景区中盘阳河最优[17](罗盛锋与黄燕玲, 2015)。

对旅游扶贫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少量的定量研究是基于微观所做的描述性统计。武陵山片区包含有多个县域,各个县域旅游扶贫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旅游扶贫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LINGO编程测算旅游扶贫效率和各个县域扶贫的相对有效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1 武陵山旅游扶贫概况

武陵山片区的71个县(市、区)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3个省级重点县。2014年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 120元,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的61.1%; 中国大陆人均生产总值为4.665 2万元,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387 0万元,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近年来,通过采取有力的旅游扶贫措施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片区的旅游人次从2011年的1.2亿人次增加到了2016年的3.5亿人次,5年旅游人数增长了65.7%; 旅游总收入从2001年的37.2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 450亿元,15年增长了近66倍。旅游收入增长幅度存在大幅度波动现象,总的来说, 2001—2016年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收入在逐步增加,旅游业发展苗头较好。

通过这些年的扶贫努力,片区整体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有所好转。2001—2014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35: 30: 35调整到20.2: 37.7: 42.1,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趋向合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且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以及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构筑了武陵山片区对外交通通道,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方便了武陵山片区的对外交流和外界信息传达。但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依然没有脱贫。

总之,与之前相比,旅游业使得武陵山片区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这体现在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多个方面。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扶贫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武陵山片区范围广泛,所以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同:有的地方经过开发成为核心旅游景区,如武陵山大裂谷; 有的开发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湖南邵阳市和怀化市的旅游业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区域层面都缺少知名度; 有的至今尚未开发,仍有挖掘的潜力。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究竟能否使该区域脱贫致富,不仅是该区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也决定了旅游业本身的未来发展指向。因此,研究现阶段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扶贫效果是有必要的,既能够分析现阶段旅游扶贫的效果,又能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旅游扶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 模型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研究中多采用数据包络模型对多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性进行综合绩效评价。该方法用于对企业投入一定量的资金与劳动力等资源所产生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该文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评价。数据包络方法无需任何的权重假设,避免了很多主观因素,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于解决多投入—多产出的有效性评价问题具有绝对优势。该文中关注的问题是武陵山区旅游扶贫,属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研究旅游扶贫效率时采用数据包络方法是非常适用的。

要衡量县域旅游扶贫的变化,需先选择决策单元(DMU),然后选择适当的数据包络模型进行计算,进而求得县域旅游扶贫效率指数,再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数据包络模型的思想应用于分析县域旅游扶贫效率时,本质上是将各个县域直接作为DMU,在不减少产出的条件下,将尽可能减少投入作为无效率单位提高扶贫效率的主要方法,故选择以投入为导向的CCR模型。假设系统中共有n个DMU,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共由m项投入指标和s项产出指标构成,且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个投入量,yk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k项产出项。同时记xj=(x1j,x2j,…,xmj)T(j=1, 2,…,n),yj=(y1j,y2j,…,ysj)T(j=1, 2,…,n),x0和y0为待评价决策单元当前的投入、产出的指标值。为计算方便起见,引入松弛变量s+和剩余变量s-的等式约束,则投入导向模型为:

对于非DEA有效的县域,将其“投影”至DEA有效面上,记(x′,y′)为县域所对应的(x0,y0)在DEA有效面上的“投影”,作为一个新的决策单元,(x′,y′)相对于原来的n个决策单元来说是有效的,即可把非DEA有效的县域转化成DEA有效的,此次调整量对应于县域的投入指标体系和产出指标体系。调整公式为:

在如下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县域的非DEA有效:第一,投入量过多; 第二,产出量不足。令m为投入冗余额,n为产出不足额,则有:

通过以上计算即可求得非DEA有效的县域的投入冗余额和产出不足额。

2.2 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研究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扶贫效率时,首先要决定所选取的县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民众对旅游景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考虑到4A级及以上景区在旅游交通、游览和旅游安全等各方面都较为完善,且4A级及以上景区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各级地方政府对其有更大的扶持力度,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相当可观,因此,选取武陵山片区拥有4A级及以上景区的县域作为数据包络模型的DMU。

旅游开发目的是以旅游带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而脱贫致富的显著特征是区域经济水平日渐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以此为基础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投入产出指标应该满足的条件是:投入指标能够促进产出指标,产出指标由投入指标推动,不要求投入产出指标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该文研究的是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对县域地区的经济效益,选取的投入指标应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选择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游客量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选择的产出指标体系既要能够描述地区经济,又要能够反映出扶贫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故选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产出指标体系。考虑到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间的联系,均采用人均指标值进行处理,即投入指标为人均旅游收入与人均旅游接待游客量,产出指标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如表1所示。

表1 投入产出指标

指标体系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人均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接待游客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含义综合性指标,反映了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发展程度基础统计指标,反映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规模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了解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基础性指标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了解城镇居民生活状况的基础性指标反映了地区的经济表现和整体经济变化的情况

2.3 数据来源

该文选取2013—2016年武陵山片区拥有4A级及以上景区的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投入产出指标的数据来自于各个县域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统计公报,研究区拥有4A级及以上景区的县域有29个,排除了数据不齐全的部分县域,采用拥有4A级及以上景区的剩余23个县来进行分析,分别为秭归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巴东县、咸丰县、新宁县、慈利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新化县、凤凰县、永顺县、吉首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武隆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余庆县、江口县、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和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分别以2013年为基期对价格型数据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了处理,对GDP采用GDP指数进行了处理。

3 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测度

3.1 旅游扶贫效率分析

采用以投入为导向的CCR模型,利用收集和处理后的数据通过LINGO编程可得出2013—2016年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扶贫效率,如表2所示。

表2 2013—2016年县域旅游扶贫效率

县域2013201420152016均值县域2013201420152016均值秭归县0.430.3460.4830.5480.452永顺县0.4850.5240.4020.4490.465五峰土家族自治县0.7410.7130.7690.890.778吉首市0.3140.3040.3360.3720.331长阳土家族自治县0.5670.5370.5420.610.564石柱土家族自治县0.5360.5890.640.7360.625恩施市0.3230.29410.4060.506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0.7090.4440.3280.3110.448巴东县0.3790.4080.4320.4790.425黔江区11111咸丰县0.3790.4010.3990.440.405武隆县0.2190.2320.2720.3080.258新宁县0.3350.3140.3110.3780.335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1111慈利县0.9260.9470.9890.9680.957余庆县0.7980.770.7630.7740.776芷江侗族自治县0.4860.540.590.7030.58江口县0.180.160.1710.1860.174通道侗族自治县0.6650.4790.3730.3540.468思南县0.8350.8790.8550.7870.839新化县0.5390.4590.4430.4730.479沿河土家族自治县0.650.620.6330.5920.624凤凰县0.1460.1590.1440.1810.158均值0.550.5270.560.5630.55

就表2来看,2013—2016年武陵山片区每年的旅游扶贫效率均处于中等水平,自2014年以来,虽然扶贫效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并不明显。2014年10月起,武陵山片区的地级市旅游局及相关旅游区共同组建了武陵山旅游联盟,以便加强武陵山片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旅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快地推动武陵山片区的扶贫与脱贫工作。在23个县域中,有11个县域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分别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慈利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余庆县、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大,扶贫效果较好。其中,黔江区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在这几年中一直处于扶贫有效状态; 2015年恩施市处于扶贫有效状态;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慈利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余庆县、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均高于县域平均水平。相比较而言,这些县域的发展规模更为显著,效益更为明显,脱贫的趋势更为显著。有12个县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别为秭归县、巴东县、咸丰县、新宁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新化县、凤凰县、永顺县、吉首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江口县,其中,凤凰县、武隆县、江口县的旅游效率在0.3以内,处于低下水平。相比较之下,县域的旅游扶贫效率非常不均匀,最高的为1,最低的仅为0.158,这表明区域旅游扶贫发展不均衡。

作为由中部向西部过度的高山丘陵地带,武陵山片区虽然近年来在交通、信息、教育等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区域的不均衡发展也导致客流量不均匀,客源流向中心区域,其他区域旅游扶贫严重弱化。武陵山片区各地的旅游资源有着不同的定位,并没有统一的整体形象,从而导致客源市场认知不同,偏向自己喜好的旅游地,此举不利于建立武陵山片区域旅游形象。种种原因使得武陵山县域旅游扶贫发展不均衡,扶贫效率各有高低。

3.2 旅游扶贫相对有效性分析

利用LINGO编程对2016年武陵山片区23个县域的旅游扶贫的DEA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6年县域的有效性评价

县域决策单元最优解线性规划最优解剩余变量s-1剩余变量s-2松弛变量s+1松弛变量s+2松弛变量s+3秭归县0.5483.53045.3960069.975226.500五峰土家族自治县0.8902.40526.4960088.350288.344长阳土家族自治县0.6103.34720.4390078.447244.376恩施市0.4063.6029.9890030.85690.349巴东县0.4792.8893.9040028.544103.349咸丰县0.4403.22415.0480031.537115.928新宁县0.3782.5725.91000.038023.812慈利县0.9681.27100016.91198.960芷江侗族自治县0.7031.54600021.39069.068通道侗族自治县0.3542.0330002.9420新化县0.4732.4375.7110023.12698.396凤凰县0.1817.21819.4380024.951106.071永顺县0.4491.68100.763002.117吉首市0.3726.53612.64000110.031324.537石柱土家族自治县0.7361.99200020.44290.075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0.3113.44601.5640022.803黔江区1100000武隆县0.3083.73806.571003.190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100000余庆县0.7742.3323.4060050.483183.930江口县0.1867.15722.0810065.05679.098思南县0.7871.5649.5550028.35060.232沿河土家族自治县0.5921.8474.7890017.91731.186

可以对非DEA有效的县域进行调整,分别求得冗余额和不足额,如表4所示。

表4 2016年非DEA有效的县域旅游扶贫的调整

县域投入冗余额产出不足额人均旅游收入(元)人均接待游客量(人次)人均GDP(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秭归县-134.359-8.437069.975226.500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8.309-1.399088.350288.344长阳土家族自治县-75.709-6.910078.447244.376恩施市-93.684-11.315030.85690.349巴东县-56.737-7.960028.544103.981咸丰县-92.463-9.546031.537115.928新宁县-67.259-8.4580.038023.812慈利县-1.557-0.296016.91198.960芷江侗族自治县-19.926-4.112021.39069.068通道侗族自治县-53.986-10.50902.9420新化县-53.525-6.791023.12698.396凤凰县-298.315-31.260024.951106.071永顺县-31.225-7.035002.117吉首市-166.468-21.7050110.031324.537石柱土家族自治县-22.803-4.703020.44290.075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99.521-25.1300022.803武隆县-145.772-55.571003.190余庆县-21.417-2.788050.483183.930江口县-306.565-30.805065.05679.098思南县-22.893-1.761028.35060.232沿河土家族自治县-32.4103.984017.91731.186

经过对21个非DEA有效的县域分析发现,相对于现有的产出指标水平, 2016年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业普遍处于投入过量阶段,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浪费,没有达到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水平,其中江口县的各个投入指标冗余量较大,慈利县的相对较小。

图1 2013—2016年县域旅游扶贫效率

3.3 县域旅游扶贫效果测度分析

以国民生产总值(GDP)排名前五的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慈利县、新化县、黔江区、恩施市、武隆县,对县域旅游扶贫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以投入为导向的CCR模型,利用数据通过LINGO编程可得出2013—2016年县域旅游扶贫效率,绘制图1。

在研究年份中,慈利县、新化县、黔江区、恩施市、武隆县的旅游产业对地区扶贫的效果各不相同,呈现出的趋势也不同,其中黔江区近几年的旅游扶贫效率一直处于最有效的状态,慈利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新化县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恩施市呈现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态势,武隆县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旅游扶贫效率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219。从县域的旅游扶贫效率来看,恩施市的变化幅度最大,最大幅度变化值为0.706,具有大起大落现象; 慈利县的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957,虽然存在浮动现象,但是相较于其他县市,是较为平稳的; 新化县的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479,处于中等水平,发展尚可; 武隆县的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258,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近几年持续上升,但是趋势并不明显,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利用LINGO对2016年5个县域旅游扶贫的DEA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到表5。

表5 2016年县域的有效性评价

县域决策单元最优解线性规划最优解剩余变量s-1剩余变量s-2松弛变量s+1松弛变量s+2松弛变量s+3慈利县0.9681.27100016.91198.960新化县0.4732.4375.7110023.12698.396黔江区1100000恩施市0.4063.6029.9890030.85690.349武隆县0.3083.73806.571003.190

由表5可知,黔江区是DEA有效的,生产活动同时满足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判定标准,无需调整。慈利县、新化县、恩施市、武隆县均为非DEA有效,经济活动既不是技术效率最佳,也不是规模最佳; 但是慈利县的扶贫效率最优值接近于1,有效性较大。新化县、恩施市等的松弛变量较大,则产出离有效前沿面越远。

对慈利县、新化县、恩施市、武隆县等非DEA有效的县域进行调整,求得冗余额和不足额,如表6所示。

表6 2016年非DEA有效的县域旅游扶贫的调整

县域投入冗余额产出不足额人均旅游收入(元)人均接待游客量(人次)人均GDP(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慈利县-1.557-0.296016.91198.960新化县-53.525-6.791023.12698.396恩施市-93.684-11.315030.85690.349武隆县-145.772-55.571003.190

经过对慈利县、新化县、恩施市、武隆县等县域分析发现,相对于现有的产出指标水平, 2016年这4个县域旅游业均处于投入过量阶段,尚未达到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水平,其中武隆县的各个投入指标冗余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恩施市、新化县,慈利县的投入指标冗余量最小。

此外,对县域的规模收益情况进行判断。对于黔江区来说,规模收益不变,此时的旅游业扶贫规模是最佳的。对于慈利县、新化县、恩施市、武隆县来说,旅游扶贫的规模收益递减,此时若是对旅游业再增加投入量会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增加速度下降。

4 结论及其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该文利用LINGO编程,通过以投入为导向的数据包络模型对武陵山片区23个县域的旅游扶贫效率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

(1)武陵山片区整体的旅游扶贫效率为0.550,处于中等水平。近几年,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带动性强,参与型最为广泛,扶贫效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速率并不甚明显,扶贫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2)2016年黔江区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DEA有效,这两个县域的生产活动同时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 其他21个县域均为非DEA有效,经济活动既不是技术效率最佳,也不是规模最佳。造成的原因可能为投入量过多,或产出能力还未得到完全的发挥,从而使得产出未达最佳水平。

(3)相对于现有的产出指标水平, 2016年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业部分处于投入过量阶段,没有达到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存在一定量的资源浪费,其中江口县的各个投入指标冗余量较大,慈利县的相对较小。

4.2 政策建议

武陵山片区内不少地区的旅游扶贫并未达到预期或显著的扶贫效果。该文从如下4个方面提出促进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果的政策建议。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根基,提高资源配置合理化程度。除黔江区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外,其余21个县域均为非DEA有效的县域,产出未达最佳水平可能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导致,从根源上找原因,改善基础设施,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要实施扶贫旅游,就要确保“进得去”“出得来”“看得见”“听得着”,使游客能与景区近距离接触,增加游客在景区的驻留时间。①要加强贫困地区交通设施建设。有些旅游景区的交通建设需要通过跨区域合作才能完成; 贫困地区交通部门应该主动争取上级交通建设规划和资金能够落在本地; 努力实现铁路、公路或水运在本地的贯通,以方便游客进入。②要加强贫困地区通讯和网络设施建设。完善的通讯设施可以使游客在一些景区深处也能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络,提升游客旅游的心理安全感。在网络时代,网络设施建设与完善对于旅游扶贫意义更为深远。贫困地区的居民有机会了解外部各种信息,并从中找出有用信息加以利用,扩大了贫困地区居民的增收渠道。③要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扶贫旅游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重视设施配置的合理化,资源合理化的配置才可能提高扶贫效率。合理优化配置不仅可提高各县域的扶贫经济效益,对其未来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以旅游资源转化为依托,完善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普遍未达到理想状态,片区整体的旅游扶贫效率为0.550,处于中等水平,这可能与资源转化问题有关,例如存在着旅游形态同质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资源转化度低等现象。因此,要对旅游资源进行转化,需要注意这些问题,选择和精炼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同时规范和完善旅游扶贫管理体系。①加强扶贫部门的合作机制,选择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武陵山片区虽然山水相连,不同地域有诸多共同之处,但是由于所在地域民族差异、文化差异、人口差异等仍具有自身的特色。由于不同县域的扶贫部门依据本地区的职能进行工作,可能致使扶贫部门出现合作困难等诸多问题,故在对旅游资源转化时应注意保持县域部门的合作,选择突出自身特色的资源,通过凝练特色实现与其他地区旅游的差异化开发。②规范旅游扶贫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协同。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但并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旅游扶贫开发的管理,而是由多部门共同负责,因此出现了管理混乱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分配。

(3)以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为目标,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影响旅游扶贫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旅游业发展的收益能否为穷人所分享。武陵山区中江口县、凤凰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新宁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吉首市、武隆县等县域的扶贫效率处于偏低水平,尚未达到0.4,旅游开发对这些县域经济具有较少的促进作用,穷人能够分享的收益甚至更少,如果穷人不能分享旅游收益,那么这样的旅游就不是旅游扶贫,而仅仅是追逐利润的旅游。要实现旅游对穷人的溢出效应,就需要将穷人纳入到旅游开发的利益共同体中。①要实现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加强对扶贫目标对象的动态监控、动态测算和动态调整。通过针对该地区的家庭调查了解当地收入状况,将所有符合贫困人口标准的区域内贫困人群全部纳入到扶贫中。考虑到部分贫困人口会因旅游扶贫受益继而脱贫,需对当地贫困群体进行动态监控,确保扶贫的受益者始终为贫困人口。②要采用“结对子”方式对所发现的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帮扶。精准帮扶的目标在于使每个贫困者都能得到帮助,确保扶贫的过程公平。③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动态监控,在对旅游项目论证和招标过程中,要求参与的旅游企业将贫困群体的发展纳入到旅游开发之中。无论是直接招募贫困人口在旅游企业就业,还是通过产品联动、产业联动、产业链联动将贫困群体所从事的工作与旅游发展联结起来,都需将贫困人口考虑在内。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旅游业结构。武陵山县域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处于投入过量阶段,没有达到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旅游业结构发展未达最优。江口县、凤凰县、吉首市等的投入冗余额相对较大,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旅游业结构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出发,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县域经济。①避免旅游资源盲目性开发。有些旅游地遵循着“资源导向”的原则,对资源随意开发,产生了“1+1<2”的情况,得不偿失。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对资源合理开发,同时要满足对质量的要求,才能够实现质量增长。②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旅游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持力度。③加强部门间协调。旅游业涉及的不仅仅是单方面产业,所以优化调整旅游业结构需要诸多部门的相互合作,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各部门的行为,并对其进行监督。

猜你喜欢
慈利县新化县恩施市
家乡的大石栎树
新化: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二)
坚定信念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
阳光竞技彰显园丁风采
慈利县玉米抗旱抗逆试验研究
恩施市屯堡乡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恩施市屯堡乡辖区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的决定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慈利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恩施市中心医院:真心服务体现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