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慧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 401320)
乡村旅游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2]。经过近40年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3]。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旅游形式,其发展需建立在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础之上,形成区别于城市景观的独特乡村风貌。乡村一般距离城市较远,有些依山旁水,围湖而建,且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乡村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4-5]。但是,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观念较重,且缺乏有效引导,造成了盲目开发的现象,对生态和景观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困难重重[6-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一种涸泽而渔的不理智行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平衡,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整体的发展。因此党中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乡村旅游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
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的发展观念,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可以更好的反应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莫莉秋[8]通过有效评价和量化的方法构建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4个系统的权重分配为乡村旅游资源系统>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系统>乡村旅游环境系统>乡村旅游经济系统,说明海南乡村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以及乡村旅游管理服务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杨宣等[9]对新形势下河北省环京津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河北省环京津带乡村旅游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开发、经营模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保障河北省环京津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罗茜[10]对基于重庆生态链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通过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文章结合重庆市的生态和资源开发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参考路径。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是一个年轻的直辖市,同时也是面积最大的直辖市。这里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山城夜景”是这里的标志景观,境内有汉、回、苗、土家等民族在这里聚集生活。重庆市山清水秀,风貌独特,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有著名的长江三峡和誉满天下的大足石刻,形成了“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和“八大特色旅游区”,同时,重庆作为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以及巴渝古朴独特的民风习俗和多姿多彩的地方文艺增添旅游者无限雅兴。
表1 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A 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B1乡村旅游资源开发C1 乡村民俗文化开发水平C2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C3 乡村景观知名度C4 乡村文物古迹保护C5 乡村景观奇特度B2乡村旅游环境质量C6 乡村绿化率C7 乡村空气质量C8 乡村水体质量C9 乡村景观完整度C10 乡村三废处理水平B3乡村旅游经济发展C11乡村基础设施建设C12乡村交通条件C13乡村旅游投资机会C14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C15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B4乡村旅游社会发展C16 乡村旅游管理服务C17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素质C18 乡村旅游就业率C19乡村旅游休闲性C20乡村旅游扶贫效应
重庆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奇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全市旅游景点1 300余处,初步开发300多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多个,在带动本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其乡村旅游资源集集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形成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涪都”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重庆的文化基础。该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对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
该文研究数据收源自:(1)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2)重庆市统计年鉴(2010—2017年)(3)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
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系统概念,因此,依据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关于指标的选取[11-14],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构建评价准则层,并结合4个部分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系统构建指标层,共包含20个具体指标。
通过问卷形式单独向当地农业院校教授、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等50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家进行咨询,通过专家对各个指标的打分情况整理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因素间的重要程度参数,构造最终判断矩阵(表2)。
表2 判断矩阵
AB1B2B3B4B111/232B22143B31/31/411/2B41/21/321B1C1C2C3C4C5B2C6C7C8C9C10C111/2323C612232C221324C71/21231/2C31/31/311/21/2C81/21/2141/3C41/21/2212C91/31/31/411/3C51/31/421/21C101/22331B3C11C12C13C14C15B4C16C17C18C19C20C1112331/2C1611/31/231/3C121/21231/3C17311/221/2C131/31/2121/3C1822131/2C141/31/31/211/3C191/31/21/311/3C1523331C2032231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分配。计算过程为:
①将A的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即求
(1)
②然后将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进行求和:
(2)
③最后将向量做归一化处理:
(3)
表1中3层指标评价集共分V1=很好,V2=良好,V3=中等,V4=较差,V5=很差5个等级,构成V=[V1,V2,V3,V4]评价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
(4)
式(4)中,m代表评价人员总数,n代表不同类别指标数量,Pij是第j为专家对评价指标Bi或Ci所对应评判集V的评判结果,由此构造模糊判断矩阵R(Cn)和R(Bn)。
根据模糊判断矩阵R(Cn)和R(Bn)以及权重F(Ci)和F(Bi),计算综合层和目标层的模糊评价E(Bi)和E(A),计算公式为:
(5)
(6)
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整理,通过公式(1)、(2)、(3)和(4)计算出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和各指标分属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值(表3)。在评价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 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处于第二层次的有乡村三废处理水平(0.267 4)、乡村民俗文化开发(0.265 1)等排名5~10的指标。处于第三层次的有乡村交通条件(0.172 0)等排名11~16的指标。第四层次有乡村景观知名度(0.086 2)等排名17~20的指标。
表3 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综合层B权重C指标层权重排序评价等级V1V2V3V4V5B1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 C1 乡村民俗文化开发水平0.265 1 60.050.370.460.080.04C2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 20.000.460.470.070.00C3 乡村景观知名度0.086 2 170.020.430.520.030.00C4 乡村文物古迹保护0.170 5 120.000.380.490.080.05C5 乡村景观奇特度0.107 4 160.120.350.510.020.00B2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 C6 乡村绿化率0.326 5 40.130.490.310.050.02C7 乡村空气质量0.184 9 100.060.400.470.040.03C8 乡村水体质量0.149 8 130.000.520.370.110.00C9 乡村景观完整度0.071 3 200.000.230.650.080.04C10 乡村三废处理水平0.267 4 50.000.260.610.130.00B3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 C11乡村基础设施建设0.259 7 70.020.310.540.100.03C12乡村交通条件0.172 0 110.000.230.360.290.12C13乡村旅游投资机会0.111 7 150.150.350.420.080.00C14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0.079 6 190.000.240.470.290.00C15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 10.000.320.550.130.00B4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 C16 乡村旅游管理服务0.130 9 140.010.360.510.100.02C17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素质0.192 5 90.000.260.570.140.03C18 乡村旅游就业率0.245 1 80.000.170.690.090.05C19乡村旅游休闲性0.081 3 180.130.430.360.080.00C20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 30.180.420.330.070.00
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由评价层4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根据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表3)的各指标权重Ci和各指标所属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值构造模糊评判矩阵Ri,通过公式(5)计算得出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E(B1),E(B2),E(B3),E(B4),进而根据公式(6)求得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级模糊评判结果E(A)。E(A)=(0.046 8,0.378 8,0.470 3,0.085 8,0.018 3),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且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4 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级
目标层综合层B指标层C代码得分等级代码得分等级代码得分等级A83.50 2B183.60 2C183.10 2C283.90 2C384.40 2C482.00 2C585.70 2B283.94 2C686.60 2C784.20 2C884.10 2C980.70 2C1081.30 2B381.29 2C1181.90 2C1277.00 3C1385.70 2C1479.50 3C1581.90 2B483.36 C1682.40 2C1780.60 2C1879.80 3C1986.10 2C2087.10 2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加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2)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3)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现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得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和最大隶属度。从权重分配来看,乡村旅游环境质量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开发,最后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与实际情况吻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权重较低,不是说其不重要,而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以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开发。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分值,从分值看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加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4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上,另外经济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农村厕改到煤改气等一系列改造工程不难看出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而旅游扶贫是新时期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一环,如何对乡村进行开发成为现阶段的规划重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集生态、资源与经济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复杂整体,因此需要政策的引导和系统的规划,对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和开发要结合实际,不能只求经济利益,乡村的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重要财产,需要村民的自觉维护,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传承与保护。各地在今后的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不能只看中经济利益而无视其对环境的破坏,更应切实以村民的利益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