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祯 庞怀霞 杨宝良 赵孝芳 黄祥荣
(青海红十字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0)
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和滤泡旁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比较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方法较多,本研究拟分析全甲状腺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确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男31例,女57例;平均年龄(52.45±5.38)岁;病程(4.32±1.72)年;病理类型:甲状腺滤泡状癌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65例。对照组男29例,女59例;平均年龄(53.52±5.91)岁;病程(4.41±1.81)年;病理类型:甲状腺滤泡状癌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63例。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最新的诊断标准〔3〕;②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③头颈部无放射线照射史者。排除标准:①癌肿与气管或颈部大血管粘连者;②已出现淋巴结转移者;③并发甲状腺炎者。两组一般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充分暴露颈部,行颈部消毒,采用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全麻。在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沿皮肤做弧形切口,分离胸锁乳突肌与前肌群,充分暴露甲状腺。分离切断甲状腺悬韧带,结扎切断甲状腺中、下静脉,分离甲状腺峡部并切断,同时切除甲状腺侧叶进行切除。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防止引流管滑脱,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后予患者密切监护及补钙治疗。
1.3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且未出现并发症;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且未出现并发症;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得到改善,且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随访3年并分析患者的复发情况。
1.4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由专业医师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5相关激素水平测定 研究对象均于术前、术后2、5、7、14 d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采血当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罗氏公司血清自动免疫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两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Pearsonχ2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显效49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显效45例,有效29例,无效14例;χ2=2.54,P=0.01),复发率〔4例(4.55%)〕显著低于对照组〔9例(10.23%),χ2=2.34,P=0.02〕。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术后声嘶9例,术后低钙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术后声嘶6例,术后低钙3例;χ2=127.48,P=0.02)。
2.3两组相关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2、5、7、14 d T3、FT3、T4、FT4及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FT3及TSH水平呈一过性下降,T4及FT4水平呈一过性升高,在术后第2天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观察组T3、FT3、T4及FT4在术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TSH水平呈一过性降低,在术后第2天降至最低值,随后逐渐升高。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甲状腺是人体合成、储存及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内环境平衡的内分泌器官。在甲状腺疾病的检查中,触诊检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3%~7%,超声检出率为20%~76%,其中有5%~15%为恶性结节〔4〕,临床表现多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单一甲状腺结节等情况〔5〕。分化型甲状腺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主要类型包括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分别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85%和10%〔6〕。分化型甲状腺癌恶变程度相对较低,大都进展缓慢,类似良性病程,故患者预后相对较好〔7〕。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针对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及甲状腺全切术等〔8〕。同时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方法还有口服药物治疗〔9〕、体外放疗〔10,11〕及分子靶向治疗〔12〕等。研究显示,全甲状腺切除术不仅能够彻底切除病变,还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且降低再次手术率〔13〕。全甲状腺切除术可以将隐匿性癌灶一次性解决,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治疗效果〔14〕。若予患者非全切术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可给予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15〕。但与次全切相比,全甲状腺切除术也具有手术范围大、风险高的特点〔16〕。在术中需保证供血充足以减少甲状旁腺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率高于次全切,且复发率较次全切低,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把握适用情况,根据患者的个体病情选择手术方式。由于手术方式不同,甲状腺腺体的残留情况会有所差别,甲状腺相关的各项激素变化趋势也各有不同〔16〕。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相关激素水平,配合TSH抑制治疗调整患者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可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避免心脏疾病、糖代谢异常等不良事件发生〔17〕。
TSH是甲状腺肿瘤的促发因子,长期分泌过多可增加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18〕。人体内T3、T4含量即使发生微量的变化也会对TSH的分泌产生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将TSH水平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的敏感指标。有报道指出TSH水平在2 mU/L以上或连续两次呈上升趋势时就需要给予患者TSH抑制治疗〔19〕。
本研究结果表明,根据TSH 变化趋势,接受次全切的患者建议术后7 d左右开始TSH抑制治疗,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建议术后5 d左右开始TSH抑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