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林 黄燕君
(1.韶关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三角镇中心小学 语文组,广东 中山 5284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传道授业,而不应该用旧一套进行教学,乏味枯燥的课堂不仅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汉字教学作为小学中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汉字的“音”“形”“义”,更多应该注重让学生学到汉字的基本知识,并能了解某些汉字的相关文化。社会对于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渗透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现行的识字教育教学却让课题组产生诸多困惑。
调查对象:以南岭走廊某小学的老师、学生以及家长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次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16份,回收11份,回收率68.7%,有效问卷11份,有效率68.7%;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90.7%;家长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完成问卷118人,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100%。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调查个别老师对汉字文化的看法,以确保所获资料完整、真实。
调查过程:课题组设计了“汉字教学教师调查问卷”“汉字学习学生调查问卷”以及“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家长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汉字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汉字情况等,并设计了访谈提纲对比较熟悉把握课标进行识字教学的老师进行访谈,最后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确保结论真实有效。
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向家长进一步了解中低年级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汉字学习非常感兴趣的占33.9%,比较感兴趣的占16.95%,对汉字兴趣一般的占41.53%,不感兴趣的占7.62%,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来源于多方面的影响,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汉字的途径是在学校学习的占78.8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汉字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课堂学习。因此,综合两个表格的调查数据以及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对汉字浓厚的兴趣而言,教师在识字教学方面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图1 您的孩子对汉字学习感兴趣吗?
图2 您的孩子通过什么途径认识汉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段学生的识字要求指出学生应该“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2]。对中年级学生识字要求指出学生应“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3]识字教学不是教学生识了字就算完成任务,学生能否自己独立识字才是关键。[4]从学生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能够借助工具书识字的学生占58.9%,能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每天看课外书的学生占36.3%,从数据可以得出,虽然调查过程中有过半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工具书独立识字,但是无可否定的是依然存在41.1%的学生在识字中存在依赖性,从数据中看出教师以及家庭仍然需要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看课外书方面,家庭的影响则起着关键的作用。
图3 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图4 你经常看故事书吗?
其实字理教学也不需要教师字字讲字理,而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运用浅显易懂的形式进行字理教学。例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渗透象形文字的文化,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则侧重于形声会意字的渗透,通过字的积累归纳告诉学生形声字的含义,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慢慢领悟。然而大部分教师没有汉字文化渗透教育的意识,在回收的1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仅有一名教师选择了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字理教学的方法。这从一定程度说明教师缺乏汉字文化渗透教育的意识。
图5 您平时在识字教学中会使用的识字教学方法是?
在访谈中了解到,中低年级教师没有接受过关于汉字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关培训。教师没有此方面的培训,因此便很难产生汉字文化教育的意识。对于汉字的教学也是停留在音形义而没有字理知识的渗透。学校方面也没有关于汉字文化渗透教学方面的具体要求,识字课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参等方式自己摸索着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参中也没有关于汉字文化教学的要求。即便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关于汉字文化教育的要求,也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
课堂气氛尤其重要,对于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短暂的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仅仅以权威者的身份授课,虽然保证了课堂纪律,但是上课的过程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造成课堂气氛十分乏味枯燥,而识字课相对其他课而言是比较枯燥的,教师讲课“一个调”,一节课按照一个模式讲完所有的生字,既没有创新之处也没有汉字文化的渗透,可想而知,只能靠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所学生字进行机械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有些教师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快速的笔画书写,对学生只是提及要注意难写的字而没有板书,既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也没有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书空等形式对难写字形成初步印象,例如在二年级的一节识字课中,教师教学生生字采用的是非常单一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生字——齐读。字字如此,而且教师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板书易错字或者让学生当堂练习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这样的识字课学习效率无疑是较低的。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抓住学生年段特点进行教学,违背教育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在一年级某班中听识字课的感受:教师讲课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虽然课堂中有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但是讲生字时形式单一,主要是进行笔顺教学,课堂中缺少与学生互动,这样的形式很难让学生对生字学习产生兴趣。在进行课文朗读后,教师问学生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是不科学的。
即便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汉字“音”“形”“义”,但是却缺乏了汉字文化的渗透,例如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文中,均出现了生字“伞”,然而发现,老师在教学“伞”时,仅仅是让学生读字音并组词,在一年级的课堂中还会教此字的书写笔顺。其实“伞”作为一个有趣的象形字,教师可以拿一把伞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伞的结构并结合文字进行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插入《鲁班造伞》的故事,这样不仅能令象形字“伞”的学习更加深刻,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小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实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并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热爱识字的兴趣,而是觉得会认字就可以了。此外许多家长工作忙碌也无暇指导孩子。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有极少数孩子已经四年级了,在智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依然不懂拼音,大部分汉字不认识,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在课堂上思想基本处于开小差和神游的状态。对于这类孩子,更多的应该引起家庭的重视,依靠老师的指导毕竟是有限的,然而家庭对于这类孩子也是“放养”,造成这类孩子在学习上困难重重。从调查表中也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18位学生家长中,仅有21.19%的家长是有指导孩子识字的,因此绝大部分孩子在识字方面没有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
图6 您的孩子通过什么途径认识汉字?
虽然汉字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相应要求,但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这些要求却不容易。因为专家学者重视的问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执行,在汉字文化教育方面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因此在现实的教学中汉字教育不经意“走了样”。因此,教育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实行方案并推行到地方教学,才能让汉字文化教育“走向正轨”。
识字作为低年段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都会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识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多读来记住字的读音,通过笔画的书写提醒学生该注意的地方,教师根据课文中出现的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教给学生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通过课堂以及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即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校方缺乏对教师识字教学相关的系统指导,教师教字难免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教,从而忽视了在课堂上的汉字文化教育,尤其是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大多数教师则不会重视识字课该如何教才能效果好,于是便都采用固定的教学形式完成生字教学。
某小学的月考及形式多样的活动造成了主科课时更为紧张,教师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考试安排复习课,小学课本看似不厚,但是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却非常多,一方面,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不敢扩展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习,因此更多的会局限在课内。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教师评价体制让教师在课堂中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和考试相关内容的讲解上,而不是关注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多少,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提高。
教师自身如果没有汉字文化渗透的意识,在日常也没有关注汉字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会渗透汉字文化,仅仅通过让学生反复拼读记住字的读音,通过组词理解大概字义。由于学生本身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组词的过程中错别字经常出现。于是有的老师便会帮学生组一两个简单的词组,让他们抄写,告诉他们考试的时候要选择简单的词写。这种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或许能帮助学生获得一时的好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积极开展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能动适应的过程。有些教师由于自身性格特点等原因,上课时语调平淡缺乏激情,让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沉闷。教师只顾着自己讲而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没有采用游戏等一些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把课堂变为纯粹“灌输知识”的场所而不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园地。
在某小学中,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甚至是留守儿童的学生不占少数。孩子因为缺少良好家庭学习氛围的熏陶,所以学习质量很难得到良好的保证,能依靠孩子自身在学校学有所长已经很让人欣慰了,至于对汉字甚至是汉字文化产生兴趣也只能依靠学校课堂了。
从小学课本的编排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者们对小学年段的汉字文化渗透教育是重视的。但是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地把握并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文化,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因为对教师而言,汉字文化教育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在如何渗透汉字文化方面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在访谈中了解到研究识字教育方面的学者不多,更多的是研究高年级阅读写作的,因此这需要教育部门鼓励更多的学者研究关于小学中低年段汉字文化渗透教育的课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授课的具体方案,并落实到学校中,让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能真正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能从识字中感受到汉字的趣味,并从中初步领略汉字文化,感受中华汉字深厚的底蕴。
要让教师重视汉字文化教育并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那么学校应该要有相应的措施让教师重视汉字文化教育。因此,这需要学校方面对教师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并鼓励教师把理论应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例如请专家开展相关的培训指导,教师与教师之间开展有关汉字文化教育方面的探讨会,学校鼓励教师公开课选择识字课来上,让教师互相借鉴学习。这样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有了“指路灯”,那么实践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如果学校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以及业绩的重要形式,那么教师也会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时刻把教学和考试联系起来,在教学时紧紧围绕课本,围绕考试重点,这么做容易导致教师教学背离语文教育的初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调整教师评价体系,让教师不只是为学生获得好成绩而教学,更多地是从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学。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年段特点进行教学。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教师不学习,一味以“老经验”来教授学生,那么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时代在发展,学生们也越来越有个性,因此教师应该吸取更多新颖的与时代同步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学生能够认真听课,除了教师本身的管理能力以及自身的课堂热情以外,更多的是知识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产生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在识字课中渗透汉字文化就能更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要在课堂中渗透更多的文化知识,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只有教师知识渊博了,才能带领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学到更为丰富宝贵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不幸家庭最大的不幸就是父母自身没有高的追求,对子女没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要求,子女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5]孩子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如果父母能经常利用闲暇时间陪孩子看书,看完后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孩子不仅能从书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到学校课堂以外更丰富浩瀚的知识世界,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