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闫锋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视角进行原因分析,有利于完整的构建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紧紧围绕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建立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优化高校管理机制,提高高校的运行效率和自我完善能力。
为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首先应该确定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既对高校总体目标实现提供保证,又与高校日常管理工作息息相关。首先,确保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所以,高校应当首先确保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高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高校的资产是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直接体现[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再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来看,内部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对高校经济业务的反映,因此高校的管理信息和财务资料应该列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最后,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高校通过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校内外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提供更优质的科技服务。
对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原因分析,延续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来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指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产生各类影响因素的统称。为此,应该正确认识与理解高校与政府、市场、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理性看待高校的外部环境,以及高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组织文化这样的内部环境。
首先,高校应当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精简人员,明确教学、后勤、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的职能需求,依据学校的特色和规模划分高校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授权制度,加强各岗位人员的内部控制理念。
其次,高校教师是宝贵的资源,其道德观念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可以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教师对高校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将学生的利益摆在首位,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诱导就放弃坚守道德底线。将良好的高校文化渗透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利于实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另外,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引进优秀人才加入高校管理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督促其不断学习,根据环境变化和需求变化对其开展培训活动。对于优秀工作者要实行奖励机制,规范薪酬计量,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合理拉开差距,保证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风险评估是针对高校的经济业务和管理事务评估某一事项所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性。评估的对象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利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以及评估人员的风险经验,对这些基本问题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定量或定性得出分析结果,预防或降低风险的发生,保证高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风险评估应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三个方面。
高校的管理风险主要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涉及到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整体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是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来进行评估的,这些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借款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事业基金利用率等。对于难以量化的风险应当注意是否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识别高校的管理风险,应重点考虑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内部流程的改变并且综合考虑高校教育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迁。风险分析主要是针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程度。风险应对则是针对风险发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应急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控制活动是将一个复杂调控手段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活动,围绕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在涉及遵守规章制度、资产保护、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管理活动,确保已经按照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执行,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高校的内部控制是通过控制活动来实现的,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基础建设项目都是按照一定的控制原则来进行决策的。控制活动依照管理层的指示进行改变,通过高校管理层的调整机制使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各个要素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在高校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依照一定的规律有序开展。COSO报告中控制活动包括七个方面: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文件记录控制、资产解除与使用控制、内部稽核、业绩评价与比较、信息处理,关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主要集中在职责分离、授权审批与资产管理控制这几方面。每项管理业务都应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它的本质是采取内部牵制的思想进行职责划分,由不同的员工来完成,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高校管理层通过授权制度将权力下放,减少不合规业务行为的发生,对于超出权限的业务需要有特别授权,避免权力滥用的违规行为。资产管理控制作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内部控制活动的重要部分[2],加强资产的记录,防止高校资产的失窃、毁损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高校的信息与沟通不是内部控制中的会计信息的沟通,而是由高校控制活动周围建立起来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如果信息的传递有意义,就要对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加以控制,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高校处在复杂的社会之中,周围的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大,造成数据收集的繁琐。面对高校外部与教育管理部门、家长、就业单位的沟通,信息必须加以识别、筛选,保留真实有用的部分;对于高校财务教学、教务信息、科研信息,各部门应该加工后把直接相关的信息分类传递,信息的处理、发布和接收过程中沟通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高校为及时传递、准确记录的信息,建立信息沟通系统是内部控制的必要措施,是维持控制活动的途径[3],管理信息的流动性能够保证高校各项内部管理活动有效运转。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对象是高校的管理活动,主要内容是管理者是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以及高校财务制度处理发生的业务活动。监督不仅仅是看制度的执行层面,还要考虑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洞,现有的制度能否实现高校的内部控制目标,保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主体,在最后应将内部控制的检查结果做出评价上报给学校的最高层,建立反馈机制,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高校监督是一个动态、灵活、有预见性的活动,而不是完全依规办事的死板模式。高校财务审计还应更加注意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功能、模式以及职责在管理活动中的拓展。高校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质量做出的评价,两者结合形成的反馈系统为保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系统运行和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保障作用。
以上阐述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素构成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框架,整体框架的设定是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之后,建立反馈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合理、有效、全面的进行监督与评价,甄别内部控制的不足和漏洞,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改进和完善的建议,能够增强高校管理风险的防范,实现高校的管理目标。
建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直接意义在于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它的目的包括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设计缺陷。目前没有针对高校有专门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4],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在不同的高校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及时发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在设计上的缺陷,保证内部控制要素完整并且审计恰当,及时传递信息给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目的。
第二,有利于发现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缺陷。评价内部控制是否依照规定得到了正确有效的执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能够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全面实施,这是建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主要目标。
第三,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本质是一种反馈机制,能够帮助高校管理层适时调整决策,加强校园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这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战略目标。
确定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能够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首先,确定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确定评价的范围,制定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计划,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方案,向上级汇报审批。然后,评价应当以风险导向和自上至下的原则确定内部控制评价对象,选择评价的重点项目。接着,高校财务审计部门应该依据评价方案,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收集、确认、分析相关的信息,识别高校整体内部控制中的风险,选择相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测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地审计证据。最后,依据审计证据做出评价,做出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形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书面报告。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在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么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对实现整体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评价。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应该涉及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涵盖了业务流程层面上的所有风险;内部控制设计方法是否恰当;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否有利于自身建设;高校运营期间是否出现重大风险事项。将这些内容贯穿并分解在以内部控制要素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内,便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实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内部控制环境评价。高校是一个特定的控制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基础,又体现着高校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反映着高校各部门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自觉性。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包括:高校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权力与职责的划分是否明确;高校管理者所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高校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是否重视以及处理事务的态度是否积极;人力资源政策是否满足高校需求,各岗位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否满足岗位职能需求,高校是否建立了薪酬考核制度,业绩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奖励机制;高校文化对于教职工的影响力,和他们对于高校文化的认同感,是否建立起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不当行为。
(2)风险评估评价。对高校风险评估的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实现高校目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这样的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实施风险评估的管理人的专业技术和胜任能力,是否具备有效识别风险的素质;风险识别过程是否充分的考虑了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高校是否对所有识别的风险事项做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风险分析指标的选择是否恰当;高校对风险是否制定了应对措施,应对措施是否有效;对于超出高校风险承受能力的风险事项是否予以规避,对于风险措施是否考虑了成本效益。
(3)控制活动评价。控制活动的评价就是高校财务审计人员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评价高校的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有效,是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控制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高校财务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人员的构成和职责、会计规范的执行,高校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财务项目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高校组织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管理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资产管理控制是否正确执行;高校对预算的编制依据、程序、方法的控制,预算调整是否建立有合理的审批调整制度;高校是否针对舞弊行为建立了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一旦发生舞弊事件,领导是否承担相关责任等一系列舞弊应对机制;对于重大交易事项是否明确职责,有无完整的审批手续、业务流程是否合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信息与沟通评价。高校财务审计人员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对高校获取和处理信息,对信息采集、汇总、筛选形成信息系统管理和指导高校日常运转的能力进行评价。对信息与沟通的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后能否形成共享利用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是否有效;财务信息能否提供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在纵向传递和横向传递时沟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否建立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沟通应该是双向性的,管理者是否能够将信息传递后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
(5)监督评价。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既是内部控制监督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将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就是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证自身的独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重点项目的内部审计是否采用了适当的审计方法,是否有明确的检查评价计划;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时是否有相关的内部审计制度,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提出的整改意见是否上报高校的管理层;高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的采纳程度;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有无披露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应该形成一个实施、评价、反馈、再评价的动态循环模式,为实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为了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加以改进,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做出评价后出具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参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实施主体。
(2)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计划范围、对象。
(3)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4)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5)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项目。
(6)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是否有效的结论。
(7)如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无效,说明造成内部控制无效的事项和原因。
(8)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所有缺陷以及实施整改措施的计划建议。
高校应当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各自内部情况的差异调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但是都要以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为前提采取适当的调整方式。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评价的披露方式可以有差别报告、定期报告、重点报告。差别报告是一种按需报告的披露模式。对于一个项目可能进行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许多部门,不同部门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使用有着不同的需求,差别报告方式充分考虑了高校管理层对信息使用的不同需求,方便内部审计部门与评价报告使用者的沟通,内部审计部门依照高校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想要了解的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报告就可以依照差别报告的方式来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定期报告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披露报告的模式。定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按固定周期来披露,能够保证周期内审计部门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时间,有着良好的计划安排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进行,帮助内部控制评价在高校内形成固定的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报告是根据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事项,或者重大项目如高校基础建设项目、固定资产采购项目、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等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针对这些重大项目的立项、审批、预算、合同管理等开展专项内部控制监督的出具评价报告。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为高校维护其自身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正常有序展开,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加强高校风险控制具有重大意义[5]。高校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挑战、新形势,财务管理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在健全有效的治理结构前提下,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应牢牢抓住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关键环节,才能防范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