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曦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疼痛科 646000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众多疑难杂症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较为常见,该病症的发病并不会针对某一年龄段,属于慢性疾病。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在发病初期,仅会给患者的关节带来轻微的不适感,使得患者极易忽略,从而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愈发严重,在该病症后期,会给患者的关节带来严重的疼痛感,到目前为止,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并无真正可以治愈的方法,且致残率较高,对护理的要求更高。本文围绕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82 例患者,为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本次实验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患者,并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82 例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参与实验之前,患者及患者技术已知情,并在相关同意书中签字,经明确调查得知,82 例患者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及精神类病史。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29 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72岁,中位年龄(42.22±1.64)岁,平均病程(8.24±2.63)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23 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67岁,中位年龄(45.66±1.28)岁,平均病程(8.11±1.8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述相关注意事项,在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通知主治医生。
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该方式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施加针对性的护理,如下(1)心理护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经受了长期的疼痛,在心理上承受着较为严重的打击,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占据其心理,为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行心理疏导,保持和善的笑容及温柔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与患者交谈多方面的话题,如日常生活、家庭情况、业余爱好等,避免将话题牵扯到患者的病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疏导其内心的焦虑、恐惧心理。(2)用药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感较强,每天均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帮助其康复,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用药的准确性,避免患者出现药物服用剂量剂量过多或过少,并按时协助患者服药[1]。(3)康复训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的关节性疼痛,导致其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但长期卧床容易对其四肢造成影响,因此,在治疗达到一定程度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按摩。(4)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患者应增加对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摄入,切勿食用油炸类、高糖类、辛辣刺激类食物,禁止抽烟、酗酒,且病房内患者家属也严禁抽烟,避免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2]。
本次对照实验中,以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及PI-NRS 评分为判定标准。
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使用SPSS21.0,(n)为计数资料,患者满意度(%),PI-NRS 评分(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本次对照实验后发现,采用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效果相对较好,41 例患者中,十分满意29 例,一般满意11 例,不满意1 例,满意度(97.56%),PI-NRS 评分为(1.77±0.65)分;而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十分满意25 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9 例,满意度(78.04%),护理干预后的PI-NRS 评分为(2.93±1.37)分。组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治疗总有效率(n=41)
表2:患者PI-NRS 评分对比(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临床慢性疾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一旦患上该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关节肿痛、关节间隙异常变窄等症状,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在发病前期极易被忽视,使其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并采取相关护理模式,但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已不足以适应当前形势,而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进行护理,还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药护理、因素护理、康复训练护理等,对缓解患者的病症情况有较大的作用[3]。
就本次实验来看,采用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满意度(97.56%),PI-NRS 评分为(1.77±0.65)分;而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满意度仅为(78.04%),护理干预后的PI-NRS 评分为(2.93±1.37)分,(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