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薇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561000
乳腺纤维腺瘤为由腺上皮及纤维组织混合构成的良性肿瘤,患者症状以乳房肿块为主,少数患者可见乳房疼痛、溢液。该疾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发病与雌激素分泌旺盛有关。及早确诊并给予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临床用于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MRI 两种。为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本文于安顺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2 例作为样本,阐述了超声、MRI 影像诊断的方法,比较了诊断效果: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1)年龄(32.10±5.41)岁,病程(6.20±3.13)年。对照组(n=31)年龄(33.48±6.10)岁,病程(6.84±2.97)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患者均已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2)患者依从性强。(3)无精神类疾病。(4)自愿参与。
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疾病:(1)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3MHz。(2)嘱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充分暴露乳房。(3)探头涂抹耦合剂,对双侧乳房进行扫描,观察病灶所处区域、形态、大小、边缘以及内部回声情况。(4)记录诊断结果,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诊断。
观察组采用MRI 对疾病进行诊断:(1)采用磁共振扫描仪,对疾病进行诊断,包括T1WI、T2-STIR、DWI 以及3D-T1WI 共四种扫描序列。(2)嘱患者取俯卧位,使双侧乳房下垂。(3)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平面及双侧矢状位扫描时,层厚为4mm,间距0.8mm。(4)记录诊断结果,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诊断。
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数据,P<0.05 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检出率96.8%、误诊率0、漏诊率3.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检出率对比
通过对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发现:(1)形态:所有肿块均呈类圆形。(2)回声:22例采用超声诊断检出疾病的患者中,21例病变部位可见包膜样回声,1例未见回声。21例可见回声的患者中,16例肿块内部为低回声,5例为不均匀回声。(3)钙化:18例患者伴钙化。
通过对乳腺纤维腺瘤MRI 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发现:(1)形态:所有肿块均呈类圆形。(2)清晰度:30 例采用MRI 确诊的患者中,28 例肿块边缘清晰,2 例不清晰。(3)信号:27 例患者T1WI 呈等信号,3 例呈低信号。(4)强化:增强扫描后,27 例患者呈均匀性强化,3 例患者无强化。
近年来,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如未及早治疗,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以病理诊断为主,虽检出率高,但创伤大,患者疼痛严重,部分耐受度低者,病理诊断意愿较弱[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以及MRI逐渐被应用到了各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评估超声与MRI 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院对采用不同技术诊断时的检出率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采用MRI 诊断疾病,患者检出率96.8%、误诊率0、漏诊率3.2%,与采用超声诊断相比,检出率更高,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MRI 的应用价值。采用超声诊断疾病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但受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病变难以被发现,漏诊率较高。采用MRI 诊断疾病,分辨率较高,且可实现全方位成像,虽操作复杂、检查时间长,但可预防误诊与漏诊。明确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预防误诊与漏诊。本文研究发现,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超声检查可见类圆形肿块,多为包膜样回声,肿块内部为低回声,多数患者肿块伴钙化。通过对患者MRI 影像学表现的观察发现,乳腺纤维腺瘤患者,MRI 检查可见类圆形肿块,多数患者肿块边缘清晰,T1WI 呈等信号,少数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患者呈均匀性强化,少数患者无强化。可见,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诊断,肿块均呈类圆形,提示乳腺纤维腺瘤肿块以类圆形为主。临床应根据患者的需求,优选MRI 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与超声相比,采用MRI 影像学技术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检出率。针对存在乳腺纤维腺瘤症状者,临床可嘱其采用MRI 扫描的方式诊断疾病,结合患者的肿块形态、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情况确诊疾病,为临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