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壮声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广西梧州 543000
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类,大脑出现供血失调,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下,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现象发生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患者经常性伴有偏瘫、失语等神经性症状,预后差,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1]。溶栓治疗是治疗脑血栓的主要方法,后续使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不仅能够治疗脑血栓,对于脑血栓复发也有一定预防作用[2]。我院对180 例脑血栓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180 例脑血栓患者,将上述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所有患者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将各种原因不能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90 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90 例坚持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十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半年者为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54/36,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2.7±4.8)岁;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55/35,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6±4.9)岁,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晓本项实验,并在同意书上签字。该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
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0.1g/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684),1 天1 次,每次1 片。持续治疗6月。
1.2.2 观察组
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在上述服药基础下,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天方药业有限公司,10mg/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84),1 天1 次,每次2 粒。持续治疗6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颈动脉斑块:采用颈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来判定,IMT<1.0mm 为正常,1.0mm ≤IMT<1.2mm 为内膜增厚,1.2mm ≤IMT ≤1.4mm 为斑块形成,IMT>1.4mm 为颈血管狭窄。
将SPSS18.0 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比较(±s,mm)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比较(±s,mm)
组别 IMT t P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90) 1.47±0.04 1.25±0.06 28.942<0.05观察组(n=90) 1.46±0.05 1.09±0.07 40.804<0.05 t 1.481 16.464 P>0.05<0.05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3],60岁以上人群动脉斑块发病率呈直线上升。部分老年患者因动脉斑块的出现导致对应对应动脉狭窄,致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也彻底出现阻塞,对应器官组织也发生功能性衰竭或坏死。颈动脉是人体体表大动脉血管,一般出现血管堵塞,会对人体造成较为严重反应。临床上推荐进行药物治疗,而且越早治疗更易控制病情。在急救过程中,时刻要遵循早治疗原则,确保在3~6 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4]。并在后续治疗中通过服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消除动脉斑块,预防脑梗死复发。
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5],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脂的核心治疗药物,不仅可以调节人体脂代谢,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炎症反应,防止平滑肌过度增生,同时降低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过度堆积,使血管内斑块保持稳定。他汀类药物很好的降低了血液中甘油三酯等生理指标水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对患者心脑血管进行保护。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药物,可以抗血小板聚集,组织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可以预防脑缺血发作。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 的生成而起作用。此作用为不可逆性。本文研究表明:给予脑血栓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有效清除血栓,避免血小板过度聚集,并缩小颈动脉斑块大小。但本次研究持续时间较短,纳入研究对象数量较少,通过扩大试验范围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得到准确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对脑血栓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明显缩小颈动脉斑块,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