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才凤
摘 要: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和防止返贫的重要方法,是扶贫工作最迫切、最需思考和践行的攻坚课题。走访调研了高安市新街镇源塘村产业扶贫情况,总结了源塘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对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困惑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产业扶贫;高安市;扶贫调研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5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1 源塘扶贫产业概况
目前,源塘有中药材产业、红薯产业、光伏电站、高塘牧业、油茶产业5大扶贫产业。其中,药材、红薯、牧业是乡土产业,利用本村本地的劳力、土地、场所等资源打造乡土特色。截至2018年初,新源合作社(红薯产业)、小康双建、光伏电站、小额信贷等4项产业帮扶分红每户高达3 380元。红薯产业几乎普及到每家每户,单红薯产业每年每户收入达5 000~10 000元。
2 源塘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
2.1 注重实效,分红惠民
注重实效,让老百姓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源塘产业扶贫的突出特色。调查显示,光伏电站2017年底分红,每户贫困户分得1 480元;红薯产业新源合作社、小康双建、药材、油茶、高塘牧业等产业均有分红。截至2018年新年,每户分红3 000~4 000元,这笔分红收入让贫困户过了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
2.2 挖掘资源,突出特色
源塘红薯产业实现了自种红薯、自磨薯粉、自制粉皮的一条龙“三自”制作,极具乡土特色。从种植红薯到红薯粉皮粉丝成型,整个技艺技术过程都是纯手工制作。磨、荡、晒、收,家家都是行家里手,技艺娴熟。这里的红薯粉皮已走向市场,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源塘抓住这一大特色,深挖本地独特资源,成立新源合作社,凡是入社的农户都有分红收益。
2.3 注重创新,引进产业
源塘从广西引进经济效益好的药材品种鸡骨草,创建药材基地大力种植。通过“合作社+基地(企业)+种植户+农户”的运营方式,实现全村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还让有意愿的贫困户到合作社产业基地就业,极大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2.4 联合企业,共同开发
源塘村光伏发电基地是新街镇联合江西鑫晶电力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的惠民扶贫产业。新街镇级光伏发电站建设累计投资172万元,现已顺利并网发电,是全镇脱贫攻坚的强劲力量。
3 源塘产业扶贫的困难与困惑
3.1 被动参与,兴趣不大
一些村民是在村干部劝说下勉强加入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因为主动性不够,所以种植、打理也就不那么上心。农事活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疏于管理会影响收成,进一步降低了村民参与热情,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2 徘徊观望,畏难不前
新产业开发伊始,不少贫困户都处于观望状态,有畏难情绪。比如对百香果种植,很多贫困户一直在观望,特别是看到有户人家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种植失败后,更是畏难不前。“说不动、劝不听”,害怕承担风险。
3.3 依赖心强,习惯于“鱼”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环境下,“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扶贫资金和社会保障“月月如期而至、年年项目不少”,“两不愁三保障”到位,衣、食、住已不成问题,大病国家有医治,小病政府兜底,“‘鱼至张嘴”成了习惯,一些贫困户就不再劳神费力创业发展产业了。
3.4 安于现状,创新难启
小满则安,小足则止,这种满足于小成果、小收获的小农思想在农村普遍存在。比如有的贫困户通过一番帮扶,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就开始想着“悠闲安逸”,小酒喝着、小牌打着、小曲哼着,完全一副“不思进取”的模样。村头站站、村尾遛遛、有热闹的地方再去凑凑,每天都处于游手好闲的状态。
4 源塘產业扶贫的启示
靠他人帮扶始终只是“隔靴抓痒”,不如自己努力来得踏实可靠。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去发展产业,则产业扶贫会收到更好更大的效果。贫困户主观上有动力去争取脱贫的话,只要自身努力,则动力无限、潜力无穷。就产业扶贫来说,关键是扶“人”。马鞍扶正自奋蹄,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则他们自己就会努力奋斗摆脱贫穷。
4.1 教育动员,开启思想
开启民智,活跃思想,教育先行。调研显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大都文化水平不高,有的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但他们是愿意接受教育的。
一要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接受新生事物,了解新时代,知晓祖国的复兴大业。二要用生动的例子引导他们明白,脱贫奔小康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义务。“不让一个人掉队”是党对老百姓的承诺,需要与党、国家、社会和贫困户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三要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培训,开展新时代“扫盲”教育。
4.2 加大培训,增强技能
没知识、没技术是贫困户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强化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贫困户中有些病残人员,对他们的技能培训要设计出对口“套餐”,不但要力所能及,还要肢所能及。二要根据家门口的企业技工要求进行培训。与企业联合搞培训,既满足企业招工需要,也满足贫困户增收需求,达到“双赢”效果。三要有选择性地送优秀者外出学习技能,形成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走出去,学知识,长见闻,可以开阔视野,改变思想。“穷则思变”,促使贫困户主动努力谋求脱贫之路。
4.3 以“鱼”引“渔”,助其独立
目前扶贫产业大都是政府饲养之“鱼”,每到收网季节,则直接分红给贫困户。有的还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家家户户都一样。坐享“鱼”利,则难思“渔”事。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之“渔”策,让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政府协助做些服务性工作,而谋方向、端盘子的事由贫困户自己操持谋划。在已引进产业的基础上,让贫困户以入股方式加入进来,做产业的主人,则“鱼”就可化为“渔”。
4.4 强化服务,出谋献策
创新创业,开发新产业,存在很大风险。对于贫困人员来说,手新技短,稍有不慎则会失败。因此,强化服务,为他们出谋献策显得尤其重要。一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需要筛选分析,帮贫困人员找到最合适的产业。二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田间耕作、防虫防害、灌水排渠,都要指导,科学耕种才会有收获。三要为他们开拓市场销售服务。市场瞬息万变,农业产业又属于“慢”产业,一季耕种,等到收获也许早过了旺盛需求季节。要为他们链接稳定的销售渠道,广开市场,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