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玉 郭秀萍 杨萍
摘 要 价值观自信从根本上是文化自信。“毛中特概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有: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价值观自信;培育革命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观自信;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价值观自信。理论教育“内化于心”, 实践教育“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坚定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毛中特概论”课 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是济南大学2018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在‘概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719)。
作者简介:韩忠玉,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郭秀萍、杨萍,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96
文化自信语境下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着力点。大学生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否坚定笃信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着未来社会的风貌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潜移默化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大学生对其真心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 “毛中特概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一、价值观自信从根本上是文化自信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2016年习总书记“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让我们“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
(一) 传统文化
其历久弥新、永久闪耀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纳了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和为贵”“仁义礼智信”等精华,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就是对中华文化中历来重视的“民惟邦本”“载舟覆舟”“使民富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的继承与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等思想的传承和超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实际是对古代“家国一体”、“仁者爱人”“忠信孝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的具化和发展。
(二)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中取得成功的,人民不畏牺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核心精神。我国历史上命运多舛,一次次陷入危机,又一次次挺过难关,靠的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中华儿女坚定的民族精神,这正是革命文化之魂。
(三)社會主义先进文化
在它的引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正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具有500年历史的科社理论已成功变为现实,具有70年建国历史和40年改革开放历史的中国正迅速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价值观念的真理性。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伟大实践终将熔炼汇聚价值自信的品质,使我中华文化的发展具备了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具有了面对世界各种文明择优而取、海纳百川的气度与从容,并将引导中国国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守者与积极践行者。
二、理论熏陶“内化于心”,系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毛中特概论”教学中,要持续系统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渗透到每个章节中,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教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一)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价值观自信
课本的绪论部分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两大理论成果。内容重点讲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历史进程,两大理论成果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综合理解和坚定信念。
近代以来,国运式微,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艰难追寻、救亡图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轮番登场都相继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懈奋斗最终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任务。有的学生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怎么会成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章中,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作为革命、建设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客观实践发生碰撞和融合而逐渐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显现出典型的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高瞻远瞩地指明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政治上的“望远镜”;它也为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我们提供了政治上的“显微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摆脱了亡国灭种的厄运。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培育革命文化自信,增强价值观自信
一二三四章,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完成三大改造,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特有的中国革命文化。比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文化如一篇波澜壮阔的史诗,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而贯穿始终的顽强抗争、自强不息、为国家独立富强而勇于牺牲不懈奋斗的红色革命精神则深入人心,成为大学生革命文化培养的坚实基础。
(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提升价值观自信
五至十四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别讲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介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渗透到每个章节中。第五章邓小平理论回顾“立时代潮头,开改革之先”的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顺民意、挽狂澜、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的伟大历史转折,让学生感受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学生回到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世纪之交,一系列疑问摆在面前:怎样坚持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怎样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怎样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的奋力实践最终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通过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了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绽放光芒。通过第八九章学习,大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新时代和中国梦。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其中。第十章“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正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亲身感受着祖国的日益“富强”“民主”权利的广泛真实、“文明”传承的力量凝聚、“和谐”社会的无比美好、“生态”美丽的憧憬期待。另外,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讲和谐社会的创建也就強化了这一价值目标。同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又怎能离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的协同奋斗?这一章学习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接地气”,潜移默化地培育和塑造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学生会深深领会到: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都要靠发展,只有国家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大多数公民更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才更有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才更有实力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都会产生“国家建设、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三、实践教育“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教学如果脱离了实践教学,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中特概论”课要探索实验多种实践形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让大学生群体做到真认同、真信任、真践行。
(一)音像学堂、原著导读中情感共鸣,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那些传播美好品格的音像文章总能催人奋进!如《复兴之路》《辉煌中国 》《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国外交》《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感动中国》《百家讲坛-中国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等。音像学堂、原著导读使大学生能够获得情感共鸣或榜样认同,可避免理论说教、学生逆反、毫无效果等问题,潜移默化地激励塑造着大学生的优秀品格。
(二)讨论课中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布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选题或者同学们自拟选题,通过小组讨论、做PPT,进行课堂展示、展开辩论,在观点碰撞中迸发思想的火花。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方式,让广大学生对照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标准和实践要求,进行自我反省和思想交流,效果非常明显。
(三)日常生活中用心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可以入脑入心,并在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课堂内外,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演讲、辩论研讨、情景表演等活动。如:中华文化论坛、“核心价值观自信”、“无悔的青春”、“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等,身临其境亲身感悟红色文化,缅怀先烈的同时,感受英雄烈士为国捐躯、为党牺牲的无私无畏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镇情,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举办多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通过“学雷锋”、“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躬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社会凝魂聚气的“最大公约数”,凝结着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起点,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列,他们必将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