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桥
【摘 要】素质教育力度的加大使得课改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问题不断暴露,并已经成为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效性、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发展的“拦路虎”。深入研究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策略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44-01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教育者在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时,习惯于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讲授。这就使得原本就比较单调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显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有效激发,学生敷衍地对待道德与法治学习,不仅影响课堂教育的实效性,更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提高。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者秉持着“师者为大”的思想,不愿意与学生深入地沟通、交往,师生关系淡漠,“师道尊严”理念根深蒂固,忽略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2.教学内容枯燥。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明显的文科课程属性,文科课程的学习对记忆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很多人错误地以为文科类课程的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这种错误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者的思想,因而很多教育者的教学过程仅仅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的复述、对考试内容的反复强调,完全没有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增加或是减少。宝贵的课堂教育时间里,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板书或是多媒体课件中获得与课本完全一致的知识点,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无聊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大打折扣。
3.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者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很少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有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华而不实,会影响备课效率,进而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因而严重缺乏开放性与实用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却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地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所掌握的知识只能用于考试,并无法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教学效果因而差强人意。
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引入时政教学,使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近些年发生的经典社会案例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做到高效学习。比如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对时政新闻进行收集,然后在课堂上以道德与法治论坛的方式对收集到的时政新闻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对时政新闻的认识。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差异性和知识接受能力合理选择时政教学内容,让初中生对时政热点新闻进行分析,让學生形成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的能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十分紧张的“萨德事件”探讨中韩关系现状,让学生对萨德事件进行详细了解,探索萨德事件的起因,从而让初中生明白萨德事件背后博弈各方的居心和诉求,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爱国之心,这有利于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传统的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缺少实践教学过程,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针对此现象,教师需要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引入日常生活知识,让学生在乏味的课程学习中增加一些趣味,从而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思想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封建残留思想”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向学生介绍“法轮功”这一封建迷信组织,并对此封建迷信组织的危害性进行详细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封建迷信组织对国家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3.课堂上采用互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共同发展。
著名学者布鲁纳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材料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课堂上采用互动式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国家行政机关这一课程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习小组围绕政治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几个方面分组讨论其内容以及大致的发展历程,通过讨论,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进行自主学习,等到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若干个与思想道德与法治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高效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诸如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教育的实效性也难以保证。新课改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为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育者必须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优化,要善于利用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的实效性,以促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发挥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良性、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8(6):163-163.
[2]董洪省.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中华少年,2017(5).
[3]张成贵.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南北桥,2017(9):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