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勇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关系着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影响下,教师要在正视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利用课本与新的教学资源提高情感教学的效能,找到进行有效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18-02
情感是个人发展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由于其丰富的内涵而被许多教师作为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土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无疑是对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延伸,更是端正学生情感态度,强化感知能力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抓牢基础知识,情感目标落实不扎实。
自主能力是落实学习目标的基础,有些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尤其只看中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重视认知能力的训练,严重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只有充分重视情感教育,才能发挥语文学习的功能。也有些教师将合作学習作为落实情感目标的方式,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将合作学习变成一种“形式主义”,不重视学习的方式与过程,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1]。所以,没有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是初中语文教学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
2.用单一知识检测方式,情感上的评价太缺乏。
有效的检测是发现问题,巩固语文知识,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手段。检测的手段和方式有许多,沿用最广的就是试卷检测,所以,一些语文教师也采取这种单一的检测方式,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情感的评价却是不到位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情感表达。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试卷检测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借助非试卷的其它形式进行检测,加强对学生情感进行评价,检测学生是否收获真正的情感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是拓展语文知识的必要手段,但在日常管理之中教师疏于对情感教育的关注,耐不住性子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互动[2]。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情感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许多益处,其一,是对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分析、理解的能力。其二,是对学生人格品质的锻造,促使我们提高自身认识,同时保证情感教育有序合理地进行。其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三、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精心导入,创设情感氛围。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情感的重要契机。比如,在《纪念白求恩》一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不从议论文相关知识介绍开始,对作者也不做常规性的介绍,而是设计了课前导入问题。毛泽东是我们国家的主席,他是伟人,是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那他笔下的人物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居然能让毛主席牢记怀念。你能通过你课前收集的关于白求恩的小故事向大家介绍吗?课堂导入的精心创设,无形中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也为后面课堂教学进行情感教育作了很好的铺垫。
2.利用朗读,读出情感信息。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在进行训练学生朗读时,完全可以把情感教育寓于朗读训练中,恰到好处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作品,与作者的心灵,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艾青《我爱这土地》要表达的是深沉的炽热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读的时候要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前面诗句可轻缓,后面歌唱的三句内容要慷慨激越,语速加快;而对黎明的向往一句又要轻柔,语速放慢;结尾两句直抒胸臆,爱国情感达到高潮,要读出高昂,激越语气,语速稍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也在其中读出了对敌人之恨,对国土之爱的强烈情感。
3.利用课本,找到情感教育。
课本是情感教育的载体,也是学生接触最直接最多的材料,因此用好课本才是初中语文课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依托。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朱自清对父亲的爱是隐忍的,不便于表达的,就像学生与自己的父亲一样[3]。那么为了体会这一情感,我们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营造一种与父亲分别的场景,让学生沉入这种情绪之中。等学生真正理解这份感情之后,再引入课文中重点语段的学习,加深理解,达到关爱、尊敬父母的情感教育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属于阅读理解的高层段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中心思想的把控和情感的体会,我们可以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做到自我的代入。只有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读、多思、多问,让学生在读后说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将自己认知带入学习中,也可适当地进行情景表演,加深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课本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保证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中获得培养[4]。
4.注重层次,进行情感教育。
想要在初中语文课上做好情感教育工作就要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准则,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具备系统性和层次性。然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良莠不齐、各有所长的,要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情感教育,就要在教学设计上做足功课[5]。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史铁生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四个层次上,第一是对母亲的悲痛怀念之情,第二是对母亲的尊敬爱戴之情,第三是愧疚后悔之情,第四是面对困难,好好活,坚强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层次性,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更有针对性,保证低层次的孩子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高层次的孩子则能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只有注重层次,才能对所有学生进行有效情感教育。
结语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品性的端正与情感的丰沛能够决定学生语文素养获取的质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自我管理上获得进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徐桂彩.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A版,2015(9):53.
[2]冉庭香.浅析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外交流,2017(29):128-129.
[3]徐德友.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2):30-31.
[4]于红霞.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6(9):222.
[5]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