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的思考

2019-09-17 08:26辛红霞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时代

辛红霞

摘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促使教师不断转换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学科思维。因此,关于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的课堂教学研讨,从理论和实践,众说纷纭。笔者思考后感受到:教师只有理解自主学习的科学内涵,领会科学性、实用性的宗旨,整合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才能做好符合其宗旨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的养成,发挥历史课堂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功能。笔者力求在众多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中简明扼要阐发自主学习的科学内涵,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典型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科学性 ;实用性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教育资源丰富开放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适应时代 ,更新教育观念。近些年来,稍加关注就会发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性培养等词汇在教育论坛中频繁出现,教育同行众说纷纭。这种现象客观上反映了21世纪以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要求:“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笔者致力于教学改革多年,参与或承担了一些自主学习研究的课题,在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中收获了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对自主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认识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内在品质。围绕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都比较关注的领域,从理论上讲,国外内不同流派对其各有阐释。笔者仅就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学说谈一些认识: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通过自我监控、指导、强化而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张通过良好的学习过程达到实效。认知建构主义者则主张:学生可以在理性认识自己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根据现有学习任务,主动制定策略和安排学习进度的过程,即为自主学习。毋庸置疑,二者之共性均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要素,即学习任务、自我管理和积极主动意识。

我国学者庞建国在研究中对自主学习则阐发为“四学”理论,即:“自主学习是 ‘能学  ‘想学、‘会学、 ‘坚持学 的学习过程。”理解为主要从学生的自主意识、内在动机、基础认知水平及方法策略和意志力等四方面指出构成和推动自主学习的综合要素,实质上也简明扼要地点明了其内涵所在。

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理解其科学内涵,才会免于流于形式,才能做好与其精神相适应的教学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典型体现。2003版和2017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均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做出规定。倡导 “ 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前提”,强调“要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要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凸显了教育改革对于历史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了解并遵循课标体现的教育要求,积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实践,使学科教育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和人文意识的培养。

二、对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考量

(一)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理解

科学性: 力求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着眼于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出发,要做到内容知识准确,层次安排及方法运用符合学生基本特点。

实用性:当教学设计突出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即教育家赞可夫主张的使教学法“触及到学生情感、意志、精神需要 ”,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引发其共鸣,无疑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这也是一线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二)基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教学实践的考量

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从历史的表象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脉络,从历史视角,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人文意识。 而真正立足于科学性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则与教育实践密切相连。学校教育的特点必然要求以课堂内外的教育作为主阵地,因此,做好科学性、实用性的教学设计自然成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并不断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多年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实践中,笔者认为,做好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深入研读与理解课标要求及教材设计思想,是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课标颁行多年,广大一线教师是否都领会了课标的内涵呢?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科教育管理和评价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践、教育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研读课标,领会其理念及要求,是做好学科教学设计的前提。例如:2003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课堂教育中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基本的史学方法及史观意识,使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体验。这种基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及情感教育等三维目标的要求, 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依据。比如,学习近代史第四单元《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时,课标分别用列举、概述、体会等词汇,对1840~1900年西方侵华史实及中国人民抗争史实和民族斗争精神做了具体要求, 事实上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多层次性提供了参考。教师在解读这些信息后,可根据教材知识分别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提升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力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指导其学习过程,促进其自主意识与探究合作意识及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材,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第一手文本材料,引导学生正確解读,是教学设计重点关注之处。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依托专题史设计,内容跨度大、知识容量大、专业性较通史更强等特点,对刚刚跨入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研读和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合理运用教材图文资料进行问题设计,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历史事实,如《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课中对于《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此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哪些?据此分析分封制具有哪些特点……通过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可以对学生学会解读有效信息,科学运用教材史料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每一单元授课伊始,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单元导语完成单元知识架构;通过体会教材中“学思之窗”“资料回放”“本课要旨”“学习延伸”等教学设计的意图,将其合理分层次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研读和充分运用文本教材奠定基础,从而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体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其次,教学设计要立足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注重实效性的考量。“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教学设计才会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践其科学、实用的功能。以本校学生为例,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整体存在基础较弱、欠缺良好学习习惯的客观现实,历史思维水平多存在于以记忆为主的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层面。做好教学设计之前,不妨采用课堂问卷、课下约谈、学情检测等方式,先了解班级学科基本学情,为教学设计提供考量。针对新入学的高一年段学生,设计力求从初高中知识衔接切入,细化每一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逐渐充分了解高中历史教育的特点,建立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新思考,从而逐步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的意义所在。学生会主动树立学习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转换学习观念, 从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科学人文意识的培养。

第三,教学设计要有梯次感,要不断适应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好的教学设计,并非是好的教育资源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发展状况的实用性设计。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的发展适时调整,使设计具有维度,有梯次感,能不断引发学生历史学习中的共鸣,才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发展的现实需要,才会做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并会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去年聆听一位外省特级教师公开课《辛亥革命》,感触颇深。授课教师精心于教学设计每一环节,科学、合理地推进学习过程。以导学案进行问题设计推动学生自主解读教材文本,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革命发生的诸多因素(时空观念);设置情景引发学生对革命发生的必然与偶然作出思考(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对于民国成立及《临时约法》的制定,授课教师引导学生从近代化角度思考其意义(史观与史学方法培养,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使学生增强对于重要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和人文意识。

对于辛亥革命成败及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教材只是给出一种观点,并无其他史料补充,这并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拓展。授课教师则设计情境材料,补充不同的史学观点,再次引发学生探究与思考。师生徜徉于历史长河,感悟历史,激发共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关注了学情,也实现了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提升。一节有维度,有梯次感的教学设计,教师专业化的语言及恰到好处的引导,不失时机的点拨与评价,不断推动学生学习进一步深入。自学基础、探究重点、开放思维、人文思考,兼具共性交流与个性意识的培养,实践了课标的教育理念,而体现的正确价值观,科学的人文意识,也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一节好课,多年后即使知识在岁月中有所遗忘,但其中的思想和灵魂可以长存。

(三)充分认识并发挥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有效整合

日益丰富而多样的教育资源,正依托信息技术平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课堂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好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是形象、直观、立体感强,能够再现特定的历史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学习进程的推进,可广泛运用于导语设计、环节过渡及图文材料的补充和重难点问题探究等教学设计环节。如《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的学习中,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极为突出。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图文材料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导入,激发学生共鸣;不同时期衣、食、住、行的图文材料的运用则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社会变迁历程;设计情境补充维新时期及民国时期社会风俗变迁史料,可以使学生走进历史,感悟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深刻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唯物辩证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展示票证制度的变迁图文材料,以其为切入点,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其深入理解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从而进一步树立国情意识、开放意识、世界意识。这样多层次的教学设计,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信息时代的多样化教育资源,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体教学设计的科学整合。教学中依然时刻要注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即便是网络时代,多媒体网络教学同样要努力构建‘以學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历史而教历史,而是使学生从历史事实里了解现在,从历史发展法则里预测未来,培养人生观和世界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实践中如果能使学生达到经常、主动学习、思考、探究、感悟,无疑要求教育者在领会自主学习科学精神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从课标理念出发,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优化结构,激发情感,运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彰显历史学科、历史课堂的功能与魅力,促进学生智慧、情感、思想、人格成长,这应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共同的实践追求。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子课题“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JGH226。

参考文献:

[1]吕娟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N].发展导报,2017-11-10.

[2]刘荣华.激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N].发展导报,2019-04-12.

[3]全秀琼.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8-07-31.

[4]袁玉娟,刘应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N].山西青年报. 2018-06-23.

[5]韩玉.建构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N].发展导报,2017-05-19.

[6]宪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N].曾山西青年报,2014-03-09.

[7]吴朝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应当注意的事项[N].贵州民族报,2014-07-03.

猜你喜欢
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时代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