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10001) 吴 阳
【提 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和平区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 2016年4-9月在沈阳市和平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对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对312名5岁儿童进行了龋病相关检查,龋病患病率51.60%。其中296位家长配合了问卷调查。儿童龋病的发生与其不良饮食习惯、刷牙情况,以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历、家庭收入等因素相关。结论 沈阳市和平区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仍较高,针对其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
龋病是由致龋菌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尤其以儿童多发。龋病可以导致疼痛,使患儿不能正常进食,进而导致食欲不振,严重的龋病可引起牙槽脓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1]。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在沈阳市和平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对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 于2016年4-9月在沈阳市和平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对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其父亲或者母亲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由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调查小组,由医师对儿童龋病进行现场检查与诊断,护理人员对相应儿童的家长进行龋病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及龋病的诊断参考相关标准制定[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个人情况和家长口腔保健相关情况两方面。儿童个人情况:性别、是否独生子女、饮食习惯(食甜食、喝碳酸饮料、糖果和巧克力食用频次)、刷牙及频次。家长口腔保健相关情况: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督促孩子刷牙、是否带孩子做过口腔专科检查、孩子是否为自己带管、学历(父亲或母亲的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等。
3.部分调查项目判定标准和分级 刷牙判定标准:将每天至少刷1次牙确定为刷牙,从不或偶尔刷牙确定为不刷牙。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将本研究中的饮食习惯(食甜食、喝碳酸饮料、糖果和巧克力)频次分为如下3级:≥1次/天(频繁),1~6次/周(一般),1~3次/月(较少)。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不清楚(没有口腔保健知识概念或知之甚少)、一般(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较好(掌握一定的口腔保健知识)。家长的学历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水平、大学及以上。家庭年收入分为5万元、5~10万元、>10万元。是否督促孩子刷牙,将偶尔或没有督促过归入否、每天或经常督促定义为是。
4.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经两人核对并分别录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真实。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调查总体结果 本研究共对312名5岁儿童进行了龋病相关检查,其中男166人、女146人,共发现有龋病161人,龋病患病率51.60%。其中296位家长配合了问卷调查,因此,本研究仅对这296份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160人、女136人,共发现龋病145人,龋病患病率48.99%。
2.儿童不同个体因素龋病发生情况 儿童不同性别间龋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龋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的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不刷牙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频次≥2次/天的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2次/天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饮食习惯中,儿童对于甜食、碳酸饮料、糖果或巧克力的食用频次越高,其龋病患病率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龋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其儿童龋病患病率不同,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越好,儿童龋病患病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督促孩子刷牙,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家长不督促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带孩子去做过口腔科检查者,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没做过口腔科检查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自己带管孩子,其儿童龋病患病率低于不是自己带管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不同学历层次其儿童龋病患病率不同,家长学历越高,其儿童龋病患病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年收入不同儿童龋病患病率也不同,家庭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儿童龋病患病率最低,随着家庭年收入的下降,儿童龋病患病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儿童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刷牙及其频次龋病发生情况
表2 儿童不同饮食习惯龋病发生情况
表3 家长及家庭不同条件下儿童龋病发生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随之不断发生变化,龋病的患病率无论在成人还是儿童均呈现出增高趋势。儿童随着乳牙的逐渐萌出,从以母乳或奶粉为主的饮食逐渐过度到与成人相同的正常饮食,饮食结构复杂化和多样化大大增加了儿童罹患龋病的机会。儿童乳牙大约在5~6岁开始逐渐脱落,长出恒牙,如在5岁以前患有龋病,将对恒牙的萌出及口腔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部分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龋病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和平区5岁儿童乳牙的龋病患病率为51.60%,明显低于前期同类研究[4],可能与近年来家长及社会提高了对龋病的认识程度,加强了相关干预措施有关。而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与其刷牙及其频次、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学历和家庭收入等有关。刷牙是有效清除口腔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的简便易行措施,有利于促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能力[5]。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甜食、好饮碳酸饮料等,增加了口腔内的酸度,破坏了口腔自身的防御能力,从而导致龋病的发生[6]。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学历等,均对儿童龋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家长的学历越高,其掌握口腔保健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高,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进行相应的口腔保健,对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具有明显作用[7]。而家庭条件越好,有一定的资金能力对儿童龋病的发生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和治疗,可以降低龋病的患病率。
针对本研究结果,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儿童龋病的预防措施。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力度,增加大众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意识,预防龋病的发生。②家长应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使其饮食结构更加合理,避免大量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和碳酸饮料,保持儿童口腔卫生。③家长、幼儿园教师等儿童监护人应监督儿童的口腔卫生,教会其正确的刷牙方式和口腔保健措施,并督促其饭后漱口和刷牙等。④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龋病。⑤做好龋病的预防,如对儿童牙齿进行涂氟或窝沟封闭等。⑥加大儿童口腔卫生的普查工作,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儿童龋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