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妇产科 (江苏 南京 210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血液肿瘤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吴丽霞1 邵艳波1 崔向华2于迎春2 徐磊3 刘丽霞1
盆腔肿瘤为妇科常见疾病,卵巢及子宫为高发部位,且盆腔肿瘤来源广泛,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隐匿性盆腔肿瘤患者较多[1]。盆腔肿瘤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不仅影响生育能力,也可出现肿瘤破裂等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故尽早检出盆腔肿瘤,并予以及时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将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为盆腔肿瘤术前诊断手段,其中磁共振(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组织分辨率,对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性较高[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亦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可根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确定占位病变的性质,临床使用价值较高[4]。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6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肿瘤女性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MRI、CT及其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为改善盆腔肿瘤检出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6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盆腔肿瘤女性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术前行MRI及CT检查者;行择期肿瘤切除术者;年龄为18~75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碘过敏者;伴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占位性病变者;术前放化疗者;孕期或哺乳期妇女。65例盆腔肿瘤患者年龄26~58岁,平均(41.06±8.05)岁;下腹部坠胀不适者42例,月经异常或阴道不规则流血者32例,无明显不适者19例。
1.2 方法 ①MRI:65例患者在非月经期使用1.5T MRI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检查;轴位、冠状位、矢状位SE序列:T1WI TR400ms、TE9ms,FSE序列T2WI TR3870ms、TE47ms,层厚6mm,层间距1.5mm;轴位、冠状位、矢状位FS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视野34×26mm,矩阵256×192,激发次数4次;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钆双胺注射液(生产企业: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规格:15mL/4.305g,批准文号:J20140163)15mL,以4mL/s速度注入肘中静脉,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1WI扫描。②CT:65例患者在非月经期使用CT扫描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检查;扫描前1~1.5h口服浓度为1%碘克沙醇稀释液(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50mL/16g,批准文号:H20143309)1000mL,扫描时保持膀胱充盈;取平卧位,自髂嵴至耻骨联合以5mm或10mm层厚行连续扫描,需腹部扫描者则自膈顶至髂嵴以10mm层厚连续扫描;增强扫描使用对比剂泛影葡胺(生产企业: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mL/60g,批准文号:H43022106)50~100mL,注射速率2.5~3.0 mL/s,于35s、90s扫描2次;常规二次拆薄重组,重组层厚1.25mm,间距1.25mm。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使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病理检查情况 65例盆腔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出病灶74枚,其中卵巢囊肿23枚,卵巢癌8枚,子宫肌瘤32枚,宫颈癌11枚。
2.2 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MRI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64枚,诊断准确率86.49%,见表1。
2.3 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61枚,诊断准确率82.43%,见表2。
2.4 联合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MRI及CT联合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71枚,诊断准确率95.95%,见表3。
2.5 MRI、CT及其联合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及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3,P=0.496);而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χ2=4.132、7.008,P=0.042、0.008)。
2.6 病例分析 王某,女,41岁,月经不规律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左侧卵巢囊肿,术前MRI检查发现,病变T1WI呈低信号,边界清晰,向右侧挤压膀胱(图1);T2WI呈高信号灶(图2);术前CT增强图像显示病变呈囊性、囊内液体密度均匀,囊壁薄(图3);经冠状位重组,发现囊壁均匀,呈轻度强化,囊内无强化(图4)。
盆腔肿瘤具有来源广泛、种类繁多等特点,在影像图像上分辨卵巢内部结构较为困难,易将卵巢囊肿或卵巢囊肿伴输卵管积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使得盆腔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不高[5]。CT可根据组织强化情况,观察病变性质,但盆腔内炎性包块及积脓处强化也可明显升高,与恶性肿瘤具有相似表现,使CT诊断盆腔肿瘤准确性受到限制[6]。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对伴复杂病变的卵巢结构也能清晰显示,但MRI检查时间较长,部分受检者不配合可造成检查失败,且盆腔脏器易受肠气影响而导致伪影较重、影响病变观察,使其在盆腔肿瘤诊断中存在一定缺陷[7]。对此,本研究就MRI、CT及其联合诊断对盆腔肿瘤的评估价值展开分析,以探寻诊断盆腔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
表1 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枚)
表2 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枚)
表3 联合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枚)
图1-4 均为同一患者影像学检查图像。图1-2为MRI T1WI、T2WI图像,图3-4为CT增强及冠状位重组图像。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诊断准确率86.49%。这也说明,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现象。分析其诊断准确的原因可能为MRI能清晰显示子宫、卵巢等盆腔组织解剖结构,并根据囊性、实性、水肿等特征辨别肿瘤良恶性,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MRI诊断盆腔肿瘤的漏诊及误诊则可能与较大的卵巢肿瘤,可引起子宫受推压而形态改变,在诊断时则容易忽略肿瘤与组织的连接关系,而误诊为子宫肌瘤;部分病灶中心伴坏死及出血,易与子宫肌瘤间变混淆,出现误诊有关。另外,临床研究发现,MRI不仅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还能准确分辨超微组织结构,对体积较小的肿瘤病灶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均能有效诊断,于盆腔恶性肿瘤早期并全面的诊断有利[8]。这也提示,MRI对盆腔肿瘤的性质及分期诊断效果较好。
此外,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2.43%。表明,CT可利用多层面图像,清晰显示整个盆腔组织,也能重建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观察病灶结构,并利用密度改变情况评估病灶良恶性,而有效诊断盆腔肿瘤。但CT对细小病灶检出能力不足,而易漏诊小病灶;且复杂的卵巢内部结构也难以显示,可出现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等现象。也有学者指出,CT的高分辨率可准确评估盆腔腹膜后淋巴结情况,且能观察网膜、肠系膜及盆壁,对诊断晚期恶性肿瘤转移、浸润及分期等有重要作用[9]。这也提示,CT对盆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MRI及CT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单一检查。分析其原因可能与2种检查方式具有各自缺点,联合诊断后,MRI检查可减少运动器官等伪影造成的误诊;而CT也能进一步观察微小病灶,避免漏诊;使整体准确率升高有关。
综上所述,MRI及CT各有优劣,均能辅助诊断盆腔肿瘤,但2者联合诊断可相互弥补缺陷、提高准确率,于改善我国盆腔肿瘤检出现状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