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生活动是校外美术教学中备受推崇的一种绘画方式,特别是在低年龄段美术教学中,因其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式写生的应用较为广泛,能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敏锐度,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体验式写生活动的组织模式和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低年龄段美术教学中开展以情感体验、艺术创作为中心的绘画指导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写生;低年龄段美术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夏焕娇,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行政职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浙江 丽水 323900)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077-02
在低年龄段美术教学中,写生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校外美术教学方式,但目前受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活动设计、写生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儿童写生活动存在重技能轻情感、重结果轻体验、重写实轻创造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写生活动的应有效用。体验式写生是指在写生中,儿童通过观察、触摸、倾听等感官体验和兴趣、情感、回忆等非感官体验,感知绘画事物并形成深刻的认识,展现儿童的绘画天赋。在低年龄段美术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写生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验式写生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并精心组织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体验式写生活动的基本步骤:创设环境→提供素材→贯通活动情景→引发体验→激发评价交流。
1. 创设真实的写生环境。教师要引导儿童在写生活动中注重写生环境的真实性和常态化,要贴近儿童实际生活,使之与写生对象产生共鸣。儿童的经验除了从课堂学习中获得之外,更多来自他们的前期储备,而促发前期经验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真实的写生环境中进行创作,所以,教师要带领儿童走进自然环境,或者在室内创设仿真环境,激发儿童的创作情感。
2. 提供丰富的写生素材。写生素材的匮乏会影响儿童的自主选择,难以满足学生的绘画兴趣,也不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要根据写生内容,有的放矢地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写生素材。写生素材要围绕课程主题,且应符合儿童现有的绘画水平和能力。例如,一年四季的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都是很好的写生素材,儿童在感知、体验后再进行美术创作,呈现的作品会偏向生活化,活泼生动。这些写生素材在使用后,还可以作为奖励分享给儿童,进一步激发其参与写生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 尊重多元的写生体验。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曾说:儿童每天从早到晚,凡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教师在开展体验式写生活动前,要全面考察儿童的年龄特点,注意儿童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写生从单一的体验转化为多感官体验,以此加深学生对事物特征、形态的了解。要采取有效策略促成儿童外在的感官体验转向内在的情感体验,让写生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儿童的写生作品更具生命力。
4. 给出鼓励性的反馈评价。在反馈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儿童绘画水平的提升,还要关注其体验感知是如何在写生作品中进行呈现的。此外,对学生写生作品的解读要多元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其他学生和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体验和写生的过程,这既是对自我经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写生经验与方法的分享。
体验式寫生活动的流程是体验感知—创作—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流程,给儿童搭好支架,让儿童在情景化、游戏化的写生活动中体验、感知、表达。
1. 多元化的前期体验。儿童在写生活动中经常会忽略前期体验或体验浮于表层。前期体验非常重要,既能为写生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也可以激发儿童的情感经验,为创作搭桥。在兴趣和情感的引发下,教师抓住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加深其对写生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灵活运用单向深入拓展认识,即对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形态、色彩等进行深入认识;也要运用横向扩展丰富经验,也就是引导儿童从具体事物展开,认识同类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类比和模仿。
2. 聚焦式的中期体验。在写生活动的前期体验中,儿童较为主动,体验的内容和方式也比较丰富、多元,但中期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1)聚焦前期经验。丰富的前期经验如果没能得到适当的启发和调动,后期的创作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创作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写生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通过游戏、回忆等方式挖掘儿童的经验,提炼出适宜儿童创作表达的经验。
(2)聚焦艺术感受。首先,要促进儿童的多感官体验相互补充。多感官体验是体验方式中最容易传导至绘画表现中的,儿童写生通常通过视觉获取事物的形态特征,其他的感官体验往往被弱化。因此,除了视觉,还要调动其他感官多方位捕捉事物的特征。其次,要关注整体形态与个性特征,丰富写生的角度,增强画面的整体性。教师在引导儿童体验的过程中,不要以大小比例是否准确、画面是否完整要求他们,而要将个性与整体进行有机组合。最后,艺术感受要贯穿于写生活动全过程,包括绘画和评价过程。
以“火龙果”的绘画教学为例,教师以“好吃的火龙果”为话题切入,调动儿童对火龙果的前期经验,儿童纷纷讲述了火龙果的外形、色彩、口味等,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儿童对火龙果的认知,增加儿童的写生兴趣。随后教师展示火龙果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特点,火龙果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要求学生对自己现有的关键经验进行梳理,通过“望闻问切”激发儿童创作火龙果作品的兴趣。写生结束后,教师及时做出反馈评价,评论神形兼备的作品。
3. 链接式的后期体验。教师在写生活动结束后为儿童进一步的艺术表达和情感抒发提供拓展平台,对巩固、提升学生的写生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链接艺术发展。针对“火龙果”写生作品的评价,教师要全面评价作品对火龙果的整体特写、切半、三分之一的造型及内肉籽的设计等,从形体、色彩、摆位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在对比分析中促使学生掌握实物写生的经验,为后续创作提供支持,并对类似的作品进行联想,激发创作和表达的意愿。
(2)链接情感体验。儿童在体验中产生的情感,有的在写生活动中得到了抒发,有的难以移情表现,且他们在写生活动中又会产生新的感受。教师要将这些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融合,满足儿童在写生活动后进一步抒发情感的需求。
以“亭台”的写生活动为例,写生结束后,儿童创作亭台的兴趣丝毫不减,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整体色彩、构图和主题一致的大型组合画,让每一个孩子都把自己心中最美的亭台汇聚在一张作品上。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展现了不同的技能,如书法、艺术创作等,同时进行合作与交流,最终完成的作品完整而丰富。以情感需求为链接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体验,不仅是学生艺术成长的需求,也是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1] 傅钰雯,白婷月.体验式美术教学在留守儿童帮扶中的应用——以延安市A小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
[2] 俞文琴.有“感”而发——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构建[J].新教育,2016,(22).
[3] 程明.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曾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