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9-09-16 03:18田守明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标及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培育。文章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探讨,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育质疑思想,进行求异思维拓展,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构建开放性训练模式五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田守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八山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甘肃  庆阳  744517)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069-02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唯有不断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既要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有利条件,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创新能力。

一、构建良好学习环境与新型师生关系

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非常关键,这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学生会问善问习惯的前提。从心理学范畴来看,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锻炼学习思维、激发学习灵感、拓展学习思路的前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以积极的状态完成学习。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习效果。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拓宽学生发散性学习思考空间,培育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首先,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比如,用“谁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谁想说说自己的看法”等鼓励式提问取代传统的点名提问回答问题的方式,将更多的学习选择权让给学生,将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进一步凸显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或计谋,比如,通过期望性、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用激将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你是同学们的榜样”“你的回答很有创意哦”等激励性用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转变传统威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形象,主要手段就是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近学生、放下身段,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教师的真情实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培育质疑思想,鼓励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培育的第一要务就在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而不是遇到难题时绕道而行。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敢于在课堂内外大胆质疑,特别应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书本既定的知识体系和权威。实践证明,“人云亦云式”教学无法完成高素质人才培育,教师要将更多的教学空间、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善于设计悬念设置,建立有“疑”有“思”引导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灵感激发与创新精神。

问题一:将8米长的一段木料按每2米一段锯开,锯一次需要花2分钟,总共要多少时间能锯完?面对问题一,有的同学能迅速给出“6分钟”这个准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并适时提出“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答案吗”等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质疑答案。在這种情况下,学生会尝试举手回答,比如,有同学认为需要8分钟。尽管准确答案是6分钟,但教师依然不可以马上否定后者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让学生完成个人观点阐述,即便其描述不准确,也不能打断或嘲笑或漠视其发言,而要始终保持同一表情、同一态度倾听,适时给出肯定或质疑,激励学生大胆表达、完整表达。

三、进行求异思维拓展,挖掘创新潜能

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源头,培育学生创新潜能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求异思维训练。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并分析其所面对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不走寻常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独立见解的时机、场合、舞台,对充满奇思妙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以此完成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

问题二:植树节上,三年级5个班,植树棵数为50棵/班;四年级5个班,植树棵数为60棵/班。三、四年级植树的总数量是多少?对于问题二,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两种方法完成该问题的计算与回答。在学生完成计算并把准确答案提供出来后,笔者再次提问:“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计算办法吗?”将选择权转移给学生。学生A说:“如果三、四年级每个班全部植50棵树,那么四年级总共少栽了5个10棵,所以我认为可以这样计算……”;学生B说,“如果三、四年级每班全部植60棵树,那么三年级植树的总数就多了,多出的数量是5个10棵,所以我的办法是……”这几名学生的答案虽然都一样,但解题思路完全不同。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学会放手,大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

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获得锻炼

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这是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师有必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掌握实践获得创新思考的时机、场合,培育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比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各种三角形做出来,通过摆放平行四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来展开拼、移、剪等操作,完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把拼、移、剪的理由说出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结论归纳,实现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等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的认识相较于灌输式的教学能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构建开放性训练模式,培养思维发散能力

当面对新问题不能用常规性的方案来解决时,就要考虑用发散思维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模式,帮助学生用一种新的富有创造性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解题思路有赖于开放性训练培育,开放性训练培育则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拓展与发挥。教师可进行发散性思维模式训练,引导学生把陌生的事物熟悉化,让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在“旧”化“新”的类比迁移中,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三:(6-A)×B=6,让学生将“A”和“B”替换成整数。学生思考之后发现“A”和“B”代表不同的数字。括号中的“A”应比“6”小,括号外的“B”则可以替换成“6、3、2、1”。采用这类问题即可完成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基于一人一事关联他人他物,这就是联想。对于数学学习而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尤为重要。学生可以提出多种表述方法,这既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锻炼,也能给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或表述方法带来启迪。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欲的培育至关重要,能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提升,对提升学习能力更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归纳、提炼、创新教学,才能更好地贴合新课标要求,满足学生需求,为小学生未来进行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小学生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辛全欣.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 黄再旭.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

[3] 刘春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1,(10).

责任编辑 曾轶维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