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午 李炳论
摘要:随着5G技术在国内的运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其思想同时也在承受着来自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不断冲击,学生诚信意识逐渐淡化,如何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学生诚信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文就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进行探讨,对诚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十 诚信教育 体系建设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AI、AR、智慧校园、自媒体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高校学生作为互联网交流应用覆盖面最广、集中度最高、融入度最深的群体之一,互联网在提供便捷服务以及良好用户体验的同时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发展现状
2019年5月6日上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会议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格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较去年提升3.8个百分点。伴随着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高校学生中几乎实现了全覆盖,互联网已跃然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第三课堂”。
二、“互联网+”急速发展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影响
(一)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空间
为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作者对某高校2018级6707名新生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小时以上学生占比达80.24%(详情见图一),其中上网2-4小时居多,占50.23%,大多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来获取学信信息和新闻娱乐,分别占23.65%和27.90%。通过调查还发现,有27. 64%的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获取学习知识。
伴随着智慧校园、移动支付等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学生的选课评课、课堂签到、日常通知、事务办理、师生互动甚至连实验教学都实现了网络化教学。互联网已经覆盖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互联网正在成为服务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互联网技术对于学生诚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建设发展监管还需进一步完善的形势下,网络虚假不良信息在不断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破坏传统模式下的诚信教育机制,并逐渐影响到学生日常行为,学生诚信意识逐渐弱化,学生诚信行为逐渐丧失。如何在互联网不良信息渗透深度、广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成为教育工作者最迫切需求。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必要性
互联网技术之所以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其自身拥有的主要特性是关键因素,它所带来的便捷性是其它行业所不能替代的,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自身具备的优点,结合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实现“师其长技以制其”的目的,是解决互联网对于学生诚信教育冲击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路径,事关国家、政府、社会相关教育方针的成败,故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三、“互联网+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实施路径
(一)整合资源,形成宣传教育合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应用,学生中用户覆盖面比较广的包括微信、微博、QQ、抖音、易班、青媒、校园网、广播站等平台的网络技术运用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了。但是在校园内部运营的网络媒介中还存在分点运行、各自为战的情况。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平台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需要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优化配比,通过建立“全媒体中心”等形势,促进学生网络平台的融合,促成“统一发声、统一推进、全面覆盖”的良好教育格局。
(二)依托技术,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依托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开设学生诚信教育网络课程、建立学生电子诚信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数据监管、推行学生大数据画像并实现逐步与社会诚信监管机制实行无缝对接,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基本保障。学生教育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提高教育成效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丰富内容,提高教育对象粘度。
内容建设作为互联网教育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将互联网信息离散型的思想引导机制改变成集约型思想引领的核心。互联网“一秒钟决定成败”的理论是对教育内容的最高考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倒逼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教学内容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行的教育模式,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教育性、热点性等特性是提高用户粘度的最有利抓手。
(四)建章立制,加强网络社会监管。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监管逐渐走上法制的轨道,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学生互联网行为的法制意识教育,自觉有效屏蔽虚假不良信息。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台相关校纪校规,使其成为诚信行為监管、学生诚信教育考核的主要约束手段。一方面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奖助贷补、社会行为等系列诚信行为进行量化,形成规范的指标。
(五)敢于创新,拓展“互联网+”教育空间
通过建立学生互联网诚信教育“矩阵”的形式积极拓展“互联网+大学生诚信教育”空间。一方面是利用传统网络媒介作为诚信教育主要传播载体,提升教育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拓展VR、AI等互联网新兴领域,利用互联网新兴领域的吸引力以及互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技术的创新驱动“互联网+诚信教育”在学生当中的认知度、认可度。
(六)提供保障,确保政策有效落实
互联网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其对于硬件、前期投入以及人才队伍有着较高要求。从硬件的角度,需要在设备、场地、网络等多个方面给予保障;在人员方面,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良好开创精神同时具备教育教学基础的诚信教育工作队伍,组建一支由学生、学生干部、专任教师组成的层次鲜明、角色清晰、业务精干的干部队伍尤为重要;再有就是通过经费的保障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四、小结
如何在社会高速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学生诚信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互联网+学生诚信教育”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实现了传统诚信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将会成为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也必将成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千家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http://www.qianjia.com/html/2019-05/07_335821.htm1?from=singlemessage
[2]汪兴堂,陆秀英.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调查与分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2.
[3]赵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意蕴[J].山西档案,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