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基训课是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接触舞蹈领域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构建自身专业素质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选择恰当的基训课.对学生在校学习效果以及学生舞蹈职业生涯的长久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芭蕾基训课为例,芭蕾基训课因其合理性和完整性对舞者有显而易见的训练效果。高校舞蹈教育专业在选择基训课时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方案随意而定,亦不能故步自封.对其他舞种值得借鉴的部分视而不见。基训课应在注重本门课程训练价值的基础上,保证舞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联系性、前瞻性以及针对性。
关键词:舞蹈教育;基训课;选择
当前,专业舞蹈教学课程可细分为以舞蹈学导论、舞蹈文化概论等课程为主的舞蹈学相关理论课程,以及由基训课(基础训练课的简称)、技术技巧课程、民族民间舞课程、实习剧目课程等构成的专业技能课程。其中,基训课是每一名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与必修课程,它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其他舞种或舞蹈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对学生舞蹈生涯的长久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基训课的选择
基训课对每一名舞蹈教育专业的學生都有十分重要的训练价值与意义,但不同高校对基训课的选择也不同。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专业基训课主要以芭蕾基训课、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以及现代舞基训课为主,三者风格相异,训练方式不同,训练也各有其侧重点。芭蕾基训课注重程式化,由浅入深、由易变难,讲究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肌肉能力和身体素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注重风格性的训练,注重在其核心“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身体潜力,相较于芭蕾基训课更能训练学生的舞感和韵律;而现代舞基训课则强调学生对身体的控制与运用,学生不再将舞蹈中身体的支点局限于双脚,而是扩大至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三种基训课各有优势和侧重点,故而不同高校都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学生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基训课。比如,沈阳音乐学院的基本功教学以芭蕾基训课为主,东北师范大学则更看重现代舞基训课,也有一些综合类大学如西藏大学会根据培养方案,教授学生某一特定的基训课程,还有一些高校会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按照年级依次教授芭蕾基训课、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现代舞基训课。
总的来说,不同的高校会选择不同的基训课,不同的基训课对学生身体的训练效果或价值也不同,这主要根据高校的师资情况、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等实际情况而定。
二、基训课注意事项
就基训课而言,教师不仅要注重当前课程所具备的训练价值,也要注重舞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联系性、前瞻性以及针对性,要将基训课放置于学生培养方案里,甚至放置在学生舞蹈生涯整体所需的能力构建与提升上,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基训课。
舞蹈教育专业设置基训课,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肌肉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后续学习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实习剧目等课程需要的基础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基训课的学习不是一个割裂的过程,它应与之后学生要学习的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实习剧目等课程形成一个有实质联系的整体,使学生在基训课上学习的一些内容可以直接应用在之后的学习中。
三、以芭蕾基训课为例探索高校舞蹈教育专业基训课
笔者在这里主要以芭蕾基训课为例。每一堂芭蕾基训课,都是从扶把部分训练开始,经过adagio(慢板,即肌肉的控制力练习)、allegro(快板,即肌肉的爆发力练习)的训练,逐渐移到中间地面部分,再加以各种弹跳、技巧的训练组合。芭蕾基训课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由浅到深、由易变难、循序渐进地展开,以一种较为科学、系统、训练目的鲜明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身体能力。以扶把部分为例,“Battementtendu”,即我们俗称的“擦地”,是其最基本的训练动作之一,它以训练脚部的肌肉、韧带的伸展度和控制力为目的。“Battementtendu”通过对脚部的相关练习,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脚部由全脚掌到半脚尖,再到全脚尖各阶段与地面接触时不同的关系,也可以使学生增强脚在着地时的稳定性、力量以及在舞姿中呈现的美感和质感。“Battement tendu”这一动作从脚趾出发,经过脚掌、脚踝、脚腕、小腿、大腿、髋关节、胯部和腰部,将学生身体各部分先进行局部拆分,再加以重新组合,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及运用能力。“擦地”是芭蕾基训课扶把部分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训练脚部与地面的关系,而完整的扶把部分则是把训练者身体每一个部分都拆分开来训练,一个部位接着一个部位,一个关节接着一个关节,循序渐进地将训练者由头到脚完整地训练一遍后,再进入下一个训练部分,这充分体现了芭蕾基训课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而这种合理性与完整性也促使多数基训课教师将芭蕾基训课作为主要训练教材。
芭蕾基训课对舞者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不言而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芭蕾基训课的学习上,同样也体现在学生对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其他舞种的学习上。比如,旋转的训练,芭蕾基训课与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关于旋转的训练差别不大,甚至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旋转在大体上都是以芭蕾旋转动作为蓝本再加以古典舞自身风格而形成的。就像四位转的吸腿转与跨腿转,它们基础的训练内容与要领都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点是动力腿应控制的位置。又如后腿转与探海转,它们虽然动作不尽相同,但是建立在同样的基础训练和身体的配合上,因此学生在掌握了后腿转后再有针对性地学习探海转无疑会事半功倍。
芭蕾基训课与民族民间舞的关系同样微妙。虽然民族民间舞讲究的是松弛,但这种松弛是控制下的松弛,而这份松弛的控制力可以在芭蕾基训课中得到训练。古语有云“欲扬先抑”,其义为“要发扬、要放开,就要先控制、先压抑”。芭蕾基训课的训练注重的是控制身体,其对学生前期的规范训练、能力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是最明显有效的。此外,芭蕾基训课还能赋予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挺拔的身材、优美的体态、有力的肌肉和科学的运动方法,给予学生精妙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当学生有了相当的能力后,再接触民族民间舞的相关内容,就可以更为有效地学习、更为准确地把握了。
至于民族民间舞中的一些旋转技巧,学生在掌握芭蕾中Tour Attitude(鹤立转)的旋转技巧后,加以特有的体态和风格的学习,就能初步形成民族舞姿旋转了。蒙古族舞蹈中的“蒙族勒马转”与傣族舞蹈中的“低展翅舞姿转”就是芭蕾训练中的Tour Attitude(鹤立转)的旋转技术风格化的结果,它既有芭蕾的旋转技术,又不失民族特有的风格特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维吾尔族的“拉弓手腋腿转”与芭蕾四位转,朝鲜族的“并腿跳平转”与芭蕾舞的“小饼”(一种连接动作,小的快速的空转)等。
综上所述,基训课的选择和编排,不应该单纯地以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主要任务,更不能将学生不同舞种的学习割裂成若干个不相关的个体。基训课应在注重本门课程训练价值的基础上,保证舞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性、联系性、前瞻性、针对性,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基训课的展望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就不同文化问题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这句名言用在舞蹈的教学、研究、传承、应用上亦十分贴切。舞蹈,是人类情感表达的延伸,是人类对自身身体可能性的探索。无论是芭蕾的“阳春白雪”,还是民间舞的“下里巴人”,展现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锻炼的都是身体的能力。基训课是舞蹈教育专业学生进入舞蹈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高校舞蹈教育专业对基训课的编排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方案随意而定,亦不能故步自封,对其他舞种值得借鉴的部分视而不见。对此,舞蹈教育专业教师应采取“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态度,在汲取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以及其他舞种训练体系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所需,合理安排,为自身所用。对高校舞蹈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芭蕾基训课、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现代舞基训课在教学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它们对训练全方位的舞蹈人才都有极大的益处。舞蹈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研究、传承时不能单单“各美其美”,也需要“懂人之美”“美人之美”。
责编:清欢